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78
Browse
5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類比教學融入國中身心障礙資源班資訊安全教育成效之研究(2021) 呂欣益; Lu, Hsin-Yi本研究旨在探討資訊安全教育在教學進行中,比較傳統講述教學與類比模式教學,對於國中身心障礙資源班資訊安全概念的學習成效的差異情形。 本研究選取國中身心障礙資源班一年級班級為研究對象,其中,一班為實驗組,另外一班與實驗組程度相近之班級,作為對照組,並以不同教學方法進行資訊安全教育實驗,實驗組採用Glynn(1989) TWA類比教學模式,對照組則採用傳統講述法,並以資訊安全相關概念的內容做為教材。 實驗教學前先針對兩組班級進行前測,實驗教學後,再對兩班進行資訊安全概念後測,資料蒐集後以單因子共變數分析方法進行分析。研究發現,實驗組後測優於對照組成績,且達到統計上的顯著差異。研究者再將兩組進步分數進行獨立樣本t考驗與曼惠特尼u考驗(Mann-Whitney U test),結果顯示達到顯著,亦即實驗組的學習成效優於對照組的學習成效。實驗組與對照組再細分為高中低分群,各群分別以魏克生符號檢定法(Wilcoxon sign rank)進行分析,發現除了對照組的低分群未達顯著標準外,其他學生皆達到顯著的水準,證明類比教學是可以幫助大多數的國中身心障礙資源班學生在資訊安全概念上的學習。研究者認為,類比教學的融入符合特殊教育課程調整原則中的歷程調整,透過不同於傳統講述法的教學,讓學生可以更容易理解學科中的知識。Item 有氧舞蹈對促進國小學習障礙學生體適能之研究(2015) 吳宛霖; Wan-Lin Wu本研究目的旨在探討有氧舞蹈對促進國小學習障礙學生體適能之成效。研究係採單一受試之撤回設計,研究對象為三名年齡在11~12歲的國小學習障礙學生。自變項為有氧舞蹈教學,依變項為體適能測驗的表現(身體組成、心肺耐力、肌力與肌耐力和柔軟度)。研究包括基線期、介入期和維持期,共進行十週,每週兩次,每次四十分鐘的有氧舞蹈介入。本研究以教育部101年中小學學生體適能常模對照,並以視覺分析法、C統計和效果值進行資料的分析,以瞭解三位學習障礙學生在有氧舞蹈教學介入後,其體適能的介入效果和維持效果,本研究的結果如下: 一、有氧舞蹈教學對國小高年級學習障礙學生體適能的介入成效 對照常模顯示有氧舞蹈對國小高年級學習障礙學生之體適能皆具良好的介入效果;C統計結果說明「肌力與肌耐力」和「柔軟度」項目z值均達顯著(p<.01);計算效果值結果顯示介入效果為高度。 二、有氧舞蹈教學對國小高年級學習障礙學生體適能的維持成效 對照常模顯示有氧舞蹈對國小高年級學習障礙學生之體適能(心肺耐力、肌力與肌耐力和柔軟度)具有良好的維持效果,但在「身體組成」的維持效果因人而異;視覺分析顯示「肌力與肌耐力」和「柔軟度」維持效果佳;計算效果值結果顯示「肌力與肌耐力」項目的維持效果為高度,「柔軟度」項目維持的效果量因人而異。Item 臺北市國中學習障礙學生類型與特殊教育服務之關係研究(2013) 闕嫣男; CHUEH, YEN-NAN本研究主要目的為探討臺北市不同類型學習障礙國中學生接受特殊教育服務內容之差異,並從中探究不同鑑定專業層級教師與學習障礙學生特殊教育服務內容擬定之關係。依據台北市之學障類型比率分注意力、知動、語言、閱讀、及讀寫五種類型進行抽樣,以自行編製之問卷為研究工具,問卷內容包括課程調整、教學調整、環境調整、相關專業服務、及轉銜服務五大向度,問卷勾選內容另與檢附之學生IEP等教育文件檔案資料比對始為該項服務分析。最後佐以焦點團體座談方式藉以確認問卷結果,並探討不同鑑定層級之個管教師,其擬定各類型學習障礙學生特殊教育服務內容之歷程與相關考量因素。主要研究結果如下: 一、 在課程方面,學習障礙學生有74.8%接受資源班直接教學課程,課程領域科目多元,但多以學科為主,學科課程以補救式為主,學科課程節數則以全數抽離普通課程為主。各類型學生於課程安排之差異分三項:(1) 接受資源班直接教學方面,注意力類型學生接受之比例較其他類型學生低。(2)學科課程方面,知動、注意力、及讀寫類型學生於接受資源班國語文課程之比例較其他類型學生低;於有接受資源班國語文課程之學習障礙學生中,知動類型學生可接受輔助性及矯正性課程之人數較多。(3)其他課程方面,發展性學習障礙學生接受基本能力訓練課程之比例最多。 二、 教學調整方面,學習障礙學生有97.7%接受教學調整,另學習劃重點等策略。各類型學生於教學調整之差異分兩項:(1)教材調整方面,語言型學生接受教材內容調整之比例最高。 (2)作業評量調整方面,學業性學習障礙學生於作業評量內容調整中,接受報讀服務之比例較發展性學習障礙學生高。 三、 特殊教育支援服務方面分三項:(1)環境調整方面,學生皆有接受社會心理環境調整,增加學習動機及自信心,物理環境調整部分,以座位安排及提示卡適時提醒為主。(2)轉銜服務方面,學生皆有接受轉銜服務。(3)相關專業方面,學習障礙學生大部分未接受相關專業服務,而知動型學生因動作上的問題,其接受職能治療服務之比例最多。 四、 教師擬定學障學生的服務計畫除了參考障礙類型之外,另會考量學生能力、意願、興趣、生涯規劃、家庭資源與家長意願、普通班老師觀念、及行政支持等因素,此外也受到學校是否建有特教組內討論個案和IEP的機制之影響。 五、 不同的鑑定專業層級對於不同類型之學習障礙學生之服務擬訂有影響,而特教教師評量能力能幫助教師更深入評估學習障礙學生教育需求。 根據上述研究結果,本研究對實務工作、教育主管機關、與未來研究方向提出幾點建議。Item 臺灣地區國中階段學習障礙學生學習態度及家長參與之關係(2014) 陳德謙; DE-CHIAN-CHEN本研究之目的在探討臺灣地區國中階段學習障礙學生的學習態度及家長參與間關係,並且進一步瞭解家長參與在國中階段學習障礙子女學習目前所遭遇的困境做討論及給予建議。以自編之「國中學習態度問卷」作為抽樣調查之工具,問卷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為學生自填的「學習態度」問卷及第二部分為學生家長自填的「家長參與」,有效問卷共488份。其結果如下: 一、在學生學習態度與家長參與的現況方面,國中階段學習障礙學生學習態度總分的平均數為2.83,接近平均每題得分的中間值3,可見整體國中學習障學生的學習態度尚佳。國中階段學習障礙學生家長參與以家庭層面表現最好平均數3.12,其餘依序為社區層面與學校層面。 二、在學生學習態度與家長參與之關係的差異分析上,(1)臺灣地區國中階段學習障礙學生「性別不同」對學習態度與家長參與,皆無顯著差異。 (2)「年級不同」之國中階段學習障礙學生對於學習態度與家長參與,有顯著差異。(3)「父母親教育程度不同」也對國中階段學習障礙學生之學習態度與家長參與,有顯著差異。(4)「經濟狀況不同」對國中階段學習障礙學生學習態度,皆無顯著差異。(5)「經濟狀況不同」對家長參與方面確有顯著差異。(6)「父母親的管教態度」同時對國中階段學習障礙學生學習態度有顯著差異,分析也發現父母親使用民主式的管教方式會比較積極正向。三、在學生學習態度與家長參與之相關分析方面,研究發現學習障礙學生之整體家長參與學習態度相關性高。臺灣地區國中階段學習障礙學生家長參與在家庭層面的參與,對於學生學習態度都具有正向積極的影響力,因此可知家庭層面對臺灣地區國中階段學習障礙學生是重要並且不可或缺的環節。Item 高中教師於融合班數學課堂實施差異化教學之行動研究(2018) 蔡怡萱; Tsai, Yi-Hsuan本研究旨在探究數學差異化教學對於高中融合班級學生及學習障礙學生,在數學學習表現以及班級互動關係的影響。研究中以臺北市某私立高中普通科二年級融合班級,包含班上一位學習障礙學生為研究對象,進行四週共16堂課的數學差異化教學課程。以行動研究方式,了解教師規劃與實施差異化教學的歷程,及其中所遇到的困境與解決之道,進而探討融合班級學生及學習障礙學生的數學學習成效與學習態度的影響,還有班級互動關係的改變,最後為教師的教學省思與成長。 透過行動研究過程中質、量化結果分析,結果顯示如下。 1.差異化教學的規劃與實施應符應學生需求,進行彈性教學調整。 (1)以學習者為中心持續評估調整教學 (2)靈活彈性分組學習促進學習成效 (3)時間壓力下需有效利用時間並善用教學策略。 2.差異化教學有助提升學生數學學習表現與學習態度。 (1)差異化教學有助提升融合班級學生及學習障礙學生學習成效 (2)差異化教學提升融合班級學生及學習障礙學生學習動機與興趣 (3)差異化教學增進融合班級學生情感與學習氣氛。 3. 教師的省思與成長 (1)教師教學專業能力再提升 (2)教學專業團隊有助推動差異化教學。 最後依據研究結果,提出相關建議,以供教育實務以及未來教學研究做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