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78
Browse
2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臺北市國小資優學生父母教養方式與自主學習能力之研究(2024) 林依婕; Lin, Yi-Jie本研究為了解臺北市國小資優學生父母教養方式與自主學習之現況,並透過不同背景變項來分析國小資優學生父母教養方式與自主學習之差異情形,進一步了解父母教養方式對於自主學習的相關性與預測力。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以臺北市國小資優學生為研究對象,共得334份。研究結果運用SPSS統計軟體23版進行描述統計、獨立樣本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卡方檢定、皮爾森積差相關與迴歸分析,得以下結論:一、國小資優學生知覺其父母教養方式,最多為「寬容放任型」,最少為「忽視冷漠型」。二、國小資優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中,「自我監控與規劃」、「自我增強與堅持」、「自我評估與修正」為中高程度,「尋求協助與支持」為高程度。三、國小資優學生知覺其父母教養方式因年級、出生序不同而有顯著差異。四、國小資優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中,「自我監控與規劃」、「自我增強與堅持」、「自我評估與修正」在性別與學習成就變項上有顯著差異。五、國小資優學生不同父母教養方式與自主學習能力達顯著差異,父母採「開明權威」方式的國小資優學生有較佳的自主學習能力。 六、父母回應與自主學習有顯著正相關,父母要求與父母回應均和自主學習能力有顯著預測力。 七、父母回應與自主學習能力各構面均有顯著正相關,同時也具有顯著預測力。 八、「開明權威_忽視冷漠對照組」與「寬鬆放任_忽視冷漠對照組」之父母教養方式對國小資優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具有預測力。 綜合上述結果,針對父母教養方式、自主學習能力與後續研究提出相關建議。Item 國小資優學生認知–情意交織特質之分析及其介入方案成效之研究(2011) 王琡棻; Shu-Fen Wang本研究目的在建構認知–情意交織特質對資優行為之預測模式,並探究認知–情意交織特質介入方案對提升國小資優學生認知–情意交織特質、創造性傾向與資優行為之成效。研究主要分為兩階段,第一階段係以709位就讀高雄市國小一般智能資優資源班學生為受試對象進行調查研究,第二階段則以187位國小資優生為受試對象進行認知–情意交織特質介入方案實驗研究。茲將研究發現分述如下: 一、國小資優學生的認知–情意交織特質與資優行為的分布情形 (一)國小資優學生在認知–情意交織特質全量表及6個分量表之表現均為正向,且以對主題或學科的熱情之特質表現最佳,以人道關懷與身心活力較弱。 (二)教師認為國小資優學生在資優行為具有正向之表現,其中以快速學習表現較佳,風趣幽默表現較弱。 (三)國小資優學生認為其在資優行為具有正向之表現,其中以快速學習的表現較佳,語文表達之表現較弱。 二、國小資優學生認知–情意交織特質對資優行為之預測模式 認知–情意交織特質能有效預測教師評定之資優行為,預測力為.05;亦可有效預測學生自評之資優行為,預測力為.60。 三、認知–情意交織特質介入方案提升國小資優學生認知–情意交織特質、創造性傾向與資優行為之成效 (一)認知–情意交織特質介入方案能有效提升國小資優學生整體認知–情意交織特質與創造性傾向,且對兩者之效果相當。 (二)教師與學生均認為認知–情意交織特質介入方案能有效提升國小資優學生之整體資優行為表現。 (三)認知–情意交織特質介入方案之成效為先藉由提升學生之認知–情意交織特質,再進而提升其資優行為。 四、國小資優學生在認知–情意交織特質介入方案各單元的進步情形與滿意度 (一)認知–情意交織特質介入方案各單元能有效提升國小資優學生的樂觀、勇氣、對主題或學科的熱情、人道關懷、魅力與遠景等各項認知–情意交織特質。 (二)多數學生表示喜歡認知–情意交織特質介入方案之內容,亦表示認同各單元議題與保護地球之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