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78
Browse
4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以眼動追蹤技術探討語音報讀對國中閱讀障礙學生閱讀理解表現之影響(2024) 陳靜萱; Chen, Ching-Hsuan本研究旨在探討語音報讀對不同類型國中閱讀障礙學生的文章理解能力與閱讀歷程之影響。研究對象取自北部都會區14所國中的60位學生,藉由眼動追蹤的方式探討不同類型的閱讀障礙學生閱讀說明文文本時閱讀歷程的差異,並探究學生在安靜閱讀與語音報讀下閱讀理解表現的差異。研究方法採3X2混合設計,第一個自變項為受試者變項—「讀寫障礙學生」、「非特定型閱讀障礙學生(即ADHD伴有閱讀困難)」以及「一般發展學生」,第二個自變項為閱讀情境—「安靜閱讀」以及「語音報讀」,而依變項為「文章理解能力」與「閱讀眼動型態」。研究結果發現如下:(一) 不同類型學生在不同閱讀情境下文章理解能力有交互作用。在安靜閱讀情境下,讀寫障礙學生和非特定型閱讀障礙學生文章理解能力顯著低於一般發展學生;在語音報讀情境下,讀寫障礙學生文章理解能力仍顯著低於一般發展學生。而非特定型閱讀障礙學生在語音報讀情境下的文章理解能力顯著優於在安靜閱讀的情境。(二) 不同類型學生在不同閱讀情境下眼動型態有交互作用。在安靜閱讀情境下,讀寫障礙學生、非特定型閱讀障礙學生與一般發展學生的眼動型態有顯著差異,讀寫障礙學生和非特定型閱讀障礙學生在閱讀整篇文章上的「總閱讀時間」、「總凝視時間」和「總凝視次數」顯著多於一般發展學生,且讀寫障礙學生相較於一般發展學生「每分鐘閱讀字數」更少,「平均凝視時間」更長,「平均跳移距離」更短,在閱讀專有名詞的「連續凝視時間」也顯著長於非特定型閱讀障礙學生與一般發展學生;在語音報讀情境下,三組學生則無顯著差異。而所有組別在不同閱讀情境下的眼動型態皆會有顯著差異,讀寫障礙學生在語音報讀情境下,閱讀整篇文章的「平均跳移距離」顯著較長,且閱讀專有名詞的「總凝視時間」也顯著較少;非特定型閱讀障礙學生在語音報讀情境下,閱讀整篇文章的「平均凝視時間」顯著較長;一般發展學生在語音報讀情境下,閱讀整篇文章的「總閱讀時間」、「總凝視時間」、「總凝視次數」和「平均凝視時間」都顯著較多,「每分鐘閱讀字數」較少且「平均跳移距離」較短;而所有學生在語音報讀情境下,閱讀專有名詞和關鍵句的「佔總凝視時間比率」都顯著較少,且閱讀關鍵句的「第一次凝視點時間」和「回視次數」都顯著較多。綜上,本研究結果顯示不同類型閱讀障礙學生與一般發展學生的眼動型態會有顯著差異,而不同閱讀情境對不同類型學生在閱讀理解表現上也有差異。在語音報讀情境下,讀寫障礙學生閱讀專有名詞的時間縮短,但閱讀理解測驗結果與安靜閱讀沒有顯著差異;非特定型閱讀障礙學生的平均凝視時間變長,有語音的引導使其閱讀理解測驗結果更佳;一般發展學生花費的閱讀時間更久,但閱讀理解測驗結果卻與安靜閱讀沒有顯著差異。由此可見,語音報讀有助於讀寫障礙學生和非特定型閱讀障礙學生的閱讀歷程,且對非特定型閱讀障礙學生的文章理解能力有助益,但卻會對一般發展學生的閱讀歷程造成干擾。最後依據研究結果分別對教育和相關主題研究提出建議。Item 兩岸特教師資生對身心障礙學生態度之研究——三要素觀點(2021) 袁銀娟; Yuan, Yin-Juan有鑑於國內外特殊教育領域與態度的研究領域缺乏有效教育評量專業人員對身心障礙學生態度的工具,兩岸特殊師資培育缺乏對特教師資生態度的實證研究與了解。故此,本研究目的旨在探討兩岸特殊教育專業師資生對身心障礙學生的態度,師資生所在地區、年級及身心障礙學生的障礙類別對態度的影響,以及初步分析師資生對身心障礙學生態度的預測因子。 本研究正式樣本為884名台灣與大陸地區特殊教育學專業的師資生,研究工具為「身心障礙學生態度問卷」和「Marlowe-Crowne社會期許量表」。前者基於態度的三要素理論、環狀情緒模型以及障礙研究等理論觀點發展而來,包括三個障礙類別版本,分別評量對ADHD、肢體障礙、智能障礙學生的態度。該問卷有40題,「積極情緒」、「消極情緒」、「醫療模式」、「社會模式」和「行爲意向」五個分量表構成。基於預試與正式樣本的檢驗結果,該問卷具有良好的信度與效度。本研究採用描述性統計、相關分析、單因子變異數分析(ANOVA)、重複測量共變數分析(ANCOVA)、以及多元回歸等統計方法進行資料的統計與分析。主要發現如下: 一、對於態度之情意要素,兩岸特教師資生對於身心障礙學生的積極情緒與消極情緒水平不高,均在中等程度的強度水平以下。兩岸受試對身心障礙學生的積極情緒感受均略高於消極情緒感受;在積極態度向度,無論障礙類別與年級,大陸受試的積極情緒顯著高于台灣受試;在消極態度,大陸師資生對ADHD學生的消極情緒顯著高于台灣師資生,其他障礙類別不存在差異。 二、對於態度之認知要素,兩岸師資生對醫療模式的障礙觀持中立的評價傾向,對社會模式的障礙觀持積極的評價傾向,對社會模式障礙觀的認同度高于醫療模式,台灣受試比大陸師資生對社會模式觀點的認同態度更高。 三、對於態度之行爲意向要素,兩岸師資生均持相當高的積極評價傾向,台灣師資生的行爲意向反應略高于大陸。 四、兩岸特教師資生對三類身心障礙學生的態度間存在差異,總體上對肢體障礙(PD)學生的態度最正向、對ADHD學生的態度最負面,這種差異在三要素中均有體現。此外,大陸受試對ADHD的情意反應相較於台灣受試更消極。 五、特教師資生的地區、性別、年級等人口背景變項,過去與身心障礙學生的直接接觸和間接接觸經驗,以及社會期許等,對身心障礙學生態度的5個向度(分量表)表現的影響程度相當有限,多元回歸模型的解釋量介於3%~10.2%之間;但社會模式障礙觀對行爲意向變异具有頗高的解釋力,約為30%左右。Item 競技疊杯運動教學方案對國小ADHD學生注意力影響之研究(2020) 張凌瑋; Chang, Ling-Wei在國小資源班的學生中,不同特殊需求的學生皆常伴隨注意力不足的問題,進而影響其學習表現。近年國內外以不同運動教學改善特殊需求學生注意力的相關研究逐漸受到重視,然而針對競技疊杯運動介入特殊需求學生之注意力的相關研究較少。因此本研究透過競技疊杯運動教學方案,探討其對三位國小資源班具ADHD特質學生注意力表現之影響。本研究採用單一個案之撤回實驗設計,自變項為競技疊杯運動教學方案,依變項為田字注意力測驗之七項分數,並更進一步探討參與者每週競技疊杯之平均速度與田字注意力測驗分數之相關。 研究結果發現,競技疊杯運動教學方案對三位具ADHD學生於獲得期間,田字注意力測驗七個項目表現至少有六個項目呈現介入成效。在保留期中,三位參與者也在田字注意力測驗多數項目呈現介入效果。 三人在競技疊杯3-3-3、3-6-3項目之平均速度皆與田字注意力正確總數與專注表現兩項目呈現高度正相關。整體而言,競技疊杯運動教學方案對國小ADHD學生於獲得期與保留期之注意力表現,皆呈現介入效果。 未來研究可針對參與者特質進行分組或篩選,並可依據不同參與者人數與介入時間調整研究設計,也可進一步探討競技疊杯練習強度與介入效果之相關。Item 以正向行為支持改善學齡前ADHD幼兒之行為問題(2020) 張珺涵; Chang, Chun-Han本研究旨在探討教師運用正向行為支持計畫對於ADHD幼兒課堂行為問題的改善成效。研究對象為就讀臺北市某公立國小附設幼兒園中班幼兒一名,研究方法採用單一受試研究法中的跨行為多基線教學模式以進行本項研究。 本研究的自變項是以功能評量做為基礎的正向行為支持計畫;依變項是減少課堂行為問題及增加正向行為之成效。首先研究者與同一班級之協同教學老師直接觀察與記錄以了解個案行為問題的功能,由功能評量結果擬定正向行為支持計畫。本研究介入過程包含基線期、介入期與維持期三個階段,蒐集觀察資料,並以目視分析法與C統計做分析,最後再與參與教師進行訪談,以了解本研究之社會效度。 本研究之結果如下: 一、正向行為支持計畫能改善ADHD幼兒之行為問題與提升正向行為,具有立即成效與維持成效。 二、班級協同教學老師對正向行為支持計畫表示肯定。 本研究之建議如下: 一、正向行為支持計畫需事先運用功能性評量再執行,才能有效改善學生行為問題和增加正向行為的習得。 二、倘若能邀請家長參與執行計畫,將正向行為類化到家庭表現,相信會具有更長遠的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