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78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 of 1
  • Item
    我國參與國際科學奧林匹亞競賽選手專業發展的追蹤研究—以1991~1996年參賽選手為對象
    (2012) 吳道愉; Tao-Yu Wu
    摘 要 國際科學奧林匹亞競賽(The International Science Olympiad; ISO)是國際間為發掘與鼓勵中學階段優秀的科學人才,每年由組成會員國輪流舉辦之科學競賽活動。 本研究旨在針對1991~1996年間,代表我國參與「國際數學/化學/物理奧林匹克競賽」的參賽選手合計76人,追蹤他們現階段的發展;除了解參賽選手的現況之外,同時提出「我國科學奧林匹亞參賽選手追蹤研究架構」,探究影響科學專業發展的相關因素,進而提供國內培訓與資優教育的參考。 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總計寄出問卷76份,回收39份,有效回收率為51%。研究者另行訪談了五名個案,針對他們各自的發展軌跡,補充量化資料無法深入議題的缺失。此外,研究者亦納入前一次追蹤研究的填答資料(見吳武典、陳昭地,1996,1997),以因素分析法找出可能的影響變項,再探討可能影響參賽選手專業成就發展之因素。研究結果發現: 1. 具備優異學術能力的參賽選手,大都能順利取得高級學位。 2. 大多數參賽選手對科學的興趣及學習的成就感在高中時達到頂峰。 3. 參賽選手選擇職業時,主要仍與大學或研究所就讀之科系有關。 4. 絕大多數的參賽手對現職感到滿意,亦對自己的學業與事業感到滿意。 5. 參賽選手在學術性產出方面,仍偏重於學術性論文。 6. 大多數的參賽選手認為「興趣」是取得專業成就最重要的因素。 7. 影響參賽選手專業成就的重要人物為大學或研究所的指導教授。 8. 在生涯發展上,參賽選手同樣需要他人的協助。 9. 專業成就的發展與人格特質有顯著的關聯。 10. 參賽經驗讓參賽選手對自己的能力有更清楚的認識。 11. 外在誘因的運用應更審慎,避免產生「過度辨證」的不良效應。 根據研究結果,研究者提出七項建議如下: 1. 鼓勵參賽選手多去探索不同的領域,找出真正感興趣之目標。 2.擴大奧林匹亞競賽之學校參與層面。 3.加強大學端對於參賽選手的輔導。 4.未來研究時樣本應增加。 5.專業發展成就指標應擴及非學術研究領域。 6.各單項競賽於年度選訓營開始時,即可同時進行對照研究,建立參賽選手基本資料 。 7.未來在研究中應再區別各類影響變項之正負向影響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