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78
Browse
1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想飛的蝴蝶--「一位在家教育肢體障礙學童的輔助性科技運用研究」(2006) 劉淑美本研究旨在蒐集一位極重度肢體障礙學童,接受在家教育巡迴服務的十年間,運用輔助性科技協助生活與學習的經驗,探討輔助性科技介入的歷程、成功運用的相關因素及對個案產生的影響。採個案研究的方法並以質性的分析方式,對相關專業人員、家庭重要成員及輔導老師進行深度訪談,輔以十年間的教學輔導記錄、相關文件檔案、研究者的觀察及省思記錄等進行研究。 研究結果發現,輔助性科技介入的歷程有其時間脈絡可循,分別為:醞釀期、中低科技介入期、高科技介入期、電腦學習萌芽期、關鍵期--懸吊系統介入期、網路狂飆期及電腦語音學習期等七個階段。 輔助性科技的運用方面,分別探討專業團隊、個案管理員、家長及社會資源等相關因素,結果發現:一、專業團隊:(一)評估:職能治療從診斷瞭解、生態考慮、情境調整、時序向度及適用的輔具等角度出發;物理治療則從生理狀態、心理特質、活動功能、優勢能力及輔具需求等方向著手。(二)服務:職能治療的宗旨是「給你幸福」,服務內容包括:製作副木、特殊擺位、提升心肺功能及運用輔具;物理治療則以「讓你舒服」為職志,服務定位在評估及設計輔具、擺位、肢體復健、設計運動課程、提升心肺功能等。(三)運作:分別是以個管員為中心、釋放專業及互相補位等。二、個案管理員:具有關鍵他人(key person)、溝通協調、資源整合及教學輔導的功能。三、家長:爸爸擔負著經濟支持、居家復健及穩定重心的角色;媽媽則具備生活照顧、學習伙伴、資源取得及心理輔導的功能。四、社會資源:其功能發揮在設備提供、人力支援及經費補助等方面。 輔助性科技對個案的影響方面,研究顯示:介入個案的輔助性科技共有呼吸器、特製輪椅、海灣型學習桌、懸吊系統及電腦相關輔具(特殊開關、軌跡球滑鼠、語音輸入系統)等;從不同向度分析其成長與改變時發現,輔助性科技對其影響正面者為多,部分持平,有些則因病情變化受到影響;探討其限制與需求時發現,生理條件、心理環境及輔具使用是生態上的限制;年齡、安置現況及巡迴輔導辦法則是制度上的限制。未來發展需求包括生理、心理、學習、社會適應及其他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