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68
Browse
5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基於網路新聞之華語教材發展之標準作業程序研究(2019) 蘇珩; Su, Heng近年來,隨著華語教學發展,新聞華語在對外華語教學中的地位也逐步提升,現今,在臺灣就有20餘所華語中心及教學機構開設新聞華語相關課程,而新聞華語的相關教材更已有日語、韓語、德語等多國語言,由此可見新聞華語受重視的程度。 新聞不但可以使學生活用所習得的語言知識,還可以根據不同領域,符合學生不同的興趣和需求。然而,新聞最重要的是時效性,需要常常與時更進,然而,大多數的教材卻受限於編寫時間過於冗長,以致教材無法跟上時事,導致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效率降低,此外,新聞報導所使用的語言較為艱澀、書面,詞彙較為廣泛、專業,因此,要如何快速地將當下熱門的新聞時事轉換成華語學習材料,便成為了新聞華語亟待解決的問題。 標準作業程序〈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s,又稱SOP〉可以提供一套標準化作業流程,讓老師和教材編輯者可以依照不同需求快速的將新聞編寫成有著統一格式、水平的華語教材,再搭配上網路即時、迅速和資源豐富、觀點多元等特性,正巧可以補足傳統新聞華語教材的不足之處。故本研究設計出一套專為華語新聞線上教材的標準作業程序,並以近期的時事為材料,應用該程序編寫一套華語遠距教學材料,再設計出與之相應的教學和活動設計,藉由這種方式,協助老師編寫相關教學材料時,能有一套更快速、方便,且容易操作的程序。Item 語法翻譯法在海外漢語教學中之應用-以瑞士蘇黎世大學漢學系初級漢語課程為案例(2020) 吳家恂; Wu, Chia-Hsun語法翻譯法 (grammar-translation method) 源遠流長,堪稱是外語教學中歷史最悠久的方法。此教學法的主要教學內容是語法規則,而翻譯則是教學中通用的手段。此外,它還強調母語在外語教學中的重要角色和功能,倡導通過母語和目的語之間的互譯來培養以讀寫為主的外語能力。語法翻譯法曾一度興盛,被廣泛使用於外語教學中,但隨著時代的發展和變遷,逐漸銷聲匿跡並被其他教學法所取代。其過於注重語法而忽略語言溝通功能等做法不僅被外語教學界視為守舊落後且不合時宜,甚至還遭到排斥和摒棄。 筆者任教於瑞士蘇黎世大學漢學系,負責教授初級漢語課程,以循序漸進且有系統地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為教學目標。為滿足教學所需,多年來筆者將語法翻譯法運用於教學中,希望藉此幫助學生建立鞏固的語法基礎,進而發展良好的綜合語言能力。然而,每一種教學法都有其優勢和長處,也有其不足和限制,語法翻譯法亦不例外。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在於檢視語法翻譯法在任教課程中的施行情況及其教學成效,並以研究結果為依據,探析語法翻譯法為教學帶來的利弊得失。對於利處,筆者今後將繼續保持並強化;對於弊端,則追根究柢找出癥結所在,以便對症下藥,採取相應的改善措施。除了改進教學缺失外,筆者還進一步探討如何可更好地運用語法翻譯法,揚長避短。在致力於語言技能訓練的同時,不忘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溝通能力,以實現結構形式和實用功能並重的漢語教學,進而讓教學與全球發展接軌,邁向交流互動頻繁的溝通時代。Item 泰國清萊府之中學漢語教育現況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2011) 林明明本論文旨在探討泰國清萊府中學漢語教育現況,以進一步釐清清萊府目前漢語教育的發展全貌。本文通過文獻分析、教師訪談以及行政人員與學生問卷調查進行研究,並針對所呈現的現象深入探究,找出清萊府漢語教育的影響因素,期望研究結果可供清萊府及其他地區於漢語教育發展參考之用。 研究結果顯示,教育局進行發展清萊漢語課程大綱與教材,以供清萊府中小學使用,但是現在學校並沒有積極使用;學校課室經營情況,老師以教材授課為主,而學生卻要通過「輕鬆愉快」的方式學習,多使用多媒體學習,學習行為屬於「被動者」,師生之間產生矛盾;有些學校開設多種課程如中文專業課程和國際標準課程,但仍缺乏多元化及比較適合的教材。此外,學校提供設備,可是缺乏學習資源;學生能力評估方面,教師注重學生讀和寫能力,而聽和說的評估確比較少,而且各校的評估標準不統一;漢語教師的校學法仍缺乏多元化,比較依賴教材及教師手冊。 本研究將清萊府漢語教育的影響因素總結為十項:1)中學開設漢語課是為了響應泰國教育部推動漢語教育的政策,有些學校在不具備的情況下開課;2)學校將漢語課納入為「國際標準學校計畫」中的第二語言課程,但是該課程時數較少,師資人力也不足;3)各校目前並未積極使用清萊府漢語課程大綱與校材;4)督學缺乏漢語知識,使推動漢語教育及教師督導方面不夠完善;5)各校漢語課程時數有差異;6)泰籍教師和母語者教師的分配比例不均及變動頻繁;7) 泰國教育部及清萊府推出《體驗漢語》及《漢語教程》是為了「統一」教材,但各校有教材選擇權,學校使用的教材仍五花八門;8)學生不積極求學行為,不利於漢語教育的發展;9)學校缺乏校學資源,而且老師不會利用教學資源在語言課堂上,而常用於課外活動,對學生的幫助不大;10) 泰國及清萊府在學生漢語學習的能力評量仍缺乏一定的標準。Item 華語說服語言語意、語用、語篇分析研究(2011) 李家豪溝通為人類使用語言的目的。而語言的功能不僅為傳遞訊息,亦是表達個人態度與立場的重要途徑。說服即是建立於傳訊與表態語言作用的溝通理論,且前人豐富文獻已由各學門觀點探究說服訊息的來源、媒介、組成、結構等要素,唯華語說服語言的研究仍顯不足。說服訊息的語言使用牽涉說服者文化的社會規約,亦受到情境中說服對象之固有訊息量與意願強弱度等變因影響,華語學習者更可能因其語言能力或文化感知的差異,遭遇表述或理解華語說服訊息的困境。 為增補文獻缺乏,本研究採用語篇補全測試蒐集華語母語者與華語學習者的說服訊息,以前人語意情態、語用策略、語篇後設等理論架構分析華語說服訊息中的類別、組成、情態、策略與銜接標記。研究除歸納華語說服訊息中的語言現象與通則之外,亦將統計結果對比說服對象持有態度變因,探討母語者依循情境差異而調整的說服訊息與學習者說服語言表現特徵。 研究結果揭示,華語說服者依序以認知、義務、動力、評價情態作為表態說服立場的手段,可見情態語意法則的確信度、主客觀、必要性、條件與對比皆左右情態的使用與分布。說服立論程序可歸納為指示行為、證據知識、理論闡釋、辯證對比與情感訴求及數項次類。其中建議與勸告、論說與損益、反駁與掩飾等皆為常用以提供指導、支援、推論與反證之說服策略,而情感訴求的究責或施壓,則以修辭手段達成說服目的。後設論述機制中的互動類連接與架構標記得以引導對方理解說服思維,但訊息精簡而少有參照、示證與註解標記。各類交互後設論述的高頻運用為說服者顧及對方觀感的佐證。 說服對象固有訊息與意願偏好區辨不同說服目的且須搭配不同情態、策略與後設論述的組合。此外,學習者語言能力為箝制其訊息構成的關鍵因素,初中級或中高級者說服與表現迥異且均可能遭遇學習難點。因此,融入說服語用概念與互動分組活動的華語說服協商教學可設置於教學提案之中。Item 華語偶像劇為內容之華語課程設計-以印尼籍中高級學習者為對象(2015) 林慧娜; MARDIANA1998年印尼華語教育復甦之後,偶然碰到「華流」的風潮使得印尼學習者學習華語的熱情高漲,但長期禁止使用中華文化帶來種種華文教育問題,因此本論文研究如何將華語偶像劇應用於華語課程,提升印尼籍中級與高級學習者的溝通能力。 本研究採用內容分析法、調查研究法與發展性研究法。歸納文獻探討,使用問卷、訪問以及觀察,加上師生的回饋與建議之後,提出該課程設計的原則,並為了證實活動之成效性而進行教學實施。 本論文設計華語偶像劇劇情搭配九個活動之課程,包括生詞狩獵、天空、消音、翻譯、說故事、討論、模仿、角色扮演以及寫日記。本研究提出,華語偶像劇具有幾個優點可以幫助提升印尼學習者的溝通能力,包括提供自然的語言環境與大量的語言輸入;透過較輕鬆的學習狀態讓學習過程更有效率;提供可重看之教材讓學習者隨時隨地學習。 另外,其內容也有缺點,比如偶像劇裡面的語言難度高於學習的程度、華語偶像劇為內容的課程提供豐富的文化與台灣社會的風俗習慣,難免會出現一些跨文化的問題以及偶像劇具有時間之限制,而教師在選可採用的偶像劇時必須考慮到的這些問題。最後,本研究亦提出偶像劇為內容之課程設計原則,一堂課分成兩節,第一節為訓練語言技能,而第二節則練習語言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