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70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0 of 27
  • Item
    應用健康信念模式預測民用航空產業員工預防COVID-19行為之研究
    (2023) 房家儀; Fang, Chia-Yi
    2019 年COVID-19的出現,航空運輸被認為是「2019新型冠狀病毒」傳播的主要驅動力之一,除了航空勞動力首當其衝外,少有研究探討航空公司員工在面臨未知傳染病威脅時的影響因素。本研究應用健康信念模式探討航空產業員工COVID-19預防行為、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現況及相關的影響因素,以便利抽樣方式進行網路及紙本問卷調查,回收有效問卷共計583 份。對於COVID-19知識在性別、職務、工作前須檢測上呈現顯著。獨立樣本t檢定、ANOVA結果顯示在對COVID-19預防行為上不會因為研究對象的社會人口學變項而有所差異。皮爾森積差相關分析指出,研究對象的預防行為與自覺嚴重性、自覺利益性、行動線索以及自我效能呈正相關,其中以自我效能 ( p<.001) 最具相關。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在健康信念上與自覺嚴重性及自覺障礙性呈正相關、與自覺利益性、行動線索、預防行為等則呈現負相關。以預防行為作為依變項,透過線性迴歸分析,可以解釋的變異量為59.5%(R2= 0.595),且變異數分析達統計顯著。在社會人口學變項中性別、年齡、婚姻狀態、及健康信念模式、行動線索對預防行為有顯著影響,其中以行動線索、自覺利益性影響力最大。總體而言,這些結果表明,儘管存在差異,但預防行為的執行率非常高,同時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結果也顯示心理健康有受到影響。
  • Item
    新北市瑞芳區國小高年級學童口腔保健行為及其相關因素研究
    (2022) 吳玉蓮; Wu,Yu-Lien
    摘要 本研究運用健康信模式加入自我效能理論,進行新北市瑞芳區國小高年級學童口腔保健行為現況調查以及其相關因素探討。研究對象為110學年上學期就讀新北市瑞方區之市立國小高年級學童,依分層集束抽樣法,採自填式問卷施測,共得有效之樣本210份,有效的回收率89.3%。研究重要結果有: 一、 研究對象「口腔保健知識」、「自覺齲齒罹患性」、「自覺齲齒嚴重性」、「自覺口腔保健利益性」、「口腔保健行動線」、「口腔保健行為」均為中上程度認知,而「自覺口腔保健障礙性」中下程度認知。 二、研究對象對於採取口腔保健自我效能有50%-75%的把握度,偏中上程度。 三、研究對象「自覺齲齒罹患性認知」、「自覺齲齒嚴重性認知」、「自覺口腔保健利益性」、「自覺口腔保健障礙性」、「口腔保健自我效能」半年內有看牙醫優於半年內沒有看牙醫;「口腔保健行動線」男生優於女生;「女生」、學業成績「90-100分」、「高社經」、「看牙醫後有心生警惕」口腔保健行為表現最好。 四、經由複回歸分析結果,研究對象「半年內(6個月)是否看牙醫」、「自覺齲齒嚴重性認知」、「口腔保健行動線索」、「口腔保健自我效能」、「甜食攝取狀況」等變項,共可解釋口腔保健行為變異量為56.3%.其中以「口腔保健自我效能」之影響力最大。
  • Item
    大腸癌篩檢個案接受大腸鏡檢查行為意圖之相關因素研究-以臺北市某地區醫院為例
    (2022) 陳惠敏; CHEN, Hui-Min
    本論文在探討門診病人參加大腸癌篩檢及影響接受大腸鏡檢查行為意圖的相關因素。研究方法以方便取樣,採橫斷性研究設計,以臺北市某地區醫院50 ~74歲的門診病人為研究對象,收案時間為2021年10月1日至11月31日,有效樣本數244人。運用Champion's Health Belief Model Scale(CHBMS)及自我效能量表採結構式問卷進行調查,使用SPSS for Window 23.0版統計套裝軟體進行分析,以複迴歸分析其大腸鏡檢查認知、大腸癌篩檢健康信念、自我效能、健康動機、行動線索與接受大腸鏡檢查行為意圖的相關性及預測。研究結果如下: 1. 研究對象之大腸鏡檢查認知,85.7~86.9%的人認為定期糞便潛血檢查結果為陽性,早期接受大腸鏡檢查可早期發現大腸癌;73%的人瞭解大腸癌主要是由大腸內的腺瘤瘜肉病變造成;73.8%的人大腸鏡檢查的目的是早期發現大腸癌妥善治療,第一期五年的存活率高達90%以上,然而47.5%的人認為50歲以上至少每10年做一次大腸鏡檢查。 2. 研究對象之基本變項以年齡、教育程度、身體質量指數、臨床症狀者、糞便潛血檢查、大腸鏡檢查經驗及大腸鏡檢查認知與行為意圖有顯著關係。研究對象大腸癌篩檢健康信念之自覺罹患性、自覺嚴重性行動利益、自我效能、健康動機及行動線索與行為意圖呈顯著正相關,其中以行動障礙與行為意圖呈顯著負相關。 3. 研究對象之身體質量指數、大腸癌篩檢健康信念之自覺罹患性、行動利益、行動障礙、自我效能、健康動機能有效預測接受大腸鏡檢查行為意圖,並可解釋總變異量59.8%。其中主要最佳預測因子為自我效能。最後依據研究結果對臨床推動大腸癌篩檢服務提出建議,以加強大腸鏡檢查確診行為及健康促進活動規劃等以及未來研究方向。
  • Item
    新北市某國小中高年級學童餐後潔牙行為意圖及相關因素研究
    (2020) 魏麗玉; Wei, Li-Yu
    本研究應用健康信念模式加入自我效能理論,探討國小學童餐後潔牙行為意圖及相關因素研究。研究對象為108學年度第一學期就讀新北市某 國小中高年級學生,採自填問卷調查,取得有效問卷322份,回收率95.5%,研究結果如下: 一、研究對象之「口腔保健知識」、「自覺罹患齲齒的可能性」「自覺罹患齲齒的嚴重性」、「餐後潔牙利益性」、「餐後潔牙行動線索」認知偏向中上程度;「餐後潔牙障礙性」認知偏向低程度。 二、研究對象之口腔保健知識,四年級優於高年級,五年級優於六年級,擔任幹部、導師的潔牙指導、正確使用貝氏刷牙法刷牙有顯著差異。建立完整性教學,以強化齲齒疾病及潔牙保健的認知。 三、研究對象之餐後潔牙健康信念,認知為中上程度,由自覺罹患齲齒之嚴重性、自覺餐後潔牙行為利益性方面,四年級比高年級有認同感,而自覺餐後潔牙行為障礙,以高年級比中年級有障礙。研究顯出班級潔牙狀況和研究對象之餐後潔牙信念有顯著相關性,提升教師口腔保健素養為導向,建立學童有正確潔牙的態度。 四、研究對象之「餐後潔牙行為自我效能」、「餐後潔牙行為意圖」,顯示為中等程度,高社經地位家庭其餐後潔牙行為自我效能表現顯優,四年級學童餐後潔牙行為自我效能優於高年級學童、五年級餐後潔牙行為意圖優於四、六年級學童。研究顯出班級推動潔牙、導師指導刷牙以及正確的潔牙方法與餐後潔牙行為效能及行為意圖有正相關,在學校執行餐後潔牙是勢在必行的健康行為活動。 五、研究經複迴歸分析結果,研究對象之「班級有推動含氟牙膏刷牙」、、「班級主要潔牙地點」、「餐後潔牙行動線索」、「餐後潔牙自我效能」呈現顯著相關,對「餐後潔牙行為意圖」的解釋變異量為48.5%,其中以「餐後潔牙自我效能」最具影響力。
  • Item
    運用修正型健康信念模式建立不同健康風險族群接受口腔黏膜健康檢查可能性之預測模型-以台灣無檳社區居民為例
    (2013) 吳美宜; Mei-Yi Wu
    口腔黏膜檢查為偵測口腔癌之有效措施,口腔癌為台灣男性第四位之惡性腫瘤,本研究旨在探討具有酒精、檳榔及吸菸等習慣造成罹患口腔癌之不同健康風險族群接受口腔黏膜檢查的社會心理差異。本研究運用修正型健康信念模式探討參與無檳社區活動計劃居民接受口腔黏膜檢查之信念,共有866位完成問卷測量,本研究依據參與者是否有喝酒、嚼檳榔、吸菸等習慣區分為罹患口腔癌之高、中與低風險組,並採用結構方程模式建立及比較三組不同健康風險組接受口腔黏膜檢查的可能性與影響路徑之差異。重要結果如下: 一、本研究依據Rosenstock, Strecher 與Becker (1988)之修正型HBM藉由SEM建立台灣地區成人接受口腔黏膜健康檢查可能性適配度良好,預測力為37%。 二、「行動線索」與「自我效能」於健康信念與接受口腔黏膜健康檢查的可能性之間具中介作用。 三、不同健康風險組於社會人口學變項與健康信念、自我效能、行動線索及接受口腔黏膜健康檢查的可能性等變項具顯著差異。 四、本研究提出的修正型健康信念模式可預測高、中與低風險組接受口腔黏膜健康檢查可能性分別為 50%、37%&30 %,並顯示不同健康風險組影響接受口腔黏膜健康檢查可能性之路徑模式有顯著性差異。 五、在排除口腔癌篩檢經驗參與者後之高風險組模式解釋力提昇至 61%,並顯示出「行動線索」在已有口腔癌篩檢經驗者之知覺罹患性與接受口腔黏膜健康檢查的可能性之間具決定性的影響力。 六、修正型健康信念模式對男性組與女性組之解釋力分別為 38%與 35%。男性組之知覺罹患性與知覺行動利益可直接且正向影響接受口腔黏膜健康檢查之可能性。 不同健康風險組接受口腔黏膜檢查可能性之健康信念與影響路徑有顯著差異,建議未來教育介入針對不同健康風險族群宜採取不同介入模式。
  • Item
    國軍戒菸衛生教育介入效果之研究-以金門地區國軍為例
    (2012) 李金治; Chin-Chih Lee
    本研究旨在發展一套以健康信念模式及自我效能為基礎之國軍戒菸衛生教育課程,並探討此課程在戒菸上的效果。本研究採準實驗設計(Quasi-experimental design)之「實驗組與對照組前測、後測及後後測設計」,以服役於金門縣金門防衛指揮部有吸菸的男性軍人為母群體,以立意取樣,取某營區吸菸之50人為實驗組(實際完成研究者45人)與另一營區吸菸之50人為對照組。實驗組接受本研究設計之國軍戒菸衛生教育課程,對照組不接受任何處理。兩組經前測、後測及後後測的問卷調查及呼氣CO值檢測的客觀測量,並以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及單因子共變數分析等進行統計分析。研究發現: 一、研究對象之平均年齡為21.07歲,教育程度六成五為中等程度(含國中、高中職),菸齡平均為5.82年,七成的研究對象之同儕半數以上會吸菸,近七成的研究對象之父親有吸菸習慣,母親有吸菸者則有一成四。研究對象之日吸菸量平均值為14.45支,呼氣CO檢測平均值為11.94ppm,屬中度吸菸者。 二、國軍戒菸衛生教育介入後,除了在「自覺戒菸利益性」外,研究對象在「菸害知識」、「自覺吸菸疾病罹患性」、「自覺戒菸障礙性」、「戒菸行動線索」、「戒菸自我效能」等效標上,皆具有良好的立即與延宕效果,惟在「自覺吸菸疾病嚴重性」之效果在後後測才顯現出來。 三、國軍戒菸衛生教育介入後,研究對象在「日吸菸量」、「CO檢測值」及「戒菸率」,皆具有良好的立即及延宕效果,而且戒菸率在介入後一週時為42.2%、在介入後五週時為37.8%,顯示本戒菸衛生教育介入在國軍戒菸上有不錯的效果。 整體而言,以健康信念模式及自我效能為基礎之國軍戒菸衛生教育課程,能有效提升國軍戒菸率與降低吸菸量,具有推動潛能。因此,建議國防部軍醫局未來可參考本研究之衛生教育介入模式,納入國軍的訓練課程,以增加戒菸資源的可及性。
  • Item
    臺北市幼稚園教師預防遊戲場所事故傷害相關因素研究—健康信念模式之應用
    (2012) 林佳琪; Chia-Chi Lin
    本研究依據健康信念模式探討臺北市幼稚園教師預防遊戲場所事故傷害相關因素。以臺北市幼稚園九十九學年度現職教師為母群體,採分層集束抽樣法。並以自編結構式問卷進行資料蒐集,共得有效樣本398份。本研究之重要結果如下: 一、研究對象預防遊戲場所事故傷害認知越高者與預防遊戲場所事故傷害態度越正向者,越會採取預防遊戲場所事故傷害行為。 二、研究對象預防遊戲場所事故傷害的健康信念與預防遊戲場所事故傷害行為之關係中發現:(一)研究對象之自覺因疏忽而導致兒童於遊戲場所發生事故傷害的罹患性越高者、嚴重性越高者、(二)自覺預防遊戲場所事故傷害的有效性越高者、障礙性越低者與(三)預防遊戲場所事故傷害的自我效能越有把握者,越會採取預防遊戲場所事故傷害行為。 三、研究對象預防遊戲場所事故傷害的行動線索與預防遊戲場所事故傷害行為之關係中發現:預防遊戲場所事故傷害的外部線索獲得來源越多者,越會採取預防遊戲場所事故傷害行為。 四、研究對象基本變項、預防遊戲場所事故傷害的健康信念、預防遊戲場所事故傷害的行動線索等變項對預防遊戲場所事故傷害行為變異量的解釋力為37.5%。顯著的預測變項為「服務於公立或私立幼稚園」、「專職園長」、「平均一週帶領兒童至遊戲場所的次數」、「有效性總分」、「障礙性總分」、「自我效能總分」、「外部線索總分」。其中又以「自我效能總分」影響力最高,其次為「有效性總分」,表示研究對象對於採取預防遊戲場所事故傷害行為把握程度越高,自覺利益越高,其落實行為表現越好。
  • Item
    高中體重過重新生代謝症候群預防行為之研究--健康信念模式之應用
    (2012) 何唯美; Wei-Mei Ho
    本研究旨在探討高中體重過重新生代謝症候群預防行為與背景變項、健康信念、行動線索及自我效能的關係。以臺北市四行政區之公立高中體重過重新生為母群體,採分層隨機抽樣法抽出樣本,再以結構式自填問卷進行調查,總計發出424份問卷,得有效問卷306份,回收率72.2%。本研究結果如下: 一、 研究對象從事預防代謝症候群行為的得分(45.24分)高於中間值,顯示其預防行為偏正。 二、 研究對象之「代謝症候群知識」為中等程度(68.9%),自覺代謝症候群嚴重性和利益性偏高,但罹患性和預防代謝症候群自我效能偏低,且預防代謝症候群的行動線索偏少(x= 3.86),主要以電視和媒體為主。 三、 研究對象預防代謝症候群行為與自覺代謝症候群罹患性(r= -.176)及障礙性(r= -.365)呈負相關,但與代謝症候群知識(r= .145)、自我效能呈正相關(r= .406)。 四、研究對象背景變項、健康信念、行動線索及自我效能可共同解釋預防代謝症候群行為28.4%的變異量,其中重要變異量為性別、父親職業、代謝症候群知識、預防代謝症候群的障礙性及自我效能,又以自我效能影響力最高。
  • Item
    健康信念模式應用於大學生隱形眼鏡保健行為及相關因素研究-以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為例
    (2010) 陳雅文; CHEN YA WEN
    本研究旨在應用健康信念模式探討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大學生隱形眼鏡保健行為及相關因素。以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大學生為母群體,採分層集束抽樣法,並以自編結構式問卷進行資料收集,共得有效樣本393份。本研究結論及建議如下: 一、研究對象「自覺不當隱形眼鏡保健行為導致眼病威脅性」偏高,其中「自覺不當隱形眼鏡保健行為導致眼病罹患性」偏向「可能」,而「自覺不當隱形眼鏡保健行為導致眼病嚴重性」則屬於「嚴重」程度。整體而言,研究對象有視力問題、有配戴隱形眼鏡、隱形眼鏡保健知識越高、隱形眼鏡保健態度越正向、隱形眼鏡保健行為越多者,其自覺不當隱形眼鏡保健行為導致眼病的威脅性越高。 二、研究對象「自覺隱形眼鏡保健行為可能性」得分為「正數」,表示研究對象認為執行隱形眼鏡保健行為之「利益」大於「障礙」,但得分偏低。其中對「隱形眼鏡保健行為有效性」較傾向「同意」,而在「隱形眼鏡保健行為障礙性」則較傾向「中立意見」。整體而言,研究對象中有配戴隱形眼鏡、隱形眼鏡保健知識越高、隱形眼鏡保健態度越正向、隱形眼鏡保健行動線索越多,及其中的內外部線索越多、隱形眼鏡保健行為越多者,其自覺隱形眼鏡保健行為的可能性越高。 三、研究對象「隱形眼鏡保健行動線索」偏低,其中外部線索以「自隱形眼鏡商家得到隱形眼鏡保健資訊」最多,而「從學校修得的保健課程中得到隱形眼鏡保健資訊。」、「從保健相關演講中得到隱形眼鏡保健資訊。」較少;內部線索中有配戴隱形眼鏡者「因配戴隱形眼鏡之不當保健行為而造成眼睛不適」者約占八成。整體而言,研究對象為女生、有視力問題、有配戴隱形眼鏡、隱形眼鏡保健知識越高、自覺隱形眼鏡保健行為的可能性越高(尤其是自覺隱形眼鏡保健行為的障礙性越低)及隱形眼鏡保健行動線索越多,其獲取隱形眼鏡保健的行動線索越多。 四、研究對象採取隱形眼鏡保健行為傾向「可能」。由「基本變項」、「隱形眼鏡保健健康信念」及「隱形眼鏡保健行動線索」來預測研究對象「隱形眼鏡保健行為」時,可解釋總變異量的27.0%。整體而言,研究對象中沒有視力上的問題者、沒有配戴隱形眼鏡者、隱形眼鏡保健知識越高者、隱形眼鏡保健態度越正向者、自覺不當隱形眼鏡保健行為導致眼病的威脅性越高者(其中自覺不當隱形眼鏡保健行為導致眼病的罹患性越高者、自覺不當隱形眼鏡保健行為導致眼病的嚴重性越嚴重者)、自覺隱形眼鏡保健行為的可能性越高者則越會採取隱形眼鏡保健行為,其中以「自覺不當隱形眼鏡保健行為導致眼病威脅性」最具影響力。 本研究依結論提出未來進行隱形眼鏡保健行為衛生教育介入之建議與改進方針,提高研究對象隱形眼鏡保健行為,以緩解或避免因不當隱形眼鏡保健行為所導致的眼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