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70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5 of 5
  • Item
    探討消防人員之健康促進生活型態、睡眠與疲勞的相關性-以新北市消防局為例
    (2024) 蔡緯昕; Tsai, Wei-Hsin
    本研究針對北部某消防局之人員進行健康促進生活型態、睡眠品質及疲勞程度關聯性的研究,作為未來消防局職場健康促進策略的參考。本研究採橫斷式調查法,利用問卷方式收集資料,研究工具包括社會人口學變項、健康促進生活型態量表、匹茲堡睡眠品質量表、職場疲勞量表,共收回364份問卷,研究結果發現:一、研究對象的健康促進生活型態屬於中等程度,各構面量表得分從高到低依序為靈性成長、人際關係、壓力處理、營養、身體活動以及健康責任。二、研究對象中睡眠品質不佳(即PSQI>5)的有267人(73.4%),其各項指標得分由高到低分別為主觀睡眠品質、睡眠干擾、睡眠遲滯期、日間功能失調、習慣性睡眠效率、睡眠總時數、使用安眠藥。 三、研究對象的整體疲勞程度屬於中等程度,各構面得分由高到低為服務對象疲勞、個人疲勞、工作過度投入。 四、研究對象的健康促進生活型態會因性別、消防年資、職稱之不同而有顯著差異,其中以女性、消防年資11-15年及職稱為隊員或小隊長者表現較佳。 五、研究對象的疲勞程度會因為教育程度而有顯著的差異,其中教育程度為大學者高於教育程度為專科者。 六、研究對象的健康促進生活型態與睡眠品質呈負向關,代表健康促進生活型態總分越低者,其睡眠品質越差(即總分越高)。 七、研究對象的健康促進生活型態與疲勞程度呈負相關,代表健康促進生活型態總分越低者,其疲勞程度越高;睡眠品質與疲勞程度呈正相關,代表睡眠品質越差(即總分越高)者,其疲勞程度越高。 八、研究對象的教育程度、健康促進生活型態總分以及睡眠品質總分可解釋疲勞程度總變異量的22.4%,其中睡眠品質總分是最佳預測因子。 依據研究結果,提供健康促進計畫推動、政策及未來研究方向提出相關建議,期望能提升消防人員整體健康狀態。
  • Item
    國中學生健康促進生活型態與基本學力測驗成績之研究--以台南縣國中為例
    (2009) 陳美娟; Chen, Mei-chuan
    本研究目的主要在了解台南縣國中學生之社會人口學變項、健康促進生活型態及國中基本學力測驗成績,並探討其相關因素,以作為推動學生健康促進之參考。本研究採橫斷性調查研究法,以台南縣國中學生為母群體,立意取樣研究者服務之學校,有效問卷為346份。 研究結果如下: 一、研究對象在社會人口學分布中,男多於女,以平均身體質量指數來看,體態屬正常範圍;家庭社經地位偏低,智力成績等級多屬優及中等。在健康促進生活型態中:運動得分最高,其次依序是營養、人際支持、壓力處理、自我實現、健康責任。基本學力測驗成績總分平均232.4(標準差101.1)。 二、研究對象的社會人口學變項、健康促進生活型態的關係中,在營養方面,與智力測驗成績有顯著差異;在運動方面,與性別、智力測驗成績有顯著差異;在壓力處理方面,與性別、身體質量指數、家庭社經地位有顯著差異;在健康責任、自我實現、人際支持方面,與家庭社經地位、智力測驗成績有顯著差異。整體健康促進生活型態中,家庭社經地位高者及智力測驗成績優者,其健康促進生活型態較佳。 三、研究對象之基本學力測驗成績,與家庭社經地位、智力測驗成績之有顯著差異,且於各面向的健康促進生活型態成正相關。家庭社經地位屬於中或高的學生、智力測驗成績越優的學生、健康促進生活型態各面向越佳的學生,其基本學力測驗成績就越好。 四、本研究探討在社會人口學變項與健康促進生活型態對基學力測驗成績的預測,可解釋的62.2%總變異量,其中「家庭社經地位」、「智力測驗成績」、「營養」為主要預測變項,且以「智力測驗成績」影響最大,「營養」次之。 本研究依結論提出具體建議,提高研究對象健康促進生活型態,進而提升基本學力測驗成績。
  • Item
    北區某技術學院進修部學生健康促進生活型態及其相關因素研究
    (2012) 鍾淑珠; Shu-Chu Chung
    本研究目的在瞭解進修部學生健康促進生活型態,並探討其個人背景變項、自覺健康狀況與健康促進生活型態的關係及預測因子。以基隆市某技術學院之進修部學生為研究對象,採橫斷式調查法,利用自填問卷方式,取得有效問卷共482份。研究結果發現: 一、研究對象之自覺健康狀況介於中等程度以上。自覺目前的健康狀況好者有六成六,自覺與同年齡的人比較健康狀況好者有五成六,但有有三成二的人自覺健康狀況愈來愈壞。 二、研究對象整體的健康促進生活型態介於中等程度。以人際支持表現最佳,而健康責任表現最差。而性別、年齡、婚姻狀況、BMI、工作年資及職位等背景變項與健康促進生活型態有明顯的關係。另外,自覺健康狀況與健康促進生活型態皆呈正相關。 三、研究對象的個人背景變項與自覺健康狀況都可以有效的預測健康促進生活型態,並可解釋其總變異量的5~21%;其中「自覺健康狀況」為主要預測變項。
  • Item
    某社區大學學員健康促進生活型態及相關因素之研究
    (2012) 駱麗如; Lih-Ru Low
    本研究以某社區大學學員為研究對象,目的為探討研究對象自覺健康狀態、健康行為自我效能與健康促進生活型態的分佈情形及其相互關係。研究工具有自覺健康狀態量表、健康行為自我效能量表、健康促進生活型態量表及基本資料表,利用自填問卷方式收集,共發放問卷720份,回收有效問卷684份,回收率95%。研究結果發現(1)研究對象執行健康促進生活型態其得分以自我實現最高,其次依序為:人際支持、營養、健康責任、壓力處理,而以身體活動得分最低。自覺健康狀況為中等程度。(2)健康行為自我效能得分排序為:心理安適、運動、營養、健康責任。(3)影響社大學員健康促進生活型態之因素,包括人口特性(年齡、教育程度、婚姻狀況、職業)、自覺健康狀態及健康行為自我效能與健康促進生活型態呈正相關,亦即年齡愈大、已婚、無工作者之壓力愈小、健康狀況及執行健康促進生活型態愈好。(4)自覺健康狀態及健康行為自我效能等2 項為有效的預測變項,可解釋總變異量為59.2%。
  • Item
    糖尿病病人之健康促進生活型態相關因素探討-以新北市某區域教學醫院為例
    (2016) 陳芝嫻; Chen, Chih-Hsien
    本研究主旨在探討新北市某區域教學醫院之糖尿病病人健康促進生活型態相關因素,研究工具為糖尿病認知、心理壓力調適、健康促進生活型態量表。主要以醫院門診病人,並診斷糖尿病為研究對象,進行面對面訪談問卷收集資料,有效樣本共得239份。研究結果如下: 一、本研究糖化血色素(≦7)占42.3%,血糖控制情形算普通。 二、糖尿病的認知,總答對率為75.38%,30-49歲、教育程度較高、 已婚、有運動習慣者,優於70-79歲、教育程度較低、喪偶、無 運動習慣病人。 三、糖尿病造成心理壓力調適的程度尚可,研究對象對壓力的調適是 趨於正向的,而運動情形及治療方式對心理壓力調適有顯著差異。 四、研究對象的健康促進生活型態(HPLP)屬於尚可,以生命欣賞得 分最高,運動行為與減少風險得分較低,表示研究對象對個人的 自信很好但運動習慣不足。 五、研究對象其糖尿病的壓力調適越好,疾病認知越好,健康生活型 態也越佳。 六、預測健康促進生活型態(HPLP)的變項有「抽菸」、「飲食狀況」、 「每週運動」、「罹病時間」、「血糖自我監測」、「糖尿病認知」、「心 理壓力調適」等七個變項達顯著影響力,可解釋總變異量56%。 七、迴歸分析結果顯示「健康促進生活型態」可有效預測血糖控制 情形,可解釋總變異量的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