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70
Browse
6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臺北市某社區長者運動自我效能與規律運動行為之相關因素研究(2023) 謝騏竹; Hsieh, Chi-Chu本研究主要探討臺北市某社區長者運動自我效能與規律運動行為現況,以及個人背景因素、運動自我效能、運動環境滿意度與規律運動行為之關係。研究方法採便利取樣,以臺北市某社區長者為研究對象,研究工具為問卷調查,因新冠肺炎影響有部分以線上問卷進行,最終回收有效問卷114份。研究資料以描述性統計、卡方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邏輯斯回歸等統計方式進行整理與分析。研究結果顯示:研究對象有達成規律運動行為條件者僅占全體 36%,無規律運動行為者占全體 64%,並以輕度運動為主。在規律運動行為中,性別與從事規律運動行為有顯著差異(p<.05),以女性較男性具有規律運動行為。運動自我效能部分,研究對象對於有興趣之運動及沒人陪伴時對於從事規律運動行為把握程度最高,當身體疲倦時則最沒有信心。運動自我效能與不同年齡層有顯著的差異(p<.05)。以邏輯斯迴歸探究規律運動行為之重要影響因素,發現運動自我效能與性別為規律運動行為之重要預測因子。Item 計畫行為理論的預測效果及行動控制的中介作用--以規律運動行為為例(2012) 楊昭慧; Yang Chao Hui本研究目的在於檢測計畫行為理論在規律運動行為方面的預測效果, 並且加入行動控制變項來瞭解行為意圖與行為之間的作用機制,發展出規律運動行為的影響因素模式。立意選取某科技大學選修某通識課程所有學生,共360名為對象,採取縱貫性研究,利用三份自編結構問卷,在二個月內重覆施測三次。所得資料以SPSS for Window 17.0及LISREL 8.8進行統計分析。 重要結果如下: 壹、 計畫行為理論內變項對規律運動行為意圖及行為的解釋情形 態度、主觀規範、知覺行為控制等三個變項可以解釋行為意圖56%的變異量。知覺 行為控制與行為意圖兩個變項可以解釋行為24%的變異量。 貳、 行動控制在行為意圖及行為之間的作用情形 行動控制在行為意圖及行為之間扮演著部分中介的角色。行為意圖對行為具有.33的總效果,其中直接效果為.09,透過行動控制對行為產生.24的間接效果。行動控制也對前後兩次行為意圖的變化產生顯著影響。 參、 規律運動影響因素的模式 假設模式經過模式修正之後,最終模式與樣本資料不論在基本適配指標、整體適配度或內在結構適配度方面,均顯示與本研究資料有良好的適配。 最後,本研究針對大學生規律運動教育策略及未來研究方面提出建議。Item 臺北市兩所國中學生身體意象、運動社會心理與規律運動行為之縱貫性研究(2008) 許恩慈; En-Tzu Hsu本研究採縱貫設計探討個人背景變項、身體意象、運動社會心理對規律運動行為的影響。以九十五學年度就讀於臺北市某兩所國中的八年級學生為對象,自每校隨機各抽3班計208名連續兩年以結構問卷、團體填答方式蒐集資料,兩年均接受調查的有效樣本問卷為185份,回收率88.94%。資料以邏輯式迴歸方法進行分析,重要發現如下: 一、研究對象八年級時從事規律運動行為的比率有63.8%,九年級時從事規律運動比率約有58.4%,其中男生規律運動比率高於女生。 二、研究對象八年級時七層面身體意象為中間偏正向的情形,又以健康適應得分最高,外表評價得分最低。研究對象最滿意的部分為頭髮與肌肉彈性,最不滿意的部分為身高與體重。 三、研究對象八年級時具有中等偏高的知覺運動利益和運動享樂感;中等程度的知覺運動障礙;中等偏低的運動自我效能和運動社會支持。 四、研究對象八年級的規律運動行為、外表評價、體能評價、運動自我效能、同儕運動社會支持對九年級規律運動行為具影響力。 根據研究結果,建議透過課程和活動,盡早培養規律運動行為,建立正確身體意象,並強化運動社會支持,以提升學生規律運動行為。Item 職場員工從事規律運動行為相關因素探討(2013) 翁美娟; Mei-Chuan,Weng本論文旨在探討職場員工社會人口因素(包含性別、年齡、婚姻狀況、自覺健康狀況、運動社團的參與)、社會心理因素(包含運動自我效能、運動社會支持、運動享樂感、運動結果期待)、運動環境因素與規律運動行為的關係。以某職場員工的300名正職員工為研究對象,採結構式問卷進行調查,得到有效問卷 286份,回收率為 95%。所得資料以 卡方檢定、t 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點二系相關、邏輯斯迴歸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重要結果歸納如下: 一、 研究對象的規律運動行為比率佔41.3% 。 二、 自覺健康狀態愈好者,愈會從事規律運動,有參與運動社團者愈會從事規律 運動 。 三、 影響研究對象規律運動行為的社會心理變項為運動自我效能、運動社會支 持、運動享樂感、運動結果期待與規律運動行為皆有顯著相關。 四、 影響研究對象規律運動行為的運動環境因素變項為居住地方的運動器材或設 備的有無、居住附近可運動場所設備的個數與從事規律運動有顯著的關係。 五、 研究對象的規律運動行為可由「運動自我效能」變項來做預測。 最後,依據研究發現,對某職場工作實務與未來研究方向提出建議,以做為該職場提供規律運動行為的參考。Item 公立高中教師規律運動行為影響因素之研究—以台北市教師會會員為例(2011) 洪詩婷本論文旨在探討公立高中教師個人背景因素(年齡、性別、教育程度、婚姻狀況、自覺健康狀況、參加運動社團經驗)、社會心理因素(運動社會支持、運動自我效能、運動享樂感及運動結果期待)、運動環境因素(運動設備或器材、運動場所)與規律運動行為之間的關係。以99 年度台北市教師會之公立高中教師會員為研究對象,研究採系統隨機抽樣法抽樣,以自填問卷蒐集有效問卷338份,回收率為74.3%。所得資料以描述性統計、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多元迴歸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重要結果歸納如下: 一、 約有四成的公立高中教師有規律運動行為。 二、 影響研究對象規律運動行為的個人背景因素變項包括性別(男性的規律運動行為比率高於女性)、自覺健康狀況(自覺健康狀況愈好者,愈易從事規律運動行為)、參加運動社團經驗(有參加運動社團經驗者較會從事規律運動)。 三、 社會心理因素之運動社會支持、運動自我效能、運動享樂感、運動結果期待皆與規律運動行為呈正相關。 四、 運動環境因素(居住地方的運動設備或器材、居住地方附近可運動的場地)與規律運動行為呈正相關。 五、 研究對象的規律運動行為可由「運動自我效能」、「運動設備或器材」、「自覺健康狀況好」等三個變項來做預測,解釋力為49%。Item 影響國小高年級學童規律運動行為之相關因素研究-以新北市某國小為例(2017) 黃怡菁; Huang, Yi-Ching本研究目的主要探討國小高年級學童規律運動行為與現況,及個人背景因素、運動自我效能與規律運動行為之間關係。研究母群體以新北市某國小高年級學童為研究對象,共有244位學童參與。研究工具採以問卷調查,回收有效問卷問卷218份,有效問卷比率89.34%。所得資料以百分比、卡方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邏輯斯迴歸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 重要研究結果歸納如下: 一、本研究對象國小高年級學童有從事規律運動行為者,占全體受試 者59.2%,沒有從事規律運動行為者則占全體受試者40.8%,主要運動項目為籃球與跑步。 二、本研究對象規律運動行為,不會因性別、年級、父母教育程度、身體質量指數等個人背景因素不同而有顯著差異;但會因有參與運動社團(p<.05)而從事規律運動行為比較好。 三、邏輯斯迴歸發現運動自我效能(p<.001)、運動社團(p<.05)參與可有效預測國小高年級學童之規律運動行為,其中以運動自我效能的影響力最大。 四、運動自我效能、運動社團參與,可預測規律運動行為總變異量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