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70
Browse
14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運用設計思考於國小身心障礙學童及家長口腔保健多元策略發展及介入成效(2022) 應友貞; Ying, Yu-Chen本研究運用「設計思考」(Design Thinking)發展以國小身心障礙學童及家長為主之口腔保健策略,並評價介入後之成效。研究對象為新竹市某國小身心障礙資源班學童26名及其家長26名,研究方式依史丹佛設計學院所提出的設計思考五步驟實施。研究顯示:在「同理」及「定義」階段,發現26名身心障礙學童刷牙後仍有三成牙菌斑殘留、刷牙效果不佳,以及家長不熟悉潔牙技巧而無法落實督導式潔牙。在「發想」階段,7位專家小組透過腦力激盪,建構親子共學、簡化刷牙程序、製作衛教影片以及編寫潔牙口訣等解方。在「原型」階段,設計「貝式彩虹刷牙法」指導身心障礙學生刷牙,以及製作「督導式潔牙工具包」(含潔牙用具與工具書)幫助26名家長督導孩子,工具書中有3部影片、2張資訊圖、1組教學齒模等教材,同時規劃「護齒行動0123」活動建立親子共學等策略。在「測試」階段,發現介入後26名學生的牙菌斑指數平均從30.36%下降至7.82%,平均每週有4.17天能做到零含糖飲料、4.77天能每天使用一次牙線、6.9天能完成睡前刷牙兩分鐘。八成以上家長表示工具包、貝氏彩虹刷牙法、教學齒模及護齒0123活動皆有助於落實孩子刷牙,家長也因此學會貝氏刷牙法及牙線操作,並覺得最實用、最滿意的教材為彩虹教學齒模。本研究可提供未來身心障礙學生口腔保健教學及推動家長督導式潔牙之參考,亦適用於一般學童及家長。Item 家長人口學變項、近視防治行為與學童近視之關聯性研究-以新北市某國小為例(2019) 陳怡茹; CHEN, I-Ju近年來台灣學童近視率逐年攀升,過去少有家長人口學變項、近視防治行為與學童近視之相關研究,因此本研究之目的為 (1) 調查國小學童近視之現况。(2) 瞭解家長人口學變項與學童近視之關聯性。(3) 探討家長近視防治行為與學童近視之關聯性。 本研究以新北市某國小三、四年級的家長為研究對象,於2019年5 月至7月間利用問卷調查,共取得229份有效樣本,並以描述性統計、卡方檢定、獨立性樣本T檢定、二元邏輯斯迴歸進行統計分析數據。 研究結果發現: 一、學童有近視者佔46.7%,沒有近視佔53.3%。 二、長人口學變項「性別」,女性族群的學童近視風險勝算比是男性族群的0.49倍(95%CI=0.26-0.91);「母親近視與否」變項,母親沒近視的近視風險勝算比是母親有近視的0.25倍(95%CI=0.26-0.91)。 三、家長較常「提醒孩子,看電視或閱讀書籍時,不可躺著或趴者,以避免眼睛疲勞」以及「會要求孩子,讀書寫字應保持正確姿勢」,其小孩有較高的近視風險。 本研究結果顯示,母親近視與學童的近視風險有正向的關聯性;然而,不同於本研究之假設,家長較常進行近視防治行為似乎也與學童近視風險具有正相關,因此,未來研究需要更進一步的確認家長近視防治行為與學童近視之間的因果關係。Item 臺北市國中家長與學生親子關係、家長成癮物質預防效能及相關因素研究(2012) 彭瓊弘; Chiung Hung Peng本研究旨在探討臺北市中正區國中家長與學生所知覺的親子關係、家長成癮物質預防效能之現況,並分析影響受測家長及學生知覺親子關係、家長成癮物質預防效能之相關因素。 本研究採次級資料分析,研究對象以分層隨機抽樣抽出九十六學年度第二學期就讀於臺北市中正區兩所市立國民中學之七、八年級學生及其家長,研究工具採用李景美等(2007)進行「社區青少年藥物濫用預防介入模式研究-以MDMA等俱樂部藥物為焦點」編制的調查問卷,共獲得有效親子配對樣本328對。資料整理後以SPSS18.0軟體進行統計分析。 本研究結果如下: 一、受測親子雙方知覺親子關係普遍良好,僅在親子溝通互動分項上有 略低的情況。 二、受測親子雙方知覺家長成癮物質預防效能尚佳,僅在菸酒檳榔預 防效能分項上有略低的情況。 三、受測親子雙方知覺親子關係會因家長背景變項、學生背景變項、家 長成癮物質使用行為不同,有顯著的不同。 四、受測親子雙方知覺家長成癮物質預防效能會因家長背景變項、學生 背景變項、家長成癮物質使用行為不同,有顯著的不同。 五、受測家長和學生間知覺親子關係有顯著中度的相關。 六、受測家長和學生間知覺家長成癮物質預防效能有顯著低度的相關。 七、家長背景變項、學生背景變項、家長成癮物質使用行為能顯著預測 受測家長知覺親子關係,可解釋的總變異量達11~14%,具中低度的 解釋力,其中以家長教育程度、家長職業、學生年級三個變項能顯 著預測受測家長知覺親子關係。 八、家長背景變項、學生背景變項、家長成癮物質使用行為能顯著預測 受測學生知覺親子關係,可解釋的總變異量達11~18%,具中低度的 解釋力。其中以家長教育程度、家長職業、家庭經濟狀況、家長婚 姻狀況、學生年級、學生成績六個變項能顯著預測受測學生知覺親 子關係。 九、家長背景變項、學生背景變項、家長成癮物質使用行為能顯著預 測受測家長知覺成癮物質預防效能,可解釋的總變異量達11%, 具低度的解釋力,其中家長教育程度能顯著預測受測家長知覺 成癮物質預防效能。 十、家長背景變項、學生背景變項、家長成癮物質使用行為能顯著預 測受測學生知覺家長成癮物質預防效能,可解釋的總變異量達11 %,具低度的解釋力,其中以家長職業、家庭經濟狀況、學生年 級三個變項能顯著預測受測學生知覺家長成癮物質預防效能。 依據研究結果,建議未來推動親職教育重點為:加強親子雙方溝通技巧、針對不同年級的學生及其家長做不同的親職教育規劃、強化弱勢家庭的家庭功能及親職效能。在推動成癮物質使用防制工作方面,建議未來發展適當的成癮物質預防親職教育介入方案、強化弱勢家庭家長成癮物質預防效能,以及提供有成癮物質使用行為的家庭戒除服務,以作為未來教育界、政策面、社福專業建議與計畫實施之參考依據。Item 家長「促進幼童居家安全自我導向學習課程」實驗研究(2006) 陳美惠; Mei-Hui Chen本研究主要目的為瞭解家長促進幼童居家安全的現況,並探討「促進幼童居家安全自我導向學習課程」介入對家長之居家環境設施、居家環境管理行為、幼童居家安全態度、幼童居家安全改善實況的影響,以及家長對該介入課程的評價。 研究方法採準實驗設計,立意選取桃園縣內5所幼稚園、托兒所之237名幼童家長為研究對象(實驗組110人,對照組127人)進行為期四週的教學實驗,兩組均於實驗前給予以前測,並分別於實驗後二週、實驗後六週施以後測、後後測。 研究資料以配對t檢定、多元迴歸等方法分析,結果發現(1)研究對象的「幼童居家安全態度」、「居家環境設施」偏低、「居家環境管理行為」偏向正向。(2)「促進幼童居家安全自我導向學習課程」對家長的「居家環境設施」、「幼童居家安全改善實況」得分有顯著提昇之立即效果,但對「幼童居家安全態度」、「居家環境管理行為」之得分改善的立即效果不顯著。(3)「促進幼童居家安全自我導向學習課程」對家長的「居家環境設施」、「幼童居家安全改善實況」得分有顯著提昇之短期效果,但對「幼童居家安全態度」、「居家環境管理行為」之得分改變的短期效果不顯著。(4)參與「促進幼童居家安全自我導向學習課程」的研究對象,對此課程的內容及實用性均表示高度的肯定,並在學習過程中獲得成就感。 最後根據研究過程及研究結果提出以下建議:利用幼稚園所的親職教育活動或親師座談會舉行、規劃親子共同參與的居家安全課程、建立學校、家長、社區的夥伴關係、訓練同儕教育者、進行長期教育效果評估、重視幼童居家安全教育中的不利群體..等建議,以提供實務及後續研究之參考。Item 台灣地區家長促進幼童居家安全現況之研究(2006) 詹榮惠; Rong-huey Jan本研究之主要目的是了解台灣地區幼童居家安全環境及家長的幼童居家安全環境管理行為現況,並探討家長的社會人口學特性對於幼童居家安全環境設施和環境管理行為的影響。立意選取出台灣地區共1167戶資料,利用問卷收集量性和質性資料。所得資料以描述性統計、複迴歸及內容分析等進行分析。重要結果歸納如下: 一、研究對象的「年齡」、「受正規教育年數」、「與幼童之關係」及「幼童居家受傷經驗」會影響「幼童居家安全環境設施」。 二、而研究對象的「性別」、「年齡」、「受正規教育年數」、「家中幼童數」、「與幼童之關係」及「幼童居家受傷經驗」會影響「幼童居家安全環境管理行為」。 三、研究對象多以經濟因素及成人自身角度來設置及管理幼童居家安全環境設施,對於少有立即明顯危害,或是發生傷害的機率相對較低之情境時,較不易注意其物品擺設及安全管理。 根據本研究結果,建議教育內容可依據家戶的環境設施及環境管理行為情況進行指導,教導利用簡易經濟的方式改善危險環境。Item 台北市家長對學童採取近視防治行為及其相關因素研究-健康信念模式之應用(2006) 劉乃昀; liu, nai-yun摘要 本研究旨應用健康信念模式探討台北市家長對學童採取近視防治行為的相關因素,採立意取樣的方式以台北市兩所國民小學低年級學童之家長為研究對象,並以自編之自填式問卷進行調查。計得有效問卷為525人,並得結論及建議如下: 一、「自覺學童近視罹患性」、「自覺學童近視嚴重性」及「自覺學童近視防治有效性」量表得分均在中上程度;「自覺學童近視防治障礙性」的得分比其低,屬中下程度。然而,「學童近視防治之行動線索」方面,外在線索部分以「曾參加社區或政府機關團體所舉辦的近視防治之相關課程」的訊息最多,而以「閱讀過近視防治內容的單張、手冊或書報雜誌」的訊息為最少;而內在線索部分,則以「對於從就醫得到近視防治行為」的訊息較少獲得。整體而言,研究對象對於學童採取近視防治的行為是偏於積極的。 二、研究對象「自覺學童近視罹患性」會因學童年級、學童近視與否、母親近視與否及家庭社經地位之不同水準而有顯著差異;研究對象「自覺學童近視防治障礙性」及「對學童近視防治之行動線索」都會因學童近視與否而有顯著差異;研究對象「對學童採取近視防治行為」則會因學童學業總成績、母親近視與否及家庭社經地位之不同水準而有顯著差異。 三、「自覺學童近視嚴重性」、「自覺學童近視防治有效性」、「接收學童近視防治行動線索」越高,而「自覺學童近視防治障礙性」越低者,越傾向對學童採取近視防治行為。另外,「對學童近視防治健康信念」、「對學童近視防治之行動線索」與「社會人口學變項」對「對學童採取近視防治行為」解釋力達21.5%。其中以「對學童近視防治之行動線索」、「自覺學童近視防治有效性」、「家庭社經地位」及「學童學業總成績平均」等四項,為主要預測因素。 依據研究發現對未來家長在照顧學童方面提出相關建議,以落實視力保健本位議題的推動。 關鍵字:健康信念模式、家長、學童近視防治行為Item 運用自學式手冊於高中學生家長親職性教育之介入研究(2006) 周沛如; Chou, Pei-Ju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探討「自學式親職性教育手冊計畫」介入,對高中學生家長與子女溝通有關兩性交往議題的覺察度、態度、自我效能、溝通行為及溝通技巧的影響,更進一步了解高中學生家長對此自學式手冊之評價與心得。 本研究採「準實驗組設計」,立意選取台北市立兩所高中之高一學生家長為研究對象,招募到實驗組33人,對照組38人。實驗組聆聽一小時的手冊說明,並接受四週的自學式親職性教育手冊介入,以及一次電話提醒;對照組則未接受任何教育介入。在實驗介入前,研究對象同時接受前測,後測則在介入後進行,採郵寄問卷方式。所得資料以卡方檢定、配對t檢定、共變數分析、詹森內曼檢定、麥氏考驗等進行分析,得到重要結果如下: 一、自學式親職性教育手冊介入後,能顯著改善實驗組高中學生家長之「親子溝通覺察度」、「對子女兩性交往的態度」、「對溝通內容的自我效能」、「對溝通技巧的自我效能」以及「負向溝通技巧」,至於「對子女異性交往的態度」、「親子溝通行為」以及「正向溝通技巧」的增進則不顯著。 二、比較實驗組及對照組後測的結果發現,自學式親職性教育手冊介入後,實驗組高中學生家長之「親子溝通覺察度」、「對子女兩性交往的態度」、「對溝通內容的自我效能」以及「對溝通技巧的自我效能」都明顯的優於對照組家長。 三、整體而言,81.9 %的家長表示手冊有助於他們提高對溝通技巧的覺察度;高達100 %的家長都認為手冊有助於他們建立更正向的親子溝通態度;有75.8 %的家長則認為此手冊能使其更有自信於跟子女溝通兩性交往議題;更有高達93.9 %的家長願意依照手冊教導的去做。 根據本研究結果,建議未來在推動親職性教育時,可以自學式手冊作為輔助的管道,讓家長更重視子女在青春期階段的兩性交往問題,並提高家長於溝通技巧上的學習效果。Item 高雄市國民中學學生家長預防子女吸菸措施及相關因素探討(2007) 吳瑞卿; Wu, Jui-Ching摘 要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瞭解高雄市國民中學學生家長預防子女吸菸措施之現況以及家長背景資料變項、家長菸害知識、反菸態度、吸菸行為和家長預防子女吸菸措施之相關。 研究對象為高雄市九十五學年度第一學期在學的國、公、私立國民中學及高級中學附設國中之二年級學生家長,採比率機率抽樣法抽出八所國中,每校並隨機抽出三班國中二年級學生家長為研究樣本,共計獲得學生家長樣本867人,採自填式結構問卷為研究工具蒐集資料。 資料處理與分析採t 檢定、變異數分析、複迴歸、皮爾森積差相關、薛費氏事後檢定等統計方法進行統計檢定。 本研究結果如下: 一、家長菸害知識、反菸態度和預防子女吸菸措施呈現正相關。 二、家長本身不吸菸在預防子女吸菸措施各方面做得比有吸菸的家長來得好。 三、家長的背景資料變項、家長菸害知識、反菸態度及吸菸行為能夠顯著預測 其預防子女吸菸措施;其中菸害知識、反菸態度、吸菸行為、家庭管教方 式為預測家長預防子女吸菸措施總量表及六個分項上的重要預測變項。 四、「建立無菸家庭」該分項的總變異量,有42%可以由家長背景資料、菸 害知識、反菸態度、吸菸行為等變項來解釋 。 依據研究結果,建議未來推動親職教育重點可包含:加強菸害知識、建立反菸態度、學習人際溝通技巧、減少吸菸行為等層面,並且加強學校場域家長的參與度及提供家長多元學習管道。Item 臺北市國中學生家長網路管教策略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2014) 潘映君; PAN, Ying-Chun本研究旨在探討臺北市國中學生家長網路管教策略之情形,以及分析家長背景資料、網路使用技能、對子女網路使用態度、知覺子女網路危險行為與家長網路管教策略之關係。本研究自臺北市國民中學抽樣選出18所國中學生之家長,回收有效問卷694份。研究結果如下: 一、受測家長一週平均使用電腦上網11.08小時,手機(含上網)7.64小時。最常使用的網路功能為電子郵件(一週平均4.08天)。 二、受測家長網路使用主動管教與網路安全主動管教、網路使用監控手段、網路使用技術性手段四者之間達顯著相關;網路使用限制性手段與網路使用技術性手段達顯著相關。 三、複迴歸分析結果顯示,(1)家長年齡越輕、親子相處情形越好、電子郵件使用頻率越高、網路使用技術越好、網路使用信心越好、對子女網路使用越擔心,越會採取網路使用主動管教。(2)家長網路使用技術越好、網路使用信心越好、對子女網路使用越擔心,越會採取網路安全主動管教。(3)家長年齡越輕、親子相處情形越好、網路使用信心越好、對子女網路使用越擔心,越會採取網路使用監控手段。(4)家長搜尋/下載資料的頻率越低、網路使用技術越好、對子女網路使用越擔心,越會採取網路使用技術性手段。(5)家長網路使用技術越好、對子女網路使用越不讚同,越會採取網路使用限制性手段。 建議增能家長網路使用技術、網路使用信心與網路管教策略,與子女培養良好親子關係,瞭解子女網路使用行為,以預防網路風險及獲得網路學習的助益。Item 新竹市某國中學生吸菸行為及意向與知覺家長預防吸菸措施之關係研究(2012) 陳琬菁; Chen Wan-Ching本研究主要目的在調查新竹市某所國民中學學生的吸菸情形、未來吸菸意向、及所知覺家長實施預防吸菸措施情況,進而探討國中學生吸菸行為及意向與知覺家長預防吸菸措施之關係。 研究對象為九十九學年度第二學期就讀於新竹市某國民中學之七、八、九年級全體學生。抽樣方法採隨機分層集束抽樣,總計抽出15班,共發出497份問卷,有效問卷數為482份,有效回收率達98.39%。 研究結果如下: 一、吸菸行為方面,17.2%的受測學生曾經吸菸。吸菸意向方面,隨著未來時點的延長,受測學生吸菸可能性有逐漸增加的趨勢。 二、受測學生知覺家長實施預防吸菸措施的頻率為「有時如此」(總分平均值為3.08分)。以「協助子女發展生活技巧」做得較好,「督導子女行為」方面做得較差。 三、個人背景變項、知覺家長預防吸菸措施皆能顯著預測受測學生的吸菸行為。家長「正向楷模角色」(OR=0.46;95%CI=0.31-0.67)、學生「性別」(OR=3.11;95%CI=1.72-5.62)及「學業成績」(OR=0.26;95%CI=0.11-0.60)能顯著預測學生的吸菸行為。 四、個人背景變項、知覺家長預防吸菸措施能顯著預測受測學生的吸菸意向。對學生未來一週、一個月、半年、一年、高中職階段、18歲以後六個時點吸菸意向的解釋力為16%到18%之間。以學生「性別」最能顯著預測未來不同階段的吸菸意向;家長「良好的親子互動」及「父母婚姻狀況」最能預測未來18歲以後的吸菸意向。 對未來規劃青少年菸害防制教育工作方面,建議擴大菸害防制工作範圍及加強菸害防制親職教育課程內容,賦予家長更多責任。此外,協助家長落實對吸菸行為及意向有預測力之措施,包括:「良好的親子互動」、「正向楷模角色」、「協助發展子女生活技巧」,以預防青少年初嘗吸菸。對未來研究方面,建議擴大區域與研究對象的選取,並增加質性研究以作更廣泛的探討,亦可以縱貫性研究分析青少年吸菸行為及吸菸意向與家長預防子女吸菸措施的長期變化趨勢,作為未來推動青少年菸害防制親職教育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