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70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0 of 21
  • Item
    大學生的錯失恐懼、人格特質及自尊與 Instagram 成癮之關聯性研究
    (2023) 林禹丞; Lin, Yu-Cheng
    本研究目的是探討研究對象錯失恐懼、人格特質及自尊與Instagram成癮的現況與相關情形。研究設計為橫斷性研究,經由網路收發自填式問卷,包括錯失恐懼量表、短版五大人格量表、自尊量表、Instagram成癮量表以及基本資料問卷,以調查臺灣大專院校學生,最後共得有效問卷292份。多元迴歸分析結果顯示研究對象的錯失恐懼得分與Instagram 成癮得分有顯著正相關性(β = 0.39,p< 0.01)。此外,研究對象的自尊程度與 Instagram 成癮得分有顯著負相關性(β = -0.11,p < 0.05)。再者,研究對象的Instagram日平均使用時間長短與Instagram 成癮得分也有顯著相關性,其中Instagram日平均使用1~3小時者其Instagram 成癮平均得分較日平均使用< 1h小時者高(β = 0.22,p < 0.01),而Instagram日平均使用≧3h小時者其Instagram成癮平均得分較日平均使用< 1h小時者高(β = 0.35,p < 0.01)。女性Instagram 平均成癮得分低於男性(β = -0.17,p < 0.01),而人格特質與Instagram成癮則無相關性。本研究結果可以運用在大學生的心理健康促進實務上,提升大學生對Instagram成癮的警覺性。
  • Item
    北部某校大學生對於反毒機器人教材之使用及衝擊成效評價
    (2023) 姚正容; Yao, Cheng-Jung
    本研究的目的是以無藥物濫用經驗之大學生為對象,以計畫行為理論為基礎,運用反毒機器人教材探討大學生在藥物濫用的介入提升學生對於藥物濫用基本識能及拒絕技能成效與大學生對科技產品反毒機器人的使用評價。本研究共招募大學一至四年級140位學生為研究對象,有效樣本114位學生,實驗組學生接受反毒機器人教材介入,介入時間為5節課,共計250分鐘,對照組學生接受傳統講座式的教學課程,介入時間為1節課,共計50分鐘,二組學生在介入課程前進行前測問卷,於課程教材介入後給予後測問卷。統計方法使用SPSS for Windows version 23.0 進行分析,採用描述性統計、配對 t 檢定、廣義估計方程式及一般多元迴歸分析檢定介入前後之變化成效。研究顯示以反毒機器人教材介入藥物濫用教學之學生在基本識能有顯著進步,並且大學生對於使用反毒機器人之態度、主觀規範、知覺行為控制及行為意圖使用評價皆顯著。大學生對於反毒機器人的使用經驗及涉入程度均獲得較高的回饋,尤其是對於已曾經使用過教育機器人的大學生來說,反毒機器人的使用評價前後測也有顯著。結果顯示本研究工具反毒機器人教材可應用於實際情形,未來可將此工具擴及不僅是大學生的使用,建議可融入校園藥物濫用教學提升學生相關知識與技能。
  • Item
    大學生抗生素用藥素養及使用行為之相關研究
    (2023) 戴怡安; Tai, Yi-An
    本研究旨在了解臺灣大學生的抗生素用藥素養及正確使用行為之現況及其關係。研究對象為在學的大學生,在2023年透過網路進行問卷調查,回收有效問卷共計482份,研究結果如下。一、大學生的抗生素用藥素養(功能性、互動性、批判性)整體表現中等偏高,但部分知識尚待加強;抗生素的使用行為表現偏良好。二、在功能性素養方面,就讀科系屬「醫藥衛生及社會福利」領域的大學生素養高於科系非屬「醫藥衛生及社會福利」領域者。三、在互動性素養方面,大學生在過去一年曾有醫師、藥師主動說明或提供處方藥物資訊經驗者互動性素養高於無經驗大學生;四年級大學生的素養高於一年級大學生。四、大學生接觸抗生素訊息的管道愈多元,其抗生素用藥素養(功能性、互動性、批判性)能力愈佳。五、以多元迴歸進行分析,結果顯示大學生的抗生素用藥素養(功能性、互動性、批判性)可預測正確使用抗生素行為。建議於相關教育活動中針對抗生素藥品特性、抗生素相關知識及細菌抗藥性的風險觀念作加強,以提升大學生的抗生素用藥素養及正確使用行為。
  • Item
    大學生健康體位素養量表之測試與相關因素之探討
    (2022) 鄭瓊鈺; Cheng, Chiung-Yu
    中文摘要 大學生涯是影響體重的關鍵時期,現今大學生健康體位素養不高,健康狀況堪憂。本研究針對大學生進行健康體位素養量表測試,以瞭解大學生目前健康體位素養的現況,分析大學生個人背景變項及健康體位相關變項與健康體位素養之關係,期以提升大學生健康體位素養。以臺灣地區北部及南部10所大專院校,共662位大學生進行問卷調查,進行描述性統計與驗證性因素分析測試模式。 結果顯示,大學生雖然健康體位佔多數,但多數學生對自己身材體型不滿意並嘗試控制自己的體重。大學生在健康體位的閱讀知識、判斷力及辨識力等素養方面,整體答對率分別為63.4%、70.4%及82.1%,但在健康體位生活型態部分,大學生睡眠每週少於四天及運動每週少於三天普遍不足,蔬果及白開水的攝取量都偏低(每週少於三天)。此外,大學生在不同「性別」、「年齡」、「體位狀況」、「每個月生活費」與健康體位素養之得分呈現顯著差異。透過驗證性因素分析,本研究之大學生健康體位生活型態模式的整體適配度指標數值達標準,且內在品質之收斂数度與區別效度亦大致符合。 根據結果,建議大學端可提供學生早睡寢室環境、健康飲食及足量白開水攝取及運動等app或E-health等電子應用程式,以提升大學生的健康體位素養,本量表亦可供日後相關教育研究使用。
  • Item
    細懸浮微粒教學對大專生之知識、環境敏感度、態度與行為意圖的影響
    (2019) 周宜苹; Zhou, Yi-Ping
    本研究旨在探討研究者所發展的「細懸浮微粒教學課程」對於大專生的「PM2.5知識」、「環境敏感度」、「PM2.5防治態度」以及「PM2.5防治行為意圖」之介入影響。本研究以臺灣北部某2所大學修課學生為施測對象,各選取某一門課作為實驗組與對照組,其中對實驗組進行本研究發展之細懸浮微粒教學介課程。本研究採問卷調查,分別對實驗組、對照組進行前後測,比較實驗組與對照組間的差異,以及課程教學介入之前後測的不同,並使用t檢定來進行統計分析,本研究重要結果如下: 一、細懸浮微粒教學課程介入前,施測對象在PM2.5知識、環境敏感度、PM2.5防治態度以及PM2.5防治行為意圖方面皆略高於中間值,表示施測對象針對上述變項均趨積極、正向。 二、細懸浮微粒教學課程介入後,實驗組與對照組之後測分數均高於前測分數,但未達顯著水準,只有實驗組在PM2.5知識方面有顯著提升。 三、實驗組在教學介入後的PM2.5知識顯著優於對照組,其餘皆未達顯著水準。
  • Item
    大學生健康體適能表現及其學業成績之相關研究─以臺北某大學為例
    (2020) 岳天慈; Yueh, Tien-Tzu
    本研究目的在了解臺北某大學大學部學生健康體適能表現之現況,並分析其健康體適能表現與學業成績之關聯性。本研究運用臺北某大學校務資料庫進行次級資料分析,研究對象為104-2學期有參與體適能檢測,並完成當學年學業之1,740位大學部學生。本研究依據身體組成、柔軟度、肌耐力、心肺耐力、瞬發力之百分等級常模進行健康體適能表現分組,身體組成區分為「過輕與正常體重」和「過重與肥胖」兩組,其他健康體適能表現區分為「金銀銅牌」和「待加強與中等」兩組;而學業成績表現是根據研究對象的平均班級排名,分為「成績較佳(排名比<50%)」和「成績較差(排名比≧50%)」二組。資料分析以描述性統計及二元羅吉斯迴歸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處理,研究結果如下: 一、相較全國體適能常模來看,臺北某大學學生身體組成為「過輕與正常範圍」者占88.74%,為「過重與肥胖」者占11.26%;柔軟度表現為「待加強與中等」者占48.74%,為「金銀銅牌」占51.26%;肌耐力在「待加強與中等」為17.99%,為「金銀銅牌」為82.01%;心肺耐力在「待加強與中等」為29.54%,為「金銀銅牌」為70.46%;瞬發力在「待加強與中等」為70.06%,為「金銀銅牌」為29.94%。 二、從二元羅吉斯迴歸分析發現,「身體組成」、「柔軟度」、「肌耐力」與「心肺耐力」等四個變項與學業成績表現達到統計上的顯著水準。其中,身體組成、柔軟度、肌耐力之表現與學生學業成績呈現正相關;心肺耐力表現則與學生學業成績呈現負相關。而瞬發力變項與學生學業成績表現無顯著相關。 本研究結果得知,「身體組成」、「柔軟度」與「肌耐力」對學生學業成績呈現正向相關,建議相關教育單位研議健康與教學政策時,可強化此三項體適能之促進,進而提升學生學業表現。
  • Item
    健走運動健康促進計畫對大學生睡眠品質改善之效果研究-以某國立大學一年級學生為例
    (2012) 何忠鋒; Chung-Fong Ho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探討健走運動健康促進計畫介入,對大學生睡眠品質之改善效果。以某國立大學一年級日間部835名學生為母群體,先採「匹茲堡睡眠品質量表」 (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PSQI) 調查後,徵求PSQI>5分睡眠品質不佳者,並同意參加者,隨機分為兩組,最後完成實驗者,共有93人(實驗組44人,對照組49人)。實驗組施以八週,每週3次,每次30分鐘,訓練強度為個人最大心跳率65%~85%的「健走運動訓練」,及5次,每次30分鐘的「健走運動健康促進衛生教育課程」,對照組則不給予任何介入。兩組均接受前、後測,並以單因子共變數分析進行資料處理。本研究之重要結果如下: 一、在心理因素方面,實驗組後測的壓力、前途發展及憂鬱程度的得分,均顯著優於對照組。 二、在睡眠衛生習慣方面,實驗組後測的睡眠習慣、飲食習慣、運動習慣、睡眠環境及網路使用習慣的得分,均顯著優於對照組。 三、在睡眠品質方面,實驗組後測的主觀睡眠品質、睡眠時數、睡眠困擾及睡眠品質 (PSQI) 總分的得分上,均顯著優於對照組。   本研究顯示八週的健走運動健康促進計畫,對研究對象的心理因素、睡眠衛生習慣及睡眠品質,皆有顯著的改善效果。根據研究結果建議教育主管單位應針對大學生研發一套完善之運動與睡眠衛生教育課程,以增進其健康。
  • Item
    聽力保護教育對大學生預防噪音性聽力損失知識、態度及行為意向之影響研究
    (2010) 曾珮翎; Pei-Ling Tseng
      本研究目的在瞭解大學生聽力保護行為及相關因素現況並探討「聽力保護教育課程」對其聽力保護知識、態度與行為意向的影響。研究對象為九十八學年度就讀於台北市某大學之大學生,自選修相同名稱通識教育課之班級中立意選取實驗組(n=95)進行二週共200分鐘的聽力保護教育課程介入,另選取一班(n=112)作為對照組。兩組於介入前後分別進行前測、後測。配對前後測樣本共得123份有效問卷,回收率約60%。研究結果發現過去一年內95.9%學生有使用耳機的習慣,且73.7%會於一週內使用3次以上;噪音性娛樂活動以音樂播放器居冠,每天使用者高達20.3%,26.8%每次平均使用時間長達2~3小時。聽力保護知識、態度與行為現況方面有83.7%學生於知識量表中,答錯一半以上題目,且22.0%學生從未自任何管道獲得相關知識,雖擁有正向的聽力保護態度,但20.0%學生從未執行任何聽力保護行為,而聽力保護教育課程介入後,對大學生的聽力保護知識、態度與行為意向均具有立即效果,依研究結果建議大學之健康、休閒、娛樂等相關課程,可加入聽力保護相關內容,並定期舉辦聽力保護相關衛教活動、加強學校宣導,以促進學生聽力健康。
  • Item
    大學生大量飲酒行為及相關因素分析研究
    (2011) 林郁菁
    本研究旨在瞭解大學生大量飲酒行為的現況,及探討社會影響因素、飲酒信念與大學生大量飲酒行為之間的關係。研究以就讀兩所大學日間部大一到大四學生為研究樣本,計得有效樣本722位。研究工具採自擬結構式問卷,以團體自填問卷方式進行調查,所得資料以單變項、多變項邏輯斯迴歸方法進行統計分析。 研究結果如下: 一、 受測大學生過去一年有大量飲酒行為者約四成一、過去30天有大量飲酒行為者約二成;半數以上的學生為了玩樂與同學/朋友大量飲酒,超過三成大量飲酒的場所是在夜店、酒吧或餐廳。 二、 單變項分析結果顯示,影響受測大學生易有大量飲酒行為的變項包括:年齡22歲以上,每月零用錢8000元以上,父母親/好友/周圍大學生飲酒頻率越高、有大量飲酒情形、不反對飲酒,朋友提供酒、強迫飲酒、朋友曾喝醉,估計同儕大量飲酒比率高,酒品訊息接觸頻率越高,自覺飲酒風險越低,越贊同飲酒正向效果者。 三、 多變項分析顯示,母親、好友有大量飲酒情形,估計同儕大量飲酒比率高,朋友提供酒,越贊同飲酒正向效果,能預測大學生大量飲酒行為。 依據研究結果,建議未來推動大學生飲酒教育時應增進學生飲酒的媒體素養,加強飲酒規範教育以改變對同儕飲酒錯誤的估計,教導學生拒絕技巧,且將教育層面深入家庭中,以避免大量飲酒的情況發生。
  • Item
    某科技大學藥物濫用預防多媒體教材介入成效研究
    (2013) 蔡靜君; Ching-Chun Tsai
    本研究旨在探討藥物濫用預防多媒體教材介入,對科技大學學生藥物濫用認知、藥物濫用預防態度、藥物濫用預防生活技能、藥物濫用拒絕效能及成癮藥物使用意向之成效。 本研究採準實驗設計,研究對象為101學年度北部某科技大學校日間部一年級學生,實驗組181名、對照組149名。實驗組接受2節課(80分鐘)藥物濫用預防多媒體教材介入,對照組未接受介入。實驗介入前1週實施前測,介入後立即後測。收集的資料以廣義估計方程式(Generalized Estimating Equations, GEE)分析方法進行統計檢定。 研究結果如下: 一、多媒體教材介入可顯著增加整體受測學生的藥物濫用認知、藥物濫用預防態度、藥物濫用預防生活技能、藥物濫用拒絕效能。 二、多媒體教材介入可顯著增加高社經受測學生的藥物濫用認知、藥物濫用預防態度。 三、多媒體教材介入可顯著增加低社經受測學生的藥物濫用認知、藥物濫用預防生活技能。 根據研究結果,建議運用藥物濫用預防多媒體教材介入,以強化大學生的藥物濫用認知、藥物濫用預防態度、藥物濫用預防生活技能、藥物濫用拒絕效能,另建議未來研究能針對不同社經狀況發展藥物濫用預防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