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64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2 of 2
  • Item
    台灣大學生國際觀程度研究-以大台北地區大學生為例
    (2017) 江東陽; Jiang, Dong-Yang
    「國際觀」一向是企業及人資部門在徵才時用來判斷的標準,所以本研究將鎖定即將邁入職場的大學生,以觀察社會新鮮人是否已具備企業所需之國際觀標準。在研究操作上,筆者以大台北地區之大專院校為標的,並透過30題國際新聞認知的問卷調查來分析大三及大四學生的國際觀程度。 在研究發現上,大學生之國際觀平均分數為56.8分、中位數為56分,且在議題上無明顯差異。此外,在四組迴歸分析中也可觀察到,「直接閱聽外媒」對國際觀分數以及各大議題上皆有顯著影響,證明了外媒對大學生的國際觀建構是最有影響力的一項因素。 最後,本研究也針對專家學者進行深度訪談,並將訪談所得資料與調查數據進行比較分析與解釋,結束發現大學生的國際觀程度雖然仍算符合就業市場所需,但總體分數而言仍然有偏低的現象。針對此點,本研究從「媒體-政府-受眾」等三面向提出建議,希望可以從媒體環境著手,以改善大學生整體的國際觀。
  • Item
    外在威脅與內部凝聚⼒—以臺灣北部⼤學⽣為探索性研究對象
    (2016) 魏曼如; Wei, Man-Ju
    因過去特殊歷史背景,中國被視為是臺灣的敵人。在1995-96年及1999-2000兩次台海危機讓李登輝和陳水扁高票當選,以及陳水扁時期利用中國作為轉移國內政治爭議的對象,都可看出中國身為敵對的「他者」對於臺灣的領導人而言,似可作為轉移國內危機以及凝聚內部支持度的對象。 依照社會認同理論,個人基於對我群的認同以及向心力,會對我群做出有利的行為,本研究基於社會認同理論的論述,欲觀察中國身為「他者」的狀態下,臺灣人基於「我群」的意識,對自己所屬群體產生凝聚力如何,以及抱持不同我群意識所產生凝聚力的差別。本研究用問卷與實驗研究法,來分析大學生遇到中國的政治和軍事威脅時,是否會因此增加對於領導人以及國家的凝聚力,以及此一凝聚力之變化程度是否會因其自身國家認同的差異而有所不同。 大學生是社會未來的主力,了解大學生的國家認同和大學生對外在威脅的反應,對於了解臺灣的政治態度會有很大的助益。而本研究關注個人層面,探討個人國家認同對於威脅反應之影響,希望能更進一步地的瞭解情感因素和外在威脅的關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