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97
Browse
2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以目標衝突理論探討員工個人特質、工作與社會互動的趨避衝突對居家工作績效之相關研究(2022) 羅亭又; LUO, Ting-You新型冠狀病毒肺炎 (COVID-19) 在全球快速蔓延,造成前所未有的世界性危機,大幅影響人們的日常生活,尤其是對身心健康與經濟的危害。因此各國政府大力推動以居家辦公替代實體辦公室工作,避免人與人之間密切接觸,以減緩疫情的影響。但是,大多數的工作者無法快速適應這樣的辦公模式,導致面對工作與社會互動所產生的趨避衝突兩難,會容易有不安和負面的情緒。 因此,本研究在 COVID-19 的背景下,將採用目標衝突理論作為研究框架,探討員工在工作與社會互動所產生的趨避衝突兩難為何,並反映不同人格特質的員工在家工作的績效。並透過滾雪球的抽樣調查,將蒐集到的221份有效問卷,進行驗證性因素分析與結構方程模型的研究。研究結果顯示:(1)外向性人格與疫情感染焦慮呈現負相關;(2)神經質人格與疫情感染焦慮呈現正相關;(3)疫情感染焦慮與工作中的趨避衝突呈現正相關;(4)疫情感染焦慮與社會互動中的趨避衝突呈現正相關;(5)工作中的趨避衝突與工作績效呈現負相關;(6)社會互動中的趨避衝突與工作績效呈現負相關。因此,本研究之結果可藉由排解工作者在居家辦公時所產生的趨避衝突,有效減緩工作者面對疫情感染所產生的焦慮,並獲得更好的工作績效。Item 以目標衝突理論探討接種COVID-19疫苗及防疫行為之相關因素研究(2022) 蔡維倫; Tsai, Wei-Lun從2020年初以來,台灣民眾面對COVID-19(簡稱新冠肺炎)疫情,因為害怕受到病毒感染和對疫情不斷演變而產生的焦慮感,導致對於接種疫苗時出現進退兩難(趨避衝突)的困境、產生正反矛盾的聯想,進而影響到防疫行為。本研究針對台灣在2021年五月新冠肺炎疫情大爆發後,探討成年人面對疫情威脅時的焦慮症狀是否受到人格特質影響,進而影響到接種疫苗的心理趨避效應以及採取的防疫行為之趨勢。本研究問卷收集採用滾雪球抽樣法,歷時3個月共回收288份,有效問卷277份。以統計軟體SPSS進行敘述統計分析及信效度分析確認問卷內容具備統計意義,進一步以結構方程模型分析進行統計量化分析,依據統計結果發現:(1)神經質對於疫情感染焦慮具有直接正向影響。(2)外向性對於疫情感染焦慮具有直接負向影響。(3)疫情感染焦慮對於接種疫苗的雙趨衝突和雙避衝突心理為皆具有直接正向影響。(4)接種疫苗的雙趨衝突心理對防疫行為具有直接負向影響。(5)接種疫苗的雙避衝突心理對防疫行為具有直接正向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