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97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0 of 26
  • Item
    以科技接受模式探討國中教師行動學習教學之實施-以新北市為例
    (2024) 黃直美; Huang, Chih-Mei
    本研究以科技接受模式探討國中教師科技接受程度及行動學習教學實施情形。藉由調查法針對新北市公立國中專任教師,發出343份問卷,有效回收343份。採SPSS 26和AMOS 28軟體進行分析。探究國中教師對於行動學習教學認知有用性與易用性、使用態度與意願,以及使用行為。研究結果得到以下結論:國中教師行動學習教學,分別於認知有用性與易用性、使用態度意願及使用情形,核屬正向。同時,透過路徑分析發現,教師的行動學習教學行為,受使用意願影響。使用意願受使用態度影響。使用態度又分別受認知易用性和認知有用性影響。認知有用性,則是受認知易用性影響。根據上述結論,提出以下建議:建立教師共備社群和公開觀課、提供技術資源、加強數位學習型行動載具環境,以及增加課程設計數位研息等措施,確實能有效促進教師行動學習教學之實施。
  • Item
    停課不停學—遠距教學學生自我調整學習與程式設計課程學習成效之關係
    (2024) 江翊嘉; CHIANG, Yi-Chia
    本研究旨在探討國內停課不停學期間,使用遠距教學學習程式設計,學生自我調整與程式設計課程學習成效之關係,並以科技接受模式為基礎建構影響模型。研究對象設定在新北市地區國民中學階段學生,並以110學年度八、九年級學生為主,總樣本數為696人。所得量化資料採描述性統計、結構方程式及迴歸等方法進行統計分析。主要研究結論包括:一、學生使用遠距教學學習程式設計課程時,學生知覺線上系統的有用程度、易用程度尚可;二、國內停課不停學期間,學生使用遠距教學學習程式設計課程,自我調整學習能力正向影響程式設計學習成效;三、科技接受模式能有效預測學生使用遠距教學學習程式設計課程時,自我調整學習能力與程式設計學習成效之關係。依據上述研究結論,本研究對學生、老師及家長提供建議,透過學生、老師和家長的共同努力,提升學生在遠距學習中的自我調整學習能力,以期獲得更卓越的程式設計學習成效。
  • Item
    探究國中學生系統互動自我效能及科技接受之程度在你猜我答遊戲中之趣味性及沈浸度與學習表現之相關研究
    (2022) 徐悅容; Hsu, Yueh-Jung
    「學習英語」在與外語相關的學習是一個全球性挑戰。為引導學習者進行歸納推理練習語言學習,本研究基於 Charade 機制改編設計了英語教材,讓學習者隱誨地學習英語名詞、形容詞和動詞。並針對國中的學生,將學生常見的學習內容設計成 Charade 機制,例如動物、海洋生物、鳥類等。通過這種設計,學生可以透過使用手機、平板或智慧音箱進行學習。本研究主要使用工具為 Google Assistant 之APP,並以語音或文字輸入方式打開Guessing Fun 你猜我答學習遊戲之介面,讓學生在課程中以遊戲的方式進行學習。本研究之使用感想問卷共計回收179份,並對有效問卷157份進行統計分析,包括驗證性因素分析與結構方程模型分析。統計資料之分析結果為:(一)系統互動自我效能與互動擬人化之間具正相關。(二)系統互動自我效能與遊戲易用性之間具正相關。(三)互動擬人化對遊戲有用性之間具正相關。(四)遊戲易用性對遊戲有用性之間具正相關。(五)遊戲有用性對互動趣味性之間具正相關。(六)遊戲有用性對遊戲沈浸度之間具正相關。(七)互動趣味性對學習表現之間具正相關。(八)遊戲沈浸度對學習表現之間具正相關。(九)系統互動自我效能對學習表現之間具正相關。研究結論及建議表示,設計與學習相關之遊戲,將其融入課程可以吸引具有基本英語能力但對傳統教學方法不感興趣的年輕學習者多多地參與其中。未來也希望能夠將這套學習模式融入校園及補教界,讓學習者的學習方式有更多選擇。
  • Item
    分析消費者使用汽車共享意圖行為之研究
    (2023) 陳姸臻; Chen, Yen-Chen
    以往汽車被人們視為動產,具有所有權。在人潮擁擠寸土寸金的城市中,汽車所帶來的負擔,逐漸為人們所體會。自從協作經濟、協同消費和共享經濟模式大量文獻被提出後,允許無所有權具有使用權,透過共享、交換、租賃共創經濟價值。汽車共享為一全新的消費行為,隨時24小時提供小時計費的汽車租賃服務,使用者可以按需求的時間、地點以APP租車、還車、付費。使用者免去昂貴買車費用與折舊、保養費支出、購買產險責任險費用、購買昂貴停車位、支付賦稅、停車費等日積月累的耗費支出,所有權與使用權之間的淨收益,極具經濟效益。本研究採用科技接受模式,以便利條件、品牌形象、經濟效益做為外部變數與TAM之知覺有用性、知覺易用性、使用態度(動機)以及使用意圖等構面發展問卷內容,針對台北市與新北市進行問卷調查,收集有效實證分析資料,以了解汽車共享的發展進程。研究結果顯示,在單因子變異數檢定上,不同年齡、教育程度、年收入以及使用汽車共享頻率上,對於汽車共享服務評價具有差異。26至35歲的受測者對於便利條件、經濟效益、知覺有用性、知覺易用性和使用態度評價最高;36至45歲的受測者對使用意圖的評價最高;46至55歲的受測者對品牌形象的評價最高。便利條件、品牌形象和經濟效益對知覺有用性、知覺易用性、使用態度和使用意圖具有較強的影響。使用態度(動機)對使用意圖的影響最為顯著。對未來接續的研究啟示包括擴大研究區域範疇,探討其他理性行為變數對消費者共享行為的影響。例如對車輛安全依附性、排除車輛故障的依附性、個資以及行車路徑保密的隱私依附,全新清潔消毒的品質以及與AI自動無人駕駛結合等議題,進一步研究汽車共享的未來發展。
  • Item
    以科技接受模式探討數位學習專班學生之自我調整學習能力與數位學習成效關係之研究
    (2023) 鄧舒帆; Deng, Shu-Fan
    本研究旨在探討數位學習專班學生使用學習平臺修習數位課程後,感知的自我調整學習能力、科技接受程度與數位學習成效之關係,並驗證影響數位學習專班學生數位學習成效模型,以了解影響數位學習成效之關鍵因素。本研究採調查研究法,以111學年度全臺數位專班在學學生為樣本,使用便利叢集取樣,透過以研究者編修之「數位學習平臺使用感知與學習成效調查問卷」進行資料蒐集。回收有效問卷共205份,所得數據使用描述性統計、結構方程模型等方法進行統計分析與驗證。研究結果包含:一、數位學習專班學生之自我調整學習能力佳,對學習平臺的科技接受程度與數位學習成效的感知程度良好。二、數位學習專班學生之自我調整學習能力、科技接受程度與數位學習成效各變項之間,均具有正向關係。三、數位學習專班學生之自我調整學習能力與科技接受程度可有效預測數位學習成效。依據研究結果,本研究對辦理數位學習專班之學校、行政人員、教師及學生提出具體建議,期以提升辦學及學習成效:一、宜強化數位學習專班學生自我學習策略的實施與監控能力。二、宜持續優化數位學習平臺,提升操作的便利性及友善性,以増加數位學習者對平臺的接受程度。三、數位學習專班教師及行政人員,宜同時關注學生的自我調整學習能力及對數位平臺的接受程度,以有效提升學生數位學習成效。
  • Item
    運用科技接受模式探討國小學童科技素養與數位學習行為之關係:以Google Classroom為例
    (2021) 童瀞萱; Tung, Ching-Hsuan
    本研究以科技接受模式(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TAM)為基礎,探討國小學童的科技素養與其在Google Classroom的數位學習行為之關係。首先透過分析不同背景變項之國小學童在科技素養的差異情形,再探究科技素養與數位學習的認知有趣性、認知易用性、認知有用性、行為意向及使用行為之間的相互關係。本研究以研究者在職之C國小三校區五年級學生為樣本,共341人,透過各科課程融入Google Classroom數位學習活動後,進行問卷調查,所得數據進行描述性統計、結構方程模式及路徑關係之分析與驗證。主要研究結論如下:一、C國小學童科技素養佳,對Google Classroom數位學習的有趣性、易用性、有用性、行為意向及使用行為的感知程度良好;二、C國小五年級男生、有數位學習環境支持、及較多數位學習經驗者,其科技素養較其他同學優;三、C國小學童科技素養愈高,愈認為數位學習平台是有趣、容易使用及有用的,且愈有助於提升使用數位學習平台的意向及行為;四、科技接受模式能有效預測國小學童科技素養與數位學習行為之關係。依據本研究結論,提出幾項建議:一、宜從國小階段加強學童數位學習環境,有助於建立個人的科技素養;二、國小宜於正式課程或非正式課程,規劃資訊科技融入學習機會和時間,增加學童數位學習經驗;三、教師宜於各科課程融入有趣的數位教學,提升國小學童對數位學習平台的使用意願及行為;四、教師宜由淺入深教學,增加國小學童對Google Classroom的認識與熟悉操作方式,提升數位平台的學習效用;五、Google Classroom數位學習平台宜擴充功能,有助提升國小學童對使用數位學習平台感到有趣的程度。最後,未來研究可擴大範圍與研究對象,進而提供教育單位於規劃國小學童資訊科技學習之參考。
  • Item
    應用文字探勘推論旅客使用機場自助服務行李托運之關鍵要素
    (2021) 鄭浩育; Cheng, Hao-Yu
    近年來,全球主要國家力推機場智慧化及自動化。為了提升旅客及航空公司於機場之營運效率,大部份機場已經設置自助報到專區,更積極推動使用自助行李托運櫃檯專區等自助服務科技,以求優化旅客報到流程、提昇通關速率、強化服務品質、滿足機場智能應用需求。然而,旅客對於自助行李托運的接受度和使用頻率,仍有待提昇。接受度與使用頻率過低,勢必影響機場及航空公司未來是否持續建置自助行李托運櫃台。本議題至關重要,但少有研究探討。因此,本研究擬探討影響旅客使用機場自助行李托運系統之關鍵因素。首先,透過文字探勘技術,蒐集「PPT論壇」相關貼文等,經斷詞後,提取詞彙,再以隱含狄利克雷分佈 (Latent Dirichelet Allocation,LDA) 擷取主題,作為影響旅客使用機場自助行李托運服務之關鍵要素。之後,以技術接受模式為基礎,將關鍵要素歸入理論模型各構面中,並使用偏最小平方法結構方程 (Partial Least Squares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PLS-SEM)驗證技術接受模式各路徑是否顯著。依據分析結果,感覺有用、感覺易用均為顯著影響旅客使用自助行李托運服務之關鍵要素,本研究結果可供機場或航空公司於規劃設置自助行李托運服務、訂定推廣策略之用,分析架構也可作探討影響消費者接受其他新興運輸科技意圖之用。
  • Item
    以健康信念模型探討智慧手錶的購買意願
    (2020) 李彥儀; Lee, Yen-I
    近年來科技快速的成長,智慧型穿戴式裝置已融入在人們的生活之中 ,自我健康管理是近幾年漸漸受到重視,而大多數人會選擇最方便、智慧性的手錶來配戴。製造商為滿足及符合顧客的期待與需求,不斷升級產品的相關功能,透過了健康因素與一般因素來探討消費者對於購買智慧手錶影響,而這些需求與期待為培養消費者對產品積極態度並增強購買意願之關鍵因素。 因此,本研究將健康意識、健康信念、軟體、硬體、設計美學、價格、品牌、感知有有性與感知價值來探討消費者對於購買智慧手錶之影響。研究對象以國內購買智慧手錶消費者為研究對象,一共回收有效問卷330份,有效問卷回收率為82.5%,再以SEM模型來驗證研究假說之內容。本研究結果發現: (l) 健康意識對於感知價值與感知有用性無顯著之影響。 (2) 健康信念對於感知價值與感知有用性有顯著的正向影響。 (3) 一般因素對於感知價值與感知有用性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 (4) 感知價值對購買意願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 (5) 感知有用性對購買意願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 面對人口的高齡化、慢性病患不斷的增加以及醫護人力短缺的挑戰,在未來智慧手錶結合醫療已成為趨勢,而如何讓智慧手錶變成對抗慢性疾病最強而有力的工具,都將成為智慧手錶未來努力的目標。
  • Item
    數位學習對科大生專業英文學習興趣、學習心流及使用態度之探究-以PVQC為例
    (2020) 陳美燕; Chen, Mei-Yen
    本研究旨在探討使用PVQC數位學習系統以某科大學生為對象在「學習態度」、「學習興趣」、「學習心流」對「持續使用意願」之影響。量化研究參酌廣為運用且具良好信效度之學者問卷所發展成結構問卷以科技接受模式為根基採立意抽樣方式進行施測,研究共收集878份有效問卷回收率為97%。統計數據以IBM SPSS Statistics 23軟體執行分析描述性分析獨立樣本t檢定、差異及相關分析、多元迴歸分析後以隨機抽樣方式挑選六位進行質性訪談。結論顯示,研究之構面相關結果符合科技接受模式理論其中「知覺易用」和「知覺有用」對「學習態度」達顯著具高度正向影響;「學習態度」對「學習心流」達顯著具高度正向影響;「學習態度」對「興趣-求知好奇心」達顯著具中度正向影響;「學習態度」對「除疑好奇心」達顯著具中度正向影響;「學習心流」、「學習興趣-求知好奇心」、「除疑好奇心」對「持續使用意願-影響個人」達顯著具高度預測解釋力;「學習心流」、「興趣-求知好奇心」、「除疑好奇心」對「持續使用意願-影響他人」達顯著具高度預測解釋力。預測模式結果發現「學習態度」、「學習心流」、「興趣-好奇心」、「除疑性好奇心」 對 「持續使用意願-對個人影響」為82.8%解釋力提升1%;「學習態度」、「學習心流」、「興趣-好奇心」、「除疑性好奇心」對「持續使用意圖-他人」為77.2%解釋力提升2.3%。研究建議:(1)PVQC適合科大學生們對專業英文學習;(2)融入先進的教育互動穿戴設備來吸引使用者學習;(3)建議未來的研究可以擴大學生群體和研究範圍;(4)提供教師和學校管理或後續相關研究者之參考。
  • Item
    消費者使用汽車共享意圖之關鍵因素研究
    (2019) 周開華
    本研究旨在瞭解消費者使用汽車共享意圖關鍵因素之現況、差異及其關係。研究首先探討國內外相關研究,運用科技接受模式,發展環保意識、品牌形象、經濟效益、知覺有用性、知覺易用性、使用態度與使用意圖等七個關鍵因素,藉以論建構問卷內涵。 繼之,以問卷調查方法蒐集資料,發出600份問卷,有效問卷433份,有效回收率72.2%。並以次數分配、百分比、平均數、標準差、皮爾森積差相關與結構方程模型等方法進行分析。 經由統計分析結果,獲致主要結論如下: 一、測量模型的驗證性因子分析顯示,汽車共享消費者同意七個關鍵因 素的內涵。 二、環保意識因年齡、職業、年收入與居住地之不同而有所差異。 三、品牌形象因職業、年收入與居住地之不同而有所差異。 四、知覺易用性因年齡、職業、學歷與年收入之不同而有所差異。 五、使用態度及使用意圖因年收入與居住地之不同而有所差異。 六、七個關鍵因素間呈現極低度至普通正相關,並在SEM中呈現正向結構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