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97
Browse
5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企業推動工業4.0導入智慧工廠之研究-以A公司為例(2023) 王意婷; Wang, Yi-Ting隨著進入工業4.0時代,世界各地都在積極運用物聯網、大數據分析等技術來進行企業數位化轉型。對於製造業,因應現今產品週期的縮短與大量客製化趨勢,智慧化即成為企業提升競爭力的關鍵,而近年麥肯錫與世界經濟論壇所提倡的全球燈塔工廠,更是激勵企業進行智慧化升級的指標。本研究探討企業如何運用工業4.0技術進行智慧工廠的導入,對於工業4.0技術、智慧工廠之建置架構與企業在工廠各層面的智慧應用進行彙整後,將導入智慧工廠分為智慧製造、智慧生產設備、智慧決策分析、智慧資訊網路、智慧倉儲及智慧廠務六大構面及其下準則共22項,透過HDM分層決策模型法對A公司導入智慧工廠專案之26位專家進行背景分群調查與重要程度權重分析,建構企業在推動智慧工廠專案的架構與發展專案時的依據。依本研究調查結果顯示,A公司導入智慧工廠的目標在發展智慧製造,次之為智慧生產設備、智慧決策分析與智慧資訊網路。研究發現於不同背景下在部分面向的重要性排名及程度有所差異,得知專家經驗及背景必然影響重要性之評估,且專家團隊之組合同為發展智慧工廠決策時須注意的要點。Item 工業4.0汽車產業趨勢對技術型高級中等學校汽車科課程之研究(2022) 李牧哲; LI, Mu-Che本研究旨在探討工業4.0汽車產業趨勢對技高汽車科影響概況,藉由課程的分析了解對產業的認識影響課程之設計,產業的認識與課程符合程度及相關性。透過問卷調查法,以全臺灣技高汽車科科主任為調查對象,經正式問卷調查結果,刪除無效問卷後獲得有效問卷53份,回收率為87%,回收問卷進行統計分析。根據研究發現,本研究對於技高汽車科課程設計與汽車產業趨勢探討後,歸納統整以下六點結論:技高汽車科科主任對工業4.0具有中等程度以上的認識,有助於學校課程與產業接軌且會影響汽車科校訂課程之規劃、工業4.0汽車產業趨勢對技高汽車科校訂課程規劃具有影響的、學校校訂課程與工業4.0汽車產業趨勢具有落差的、工業4.0落實在校訂課程仍遭遇些許推動上之困境、學校校訂課程需與汽車產業趨勢產生連結,方可使學生更了解汽車產業、學校在設計課程時遇到設備不足、師資無法勝任以及學生能力無法應對汽車產業趨勢之問題。此外,依據主要研究結果及結論,本研究分別對主管教育行政機關、技高汽車科提出六項建議;具體建議如下:主管教育行政機關應增加汽車產業趨勢相關之設備經費,以利學校申請採構符合汽車產業趨勢之課程、主管行政機關應定期舉辦工業4.0汽車產業趨勢研習,供技高汽車科科主任參與、主管教育行政機關應當在課綱擬定過程中,果斷剔除不合時宜之課程、學校課程設計應參考汽車產業趨勢相關之內容,以利學生畢業後可以接軌產業、技高汽車科教師宜於課餘時間多參與與工業4.0相關之活動,以累積對工業4.0之認識、教師宜以「汽車產業趨勢」為主題,提供學生最新產業資訊學習機會,建立學生對產業變化的敏感度。Item 物聯網在工程自動化診斷之應用研究(2019) 王尹廷; Wang, Yin-Ting本研究目的在於可利用感測器進行預防性診斷,偵測物體有無受到異常外力施壓或是受力不均的情況,並透過Arduino、HX711、ESP8266與網頁語法的結合應用將感測器數據即時上傳雲端,發送警訊給使用者。本研究屬於一種實驗性之研究,分為硬體與軟體兩個部分,硬體實作亦能劃分成Arduino控制模組、Load-Cell搭配HX711的重量感測模組、ESP8266無線網路傳輸模組與行動裝置等四個部分的結合應用;軟體則是先使用MIT App Inventor 2來設計行動裝置App介面與功能,利用JavaScript、HTML等來設計及撰寫網頁,利用PHP與MySQL做為後端平台,架設可以顯示即時數據的動態網頁平台,並運用網頁或行動裝置App等來傳遞相關通知或警訊,達到一個結合物聯網的預防性診斷系統。本研究結果亦發現,若將預防性偵測系統用於長時間偵測所測得之數據會比短時間偵測時更加穩定,系統誤動作現象也相對較低,亦符合本研究之預期目標,即達到長時間預防性偵測之效果。Item 以新型規劃法與可變空間理論評估人機協作對於汽車裝配工廠產能與利潤最佳化(2018) 沈時慶; Shen, Shih-Ching摘要 近年來隨著全球人口老化問題日益嚴重以及人事成本持續增長,造成勞動市場人力短缺、生產製造成本持續上升。為了解決缺工問題、提升生產製造效率並且降低成本,全球製造業者紛紛加速導入高度自動化生產模式並朝向工業4.0之智慧工廠領域發展以達成產能與利潤最佳化,而智慧型機器人是實現智慧工廠的重要元素之一。雖然汽車裝配工業是目前機器人自動化應用最為廣泛的領域,然而隨著生產製造流程日益複雜以及市場上少量多樣化的生產製造模式需求,再加上工業4.0之智慧製造的趨勢已形成,傳統機器人已漸漸無法符合當前彈性製造的需求,因此人類與機器人能在共同空間合作完成更複雜的生產流程需求已形成帶動人機協作於智慧製造發展的重要趨勢。基於安全規範考量因素,傳統工業機器人必須使用安全防護圍籬與人隔離且傳統機器人需要繁雜的編程與設定,能夠做的也只是既定程序之內高重複度簡單的工作,且生產線一旦需要變動所需付出的產線重新配置及規劃費用相當高昂,為了有效解決汽車生產線目前所面臨的產線最佳化問題,並協助汽車裝配產線成功轉型到全面智慧製造的生產模式,本研究擬以新型規劃法(De Novo programming)與可變空間理論(Changeable Space Theory)評估人機協作對於提升生產效率與利潤最佳化之分析,本研究結果將可作為汽車製造業評估導入自動化之人機協作的效益以達成產能與利潤最佳化。 關鍵字 : 工業4.0、人機協作、智慧製造、自動化生產、工業機器人、 De Novo 規劃法、可變空間理論Item 知覺工業4.0能力落差 之研究-以工具機產業為例(2017) 于煥洵; Yu, Huan-Hsun近年來,隨著科技智慧化的抬頭以及工業4.0的崛起,智慧自動化生產成為目前科技業重視的議題之一。工業4.0改變了全球製造業現況,智慧工廠提高了生產效能並帶動新商業模式的產生,物聯網結合資通訊產業,使相關技術貫穿供應鏈與生產鏈,體現企業整體價值。 工業4.0智慧製造是台灣工具機產業轉型之關鍵,從精密機械走向智慧機械、從單機走向系統。在工業4.0的發展目標與願景下,台灣工具機廠商需要急起直追,並因應台灣整體產業優勢,找到最適合的發展模式,補足工業4.0能力之落差,期能在競爭之國際局勢中,搶得先機。 本研究旨在探討工具機產業落實工業4.0能力落差,以個人背景變項進行一般能力與專業能力之差異情形討論與研究,而研究設計以重要工具機展會參展業者/人員為文卷調查發放目標,以自編調查問卷,作為研究調查工具,共發放331份,回收有效問卷307份,有效回收率為92.74%。根據統計結果,歸納出下列研究結論: 一、 整體能力落差(一般能力與專業能力),受測者感受達中上程度,且年齡等四個變項具有顯著知覺能力落差。 二、 在專業能力部分,在「物聯網專業能力」、「智慧機械/機器人專業能力」、「虛實整合專業能力」與「精實管理專業能力」四個構面的知覺能力落差較顯著。 三、 任職產業為學校與研發單位,知覺工業4.0能力落差無論是一般能力或專業能力最不顯著。 根據上述的研究結論,對於能力落差較低者,可進行各專業能力的培訓;對於較大能力落差的部分則可聘僱專才人員或採取不同產業策略聯盟方式,提供臺灣工具機廠商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