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97
Browse
2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護理類畢業生職場專業能力及其學習檔案內涵之研究(2009) 張可立; Ko-Li Chang本研究以護理類畢業生踏入護理照護職場時所需的專業能力為主要研究範圍,先蒐集相關文獻及理論,並利用任務分析法(Task Analysis Approach)、學科轉變法(Course Conversion Approach)、焦點團體(focus group)法發展出能力因素構面結構圖初稿,再以階層分析法(Analytic Hierachy Process,簡稱AHP)及德懷術(Delphi Technique)進行研究,與具實務經驗之專家學者的來回對話中,分析出護理類畢業生職場專業能力及其學習檔案內涵,以及了解其相對權重與重要性。 研究結果顯示,護理類畢業生應具備照護能力、社會關係與生命關懷能力、以及知識運用與專業成長能力等職場專業能力因素,在這三大能力因素下,又各自包含三個次能力因素;與這些次因素相應的學習檔案共25項,其中「臨床實習護理技能表現」、「護理專業相關證照」、「護理專業學科相關課程學習表現」、「病人安全維護相關學習經驗」、「照護實務培訓紀錄」、「批判性思考與問題解決相關課程學習表現」、「護理實驗課程學習表現」、及「急救相關證照」等8個為相對較重要的學習檔案。在25個學習檔案項目中,學界與業界的排序並不相同,學界比業界更重視「尊重生命與關懷相關課程學習表現」、「尊重生命與關懷相關主題研習活動紀錄」、「各類服務社團活動或有其他關懷生命之具體事蹟」、及「基礎醫學相關課程學習表現」;業界比學界顯著地更重視「與個人專業成長相關之證照」、「照護實務培訓紀錄」、及「急救相關證照」。 研究者建議學校應設計培養學生照護能力之課程、增進學生自我與專業成長的動機及能力、強化學生的實務經驗及鼓勵學生規劃相關證照的取得、加強與業界夥伴關係、建立學生學習檔案的機制、追蹤畢業生臨床服務職場表現;業界應暢通與學界的對話橋樑、重視基礎醫學課程做為徵才時的參考;未來研究方向應可進行相關的縱貫性研究、比較不同學習檔案建立方式的功效、擴大至不同的學習領域進行相關研究。Item 我國高級工業職業學校模具科專業內涵評估之研究(2010) 許永昌; HSU, YUNG-CHANG摘要 我國高級工業職業學校的教育目標中,培育學生學習某一職業的基本技能是重要項目之一。本研究主要為高級工業職業學校在規劃專業及實習科目時,提供一個評估模擬架構。為因應國家產業發展與人力需求,遂選定模具製造業為研究對象。並從產業界中模具製造業的情況、課程的相關文獻及配合學校本位課程的理念等因素進行調查,分析高級工業職業學校模具科專業內涵及模具製作需求的工作能力。擬定出模具科專業內涵的專業及實習科目及其評估之模擬架構,以做為學校在課程評估時之參考。 本研究運用模糊德爾菲法調查業界及學界的意見,以模糊語意差別數值進行分析,瞭解模具製造業需求的工作能力及模具科專業內涵的專業及實習科目之重要程度,以及其工作能力與專業及實習科目的相關性,並運用層級分析法將高職模具科模具專業內涵的專業及實習科目進行層級與權重分析。結果發現: (一)模具製造業需求的工作能力計有:判讀工作圖、瞭解模具製造用材料、瞭解熱處理與表面處理、操作傳統機械加工、操作電腦數控機械、使用電腦軟體繪製模具圖、瞭解模具各部結構、組裝模具零件、使用模具生產設備、整修模具零件及量測模具零件等十一項。 (二)模具製作之專業及實習科目計有:可分為三大類二十科目,專業學科類為八項科目、電腦數控實習類為六項科目及專業實習類六項科目。 (三)在層級權重分析三大類科目次序為:專業實習類、專業學科類、電腦數控實習類。 最後依據研究結果擬定模具製作之專業及實習科目評估模擬架構,以做為高級工業職業學校在評估專業及實習課程時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