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97
Browse
5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彰化縣國中教師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現況之調查研究(2008) 梁素梅本研究旨在探討彰化縣國民中學教師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之現況、影響因素及兩者之間的相關。為達本研究之目的,首先透過文獻探討建立研究架構,進而發展調查問卷,進行資料的蒐集並依調查結果編製訪談的大網以進行半結構式訪談。本研究以彰化縣國中教師為母群體,以抽樣16所學校,施測獲得有效樣本共527份。經統計分析可歸納以下結論: 彰化縣國中教師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現況偏向正向。男性、年齡較輕、資淺、兼任行政工作及積極參與資訊研習教師在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整體現況上較高。任教英文及數學領域教師在整體現況中是較低。大型學校教師則是在教學活動及教學評量上較高。 在影響教師資訊科技融入教學因素上男性教師的資訊素養、資訊設備認知及整體較高。資淺教師在影響因素之資訊素養是較高。國文領域教師在資訊素養、教師對資訊設備認知及整體上較低;數學領域教師則在觀念與態度上較低。兼任行政教師在影響教師資訊科技融入教學因素中較高。資訊研習時數高的教師以資訊素養、教師對行政支援認知構面和整體較高。大型學校教師在觀念與態度較高。 影響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因素與融入的現況有顯著相關。並影響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因素中以觀念與態度,資訊素養及資訊設備認知可以預測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整體現況達50.1%。Item 影響國中數學教師應用資訊科技融入教學因素之研究(2007) 林世傑本研究旨在探討教師應用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影響因素及行為,並以基北區國中數學教師為例,首先透過文獻探討,建立研究的整體架構,繼而發展「基北區國中數學教師應用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之影響因素之研究」調查問卷,進行資料的蒐集。 本研究以基隆市、台北市、台北縣公立國中數學教師為母群體,以分層隨機抽樣方式抽取21所學校為調查對象,回收後有效樣本共184份,有效回收率76.6%。經統計分析後歸納重要結論如下: 一、基北區國中數學教師應用資訊科技融入教學影響因素,依其重要性等級的順序排列為「教師的認同態度」、「教師的資訊素養」、「設備資源的配合」、「學校行政的激勵」、「學生的資訊素養」、「實施時間的安排」。 二、教師個人背景變項中的性別、兼任職務、資訊研習時數、使用電腦頻率在應用資訊科技融入教學各構面整體表現有顯著影響。而年齡、任教年資在應用資訊科技融入教學各構面整體表現則沒有顯著影響。 三、教師學校背景變項中的學校規模,在應用資訊科技融入教學各構面整體表現有顯著影響。學校所在地在應用資訊科技融入教學各構面整體表現則沒有顯著影響。 四、在探討影響因素對教師應用資訊科技融入教學行為的預測中,以「教師的資訊素養」的解釋力最高,其次是「實施時間的安排」。 最後針對研究發現與結論,提出建議事項,以供改進數學科資訊融入教學之參考。 關鍵字:國中數學教師,資訊科技融入教學,影響因素Item 資訊科技融入教學對國中教師創新教學能力之影響--以臺北縣、市為例(2006) 吳易靜; Wu Yi-Jing本研究旨在探討資訊科技融入教學對國中教師創新教學能力之影響,為達研究目的,透過文獻探討,建立研究的整體架構,繼而發展出「資訊科技融入教學對國中教師創新教學能力之影響調查問卷」為研究工具。以臺北縣、市公私立國中教師為母群體,以分層隨機抽樣方式抽取39所學校為調查對象,實施施測獲得有效樣本共545份,有效回收率達82.0%。問卷結果採用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t考驗、獨立樣本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及逐步多元迴歸分析等統計分析方式,歸納以下幾項結論: 一、國中教師目前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現況為「適應」層面平均數為最高,使用頻率有近半數教師屬於「很少使用」至「偶爾使用」之間。 二、國中教師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現況背景變項中教師性別、學校性質、年齡、年資、擔任職務、任教領堿、每週使用電腦平均時數皆有顯著差異。學校規模大小對於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現況並無顯著差異。 三、教師資訊知能、資訊科技態度及學校環境與國中教師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教師創新教學能力皆具正相關。 四、教師資訊知能、每週使用電腦平均時數、資訊科技態度、年齡、任教領域及學校性質等六變項對國中教師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現況總預測力為42.8%,其中教師資訊知能最具有預測力。 五、資訊科技態度、任教年資、學校環境及教師資訊知能等四變項對國中教師創新教學能力總預測力為37.9%,其中教師資訊科技態度最具有預測力。最後針對研究發現與結論,就相關主管行政機關、學校及教師提出資訊科技融入教學及提升國中教師創新教學能力之各項結論與建議事項,俾供參考。Item 資訊科技融入教學對高職學生學習成就之研究--以電工實習為例(2006) 李孝燊; LI HSIAO SHEN本研究旨在探討使用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法對高職學生「電工實習」課程學習成就之影響。本研究採前測、後測之準實驗研究設計。使用的研究工具為自編的專業基礎能力前測、電工實習學科學習成就後測、電工實習術科學習成就後測及學生學後看法量表等。 本研究採用獨立樣本t 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單因子共變數分析、雙因子共變數分析、Pearson 積差相關及描述統計方法考驗研究假設。茲將本研究所獲得結論敘述如下: 一、學生在電工實習課程學習成就的表現上,與專業基礎能力沒有顯著相關與差異。 二、使用「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法學生,在電工實習課程學科學習成就表現上,經十週學習後顯著優於「傳統」教學法學生。 三、使用「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法學生,在電工實習課程術科學習成就表現上,經十週學習後顯著優於「傳統」教學法學生。 四、「電工實習」課程每週三節,在兩種教學法上都有時間不夠,教學過程稍嫌倉促現象,學生沒有充份時間操作練習。 五、使用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法是實用、安全、正確、有效率的教學值得在高職資訊科「電工實習」課程及相關專業課程教學推廣使用。 關鍵字:學習成就,資訊科技融入教學,電工實習Item 資訊科技融入視覺藝術欣賞教學之學習成效研究(2005) 張亦妤; Chang-Yi-Yu本研究依據九年一貫藝術與人文領域、資訊教育之能力指標與參考相關文獻規劃教學課程,藉由主題統整教學方式在實際教學中,探討如何應用數位科技融入於視覺藝術欣賞教學,瞭解學生在數位學習之成效和學習態度上所產生的影響。 本研究採準實驗研究法;依據蒐集文獻資料的分析、設計、規劃適切之資訊融入教學應用模式,藉由電腦文書軟體、電腦繪圖軟體、電腦動畫軟體、多媒體CAI輔助教學光碟、網路視覺藝術教學資源、多媒體互動式教材等數位科技來融入課程內容。以國中三年級學生為研究樣本,隨機選取實驗組與控制組各二班,共137人,分別進行十週二十堂課之「資訊科技融入視覺藝術欣賞教學」與「一般視覺藝術欣賞教學」,透過教學實驗、教學成效測驗、問卷調查以及研究觀察的分析結果,檢視「資訊科技融入視覺藝術欣賞教學」之實施情況,探究其與「一般視覺藝術欣賞教學」之差異性以及學生在視覺藝術欣賞能力的提升情形,進而提出具體結論與建議,以作為相關研究與教學實踐之參考。研究結論如下: 一、「資訊科技融入於視覺藝術欣賞教學」比傳統「一般視覺藝術欣賞教學」較能提昇學生學習興趣與成效,並得到多數學生正面之肯定與喜愛。 二、應用資訊科技融入於視覺藝術欣賞教學,學生在視覺藝術欣賞能力與數位應用能力均有顯著提昇。 三、以系統化教學設計方法,發展「資訊科技融入視覺藝術欣賞」之教學應用模式能有效執行並獲得良好教學成效。 四、主題式「資訊科技融入視覺藝術欣賞」統整教學設計,能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探索、重整、建構知識並豐富生活經驗。 五、資訊科技能作為輔助視覺藝術欣賞教學與拓展學習之有效工具。 六、應用資訊科技融入視覺藝術欣賞教學,能呈現多元的教材,豐富教學內容;配合不同文化地區的學生特質、和生活相關的主題,可以更提升學生的學習動機及學習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