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數學教育期刊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201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3 of 3
  • Item
    發展十一年級學生臆測及辯證能力-以二進位數字樣式探究活動為例
    (台灣數學教育學會、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數學系共同發行, 2016-10-??) 劉致演; 秦爾聰; Chih-Yen Liu; Erh-Tsung Chin
    本研究針對五位十一年級學生參與為期四週的課外數學探究活動進行觀察,藉以了解學生如何在解決數字樣式問題的過程中發展臆測及辯證能力。研究架構以社會學習面向為基礎,主要考量學生的臆測及辯證能力發展於同儕間之互動、對話與論證等學習行為。另本研究以個案研究為主進行資料蒐集及分析,從而瞭解學生數學臆測及辯證學習行為發展過程。研究結果顯示,學生在臆測情境氛圍中能夠有機會揭露並發展內在的數學能力,此外,學生在數學臆測的過程中不僅能彈性運用特殊化及一般化策略,更能提出令人驚豔的說明為其數學想法進行辯證。根據研究發現「關係式理解」對於學生臆測及辯證能力之發展至為關鍵。
  • Item
    探討一位國中數學教師發展探究教學之專業成長
    (台灣數學教育學會、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數學系共同發行, 2017-10-??) 劉致演; 秦爾聰; 尤昭奇; Chih-Yen Liu; Erh-Tsung Chin; Chao-Chi Yu
    本研究旨於為期超過一學年的縱貫研究中,透過敘說探究取向觀點描述一位國中數學教師在不同時期發展探究教學之專業成長。研究者蒐集個案教師課室實務、反思與晤談等資料,藉由敘說分析形成個案教師專業成長故事之敘說結構,來描繪其專業成長歷程。研究發現,個案教師在發展探究教學專業成長歷程中,漸次覺察其教師角色認同與教學實務深受初始信念影響,藉由與研究社群成員反覆磋商、討論以及教學實務的反思實踐,個案教師於發展探究教學過程中重新聚焦於學生學習的理解,以系統性佈題策略作為數學臆測任務核心,協助學生發展數學臆測思維,並為提升教學效能進而發展多工教學程序。最終,個案教師在重新發現自身核心教學價值與信念後,理解學生是學習的責任中心,並自我覺察教師角色應是佈題者與學習環境的建構者,進一步了解數學探究教學的旨趣應是培養學生積極參與數學問題探究,並且能在解題過程藉由特殊化、系統化、一般化及反駁等策略進行數學思考。
  • Item
    國中生在動態幾何軟體輔助下臆測幾何性質之研究
    (台灣數學教育學會、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數學系共同發行, 2017-04-??) 鄭英豪; 陳建誠; 許慧玉; Ying-Hao Cheng; Jian-Cheng Chen; Hui-Yu Hsu
    本研究探討國中生如何在動態幾何環境下臆測幾何性質。研究以程序性反駁模式為中介理論架構設計幾何臆測學習單,目的是瞭解國中生如何在動態幾何環境中建構圖形案例,並依據案例來臆測正確的幾何性質。其中,本研究特別強調將動態幾何軟體定位為「例子產生器」,結合幾何圖形案例測量值的紀錄表格,鷹架學生進行臆測活動。研究樣本為15位七年級國中生,以質性分析方法為主、量化資料輔助說明下,研究發現(1)動態幾何環境下,幾何性質本身涉及測量值關係的複雜程度及幾何性質是否容易在圖形上視覺觀察,影響學生造例與臆測表現。同時這兩個因素影響學生在動態幾何環境下的認知行為和學習困難;(2)具備良好的幾何物件分類系統是在動態幾何環境中成功臆測的重要關鍵;(3)學生對圖形進行分解與重組操作有助於在動態幾何環境中察覺圖形中蘊含的特徵或關係;(4)學生能拖曳不同圖形案例並不等同他們能察覺符合命題結果的正反例,進而影響臆測結果;(5)學生仍缺乏動態幾何環境知識以建構原本意圖產生的圖形案例。另,本研究也依據學生在結合動態幾何與案例記錄表格的表現,區辨出不同臆測認知策略:分別為有限隨機離散案例歸納、系統性調整案例臆測以及動態性調整案例臆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