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教育研究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64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0 of 20
  • Item
    新加坡退休者的學習歷程之探索
    (教育研究與評鑑中心, 2014-09-??) 李雅慧; 魏惠娟; 胡夢鯨; Ya-Hui Lee; Hui-Chuan Wei; Meng-Ching Hu
    新加坡政府藉由終身學習的倡導,希望促進高齡者參與學習活動,而達到成功老化的生涯發展。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要探討新加坡退休者的學習歷程,包括瞭解他們參與學習的原因、持續深化參與學習的因素,以及參與學習之後所產生的改變,以作為我國高齡教育實施的參考。研究者採用質性研究的方法,針對12位新加坡的退休者,進行一對一半結構式的深度訪談。研究結果顯示:新加坡退休者參與學習活動的主要原因是想試試看、想要追求新知以及解決生活困境;退休者持續深化學習的原因則是因為學到實用的東西、對學習產生興趣以及受到師長及榜樣的影響;退休者參與學習後的結果,變得更有自信、能應用、有貢獻、有能力自我學習;在學習歷程中,學習者的獨立學習能力逐漸提升。本研究對我國高齡教育實施的建議包::高齡教育機構可運用「鼓勵學習、不限學歷」的行銷策略,吸引退休者參與學習;機構宜針對退休者生涯發展的需求進行教學設計;教師的教學設計需同時考量學習內容及其應用性;教師的教學宜依據學習者的需求進行調整,並且幫助學習者有能力獨立學習;鼓勵參與者組成學習社群,以促進他們進行獨立學習。
  • Item
    大學生課堂不禮貌行為與品德概念關係之研究
    (教育研究與評鑑中心, 2014-09-??) 徐綺穗; 吳佳臻; Chi-Sui Hsu; Chia-Chen Wu
    本研究探討大學生對課堂不禮貌行為的知覺與認同,及其與品德概念的關係。在大學生課堂不禮貌行為方面,分為激進型與消極型兩種類型;在品德概念方面,則以尊重、負責、及自律等三個核心價值為主要內涵。研究對象為臺灣之大學生,以六所大學,730 名大學生進行調查。研究結果如下:1.大學生知覺消極型課堂不禮貌行為多於激進型課堂不禮貌行為,大學生對課堂不禮貌行為傾向不認同,其中對於激進型行為的不認同更勝於消極型。2.南部大學生較北、中部大學生知覺較多課堂不禮貌行為,其認同度也較低;公立學校大學生對課堂不禮貌行為的認同度低於私立學校大學生;大三學生較大一學生知覺較多課堂不禮貌行為;男、女大學生對課堂不禮貌行為的知覺及認同皆沒有顯著差異。3. 大學生在尊重、負責及自律三個分層面的單題,得分皆高於平均值。南部大學生品德概念得分高於中、北部大學生;公立學校大學生品德概念得分高於私立學校大學生;男、女不同性別之大學生其品德概念得分無顯著差異。4. 大學生對課堂不禮貌行為知覺與其品德概念有顯著正相關,而認同程度則與品德概念呈現負相關。大學生品德整體可以正向預測其對課堂不禮貌行為的知覺;大學生的尊重概念則負向的預測課堂不禮貌行為的認同。
  • Item
    英美校園霸凌防制政策:教育法之觀點
    (教育研究與評鑑中心, 2014-09-??) 林斌; Bin Lin
    近年來先進國家已將中小學校園霸凌之防制,視為重要教育政策議題,但我國校園霸凌之相關研究,主要集中於霸凌行為成因、教職員責任及學校處理霸凌事件之程序,相對忽略校園霸凌防制早已超越學校管理層級。事實上,政府防制校園霸凌不僅需要強化學校教育人員的專業能力,更應重視利害關係人義務及外部機構參與等層面之政策建構。而英、美兩國自廿世紀九0年代初期起,即大力椎動學校教育改革,強調校園安全與學習品質之重要,並視校園霸凌防制為中小學校間安全政策之優先內涵,其正向發展經驗值得我國借鏡。因此,本研究擬採用歷史上仁較法,透過教育法之觀點,針對英、美中小學防制校園霸凌政策之內涵進行分析,以供我國政府部門未來修正相關政策之參考。本研究之結論顯示:英、美校園霸凌防制政策需遵守行政法之原則,能夠回應校園安全之需求,重視對家長之課責,對學生及教師之基本人權亦能予以保障。
  • Item
    書評《課堂中的歷史戰爭全球觀點》
    (教育研究與評鑑中心, 2014-09-??) 單文經
  • Item
    學生提問策略教學對教室裡師生互動與教學序列結構之影響研究
    (教育研究與評鑑中心, 2010-09-??) 簡馨瑩; Hsin-Ying Chien
    本研究冒在探討「提問策略教學」訓練課程對六名臺北市國小教師於教師與學生的提問次數、師生互動的類型與教學序列結構等三個面向的影響。 研究結果顯示,教師於前述三個觀察面向上並無顯著的改變。學生向教師的發話行為在後測的教學攝影時,顯著地多於「介入期」學生同儕間的互動行為於「介入後」及「介入期」階段顯著地多於「介入前」次數百分比,但是,教師班級經營的次數亦隨之增加。本研究採取錄影與序列分析的方法驗證在教室裡的師生互動與教學序列結構的變化情形,為教學與互動研究開拓新的研究取向。 基於以上研究提出若干建議,可做為改進師生互動的性質與教學研究之參考。
  • Item
    領導能力類型學之初步建構
    (教育研究與評鑑中心, 2010-09-??) 葉連祺; Lain Chyi Yeh
    領導能力是教育領導研究的重要課題,探討領導能力分類有助於更有效地培養領導人才和增進領導能力,建構領導能力類型學可提供領導能力分類的理論基礎和增進實務功用。本文系統化地討論有關領導能力類型學的成立條件、概念、體系和應用課題,指出領導學、能力研究、類型學等為其構成基礎,其成立條件必須滿足六項假設前提,經分析領導學、能力研究、類型學等概念意涵,提出一個領導能力類型學的系統觀觀點和定義,說明其體系包括六項關鍵問題、本體論和認識論、研究方法論、實務應用等層面,並討論應用課題和實例。
  • Item
    豐子愷童心觀的概念分析及其於教育上之應用
    (教育研究與評鑑中心, 2011-09-??) 李崗; Kang Lee
    本文旨在透過概念分析的方法,釐清豐子愷先生的童心觀究竟所指為何,同時也從當代教育的角度,詮釋其思想之理論涵義與應用之道。主要的論證過程如下:首先,考察海峽兩岸的相關文獻,指出目前研究成果之間的論爭與矛盾。第一,童心有時被視為一種童年經驗,有時又被視為一種人生理想。第二,有人將童心解釋為順應自然,有人卻將童心解釋為抗拒社會。第三,有人認為好奇心就是童心,有人認為創造力才是童心。第四,有人主張童心是個性的展現,有人主張童心是佛心的狀態。其次,回歸豐氏著作原典的引述與分析,本文企圖證成豐子愷歌頌的童心,其實是人人皆可擁有的一種生命情調。兒童常常不待教化已渾然天成,成人則需放下偏見以反璞歸真。不過,問題的關鍵並不在於年齡,造成差異的主要原因是眼光與心態。總括來說,其童心觀蘊含四項規準:一是「率真」,指人願意公開顯露自然的本性;二是「同情」,指人願意對世間一切現象都感同身受;三是「健全」,指人願意一視同仁地觀看世間事物的真相;四是「大人」,指人顧意不為物誘且通達萬變地待人處事。進而,說明豐氏思想與西方當代教育思潮的關係,一方面指出其童心觀並非受到Rousseau或Dewey的影響,另一方面發現Nietzsche與Montessori的主張與豐氏之童心觀有其相似之處。最後,針對豐氏童心觀於教育上之應用,提出若干具體建議:就師資培育而言,應教導實習教師正視童心的教育涵義,並且藉由童話閱讀、絕緣、涵養趣味、全新的心等方式來培養自己的童心;就家庭教育而言,父母應避免兒童的成人化,包括態度、服裝、玩具、家庭生活等四大面向,才能妥善保留孩子的童心,以免在成長過程中消磨殆盡。
  • Item
    學業層面之參與、抱負、自我效能及緊張因素對初次偏差行為影響之縱貫性研究
    (教育研究與評鑑中心, 2011-09-??) 張楓明; Feng-Ming Chan
    國內將研究焦點聚集於初次偏差行為的實證研究較少,且鑑於先前實證研究仍未有採用較完整而具系統性的動態分析觀點及技術,對學業層面之參與、抱負、自我效能及緊張因素對國中生初次偏差行為之影響力進行深入探討者。因此,本研究嘗試運用動態分析觀點及技術,而以一個較完整之學業多元層面取向架構,探討參與、抱負、自我效能及緊張因素與國中生初次偏差行為發生之因果關聯性,本研究採取縱貫研究策略,利用自陳問卷調查法,選取嘉義市八所國民中學學生為研究對象,共計完成縱貫調查之樣本數為415人。統計分析方法採用事件史分析法,而時間效應之變異性為重要之自變項,本研究將時間轉換為時間1 (2∞9年9月迄12 月)、時間2 (2010年1 月迄3 月)及時間3(2010年4月迄6月)等三個虛擬變項。研究結果發現,就整個國中一年級而言,學業參與、學業抱負及學業緊張與初次偏差行為存在著關聯性。其中,學業參與及學業抱負對其初次偏差行為的發生具有抑制性影響力,而學業緊張則與初次偏差行為間存在著正向關聯性。此外,學業緊張對初次偏差行為發生之效應在時問1 比時間2及時間3具較高的影響力。
  • Item
    書評《實驗教育學:二十世紀初德國經驗科學教育學探究》
    (教育研究與評鑑中心, 2010-09-??) 劉蔚之; Wei-Chih Liou
  • Item
    從形上學的公民資質與公民教育的探討性探討
    (教育研究與評鑑中心, 2010-06-??) 洪如玉; Ruyu Hung
    本文主旨在於探討當代重要思想家R. Rorty的公民資質概念之內涵,以及探討此觀點在教育上的啟示。本文主要包含四部份:首先,本文說明Rorty後形上學或新實用主義哲學思想之基本概要,指出其核心概念「自由主義反諷者」的基本意義;其次,本文探究Rorty觀點中自由主義反諷者的公民資質的內涵,這部份也包括Rorty對其他當代重要思想家,如J. Habermas、J. Rawls觀點的回應;第三,本文探討如何發展Rorty自由主義反諷者觀點的公民教育;最後,導出本文結論與建議,指出Rorty自由反諷者的公民資質觀點對於目前教育之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