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文學報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38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4 of 4
  • Item
    惠棟論《易》之「大義」與「微言」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 2014-12-??) 張素卿; Chang, Su-ching
    清乾嘉年間,經學歷經一次典範轉移,從崇尚形而上之學,喜言性命之理,轉向形而下之學,依循由訓詁而探禮制之進路,通經達義。惠棟(1697-1758)正式揭櫫「漢學」之幟,無疑是重要的里程碑。惠氏解《易》,直承兩漢,認為漢儒守家法,猶存聖人「微言」與七十子所傳「大義」。其《易漢學》梳理漢儒《易》學源流,《周易述》則是闡釋古義的新疏,注疏經傳外,並輔以《易微言》和《易大義》等系列著作。標榜「微言」、「大義」以解經,並非始自常州學者,實已蘊含在惠棟「漢學」典範之中。
  • Item
    比興與微言之辨:以蔡元培紅學的經學淵源為中心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 2015-06-??) 李貴生; Lee, Kwai-sang
    本文以蔡元培的《石頭記索隱》為基礎,具體探討索隱派紅學與傳統經學的關係。文章首先檢討源出《春秋》學此一流行說法的不足之處,繼而闡明《詩經》傳箋之學對蔡元培紅學的詮釋視野及其操作方法的影響。經過深入辨析後,我們認為蔡氏索隱的詮釋取向實與傳統《詩經》學有更為密切的關係,而他所列舉的三種研究方法中,亦有兩項與傳箋之學相契合。這些發現有助闡明經學詮釋傳統對文學批評的影響。
  • Item
    惠棟論《易》之「大義」與「微言」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 2014-12-??) 張素卿; Chang, Su-ching
    清乾嘉年間,經學歷經一次典範轉移,從崇尚形而上之學,喜言性命之理,轉向形而下之學,依循由訓詁而探禮制之進路,通經達義。惠棟(1697-1758)正式揭櫫「漢學」之幟,無疑是重要的里程碑。惠氏解《易》,直承兩漢,認為漢儒守家法,猶存聖人「微言」與七十子所傳「大義」。其《易漢學》梳理漢儒《易》學源流,《周易述》則是闡釋古義的新疏,注疏經傳外,並輔以《易微言》和《易大義》等系列著作。標榜「微言」、「大義」以解經,並非始自常州學者,實已蘊含在惠棟「漢學」典範之中。
  • Item
    比興與微言之辨:以蔡元培紅學的經學淵源為中心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 2015-06-??) 李貴生; Lee, Kwai-sang
    本文以蔡元培的《石頭記索隱》為基礎,具體探討索隱派紅學與傳統經學的關係。文章首先檢討源出《春秋》學此一流行說法的不足之處,繼而闡明《詩經》傳箋之學對蔡元培紅學的詮釋視野及其操作方法的影響。經過深入辨析後,我們認為蔡氏索隱的詮釋取向實與傳統《詩經》學有更為密切的關係,而他所列舉的三種研究方法中,亦有兩項與傳箋之學相契合。這些發現有助闡明經學詮釋傳統對文學批評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