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71
Browse
287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社區高齡者與大學生參與活躍老化方案之研究(2022) 葉元之; Yeh, Yuan-Chih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社區高齡者與大學生參與活躍老化方案之學習經驗與成果,並以參與臺師大高齡者社會責任實踐計畫(以下稱長健方案)的高齡者與學生、教師為對象,進行焦點團體座談及深度訪談。其中5名高齡者參與焦點座談,3名高齡者與學生以及2名教師參與訪談。以質性研究歸納分析結果發現,高齡者的學習體驗包括:(一)高齡者對於課程的投入程度高;(二)能感受到自身身體變健康及心情感到輕鬆、靈性的體驗較不明顯;(三)對學習體驗感到新奇,學習成果包括:(一)身體健康狀態與運動習慣的改善;(二)生活態度與情緒反應的調節;(三)人際互動技巧與能力更加多元。大學生學習體驗包括:(一)主動積極投入課程;(二)能體驗到新奇性;(三)能體現自己身體、心情的變化。大學生的學習成果包括:(一)打破對高齡者的刻板印象,並改善與家中長輩的關係;(二)獲得新的生活態度與人生體驗;(三)發展同理心,學習與不同族群的溝通技巧;(四)精進未來職場上的準備;(五)找到興趣攻讀更高學位,有助生涯發展。 在影響學習體驗的因素方面,本研究發現,個人因素、課程因素及校園環境氛圍因素,都對學習體驗有不同的影響。其中個人因素影響最大,高齡者及大學生都有強烈的學習動機,高齡者是為了促進健康及自我實現,而大學生則是就業考量,高齡者的學習體驗亦受家庭關係及個人過去生活經驗的影響;其次是個人因素,課程內容及老師教學風格對學習者的學習體驗會有影響,對高齡者而言,老師的教學風格比課程內容更加重要。在校園環境氛圍方面,學校支持系統、上課環境、師生互動、同儕關係會影響學習者的體驗,但不會是很決定性的影響。此外,本研究亦發現,臺師大長健方案有許多優勢,包括有豐富的研究量能、資源可以提供豐富又符合高齡者需求的課程;高齡者到師大上課,會感覺自己成為師大的學生,對學校有認同感,有助其持續終身學習;學生加入活躍老化方案,可促進青銀共學、落實代間學習等。本研究基於研究結果提出建議,對於政府方面建議多補助相關有意義的在地活躍老化方案;對於學校建議多提供青銀共學的機會、試辦社區高齡教育中心、增加藝術類課程等;對於參與方案課程的老師建議加強體驗教育教學法;建議高齡者多參與相關課程,促進身心健康;對於大學生則建議多參與相關方案,透過經驗學習體驗多元文化。最後,並對於未來研究主題與研究方法提出建議。Item 經濟處境不利青少年的壓力因應與教師支持之影響—以自我敘說觀點出發(2022) 林靜宜; LIN, JING-YI本論文以自我敘說研究法,敘說屬於經濟處境不利的研究者於國小、國中、高中、大學階段的求學歷程中,在家庭生活與校園生活分別遇到什麼樣的困境與心理壓力,以及在校園和老師、同儕互動的過程中,因應壓力的方式以及心境方面有什麼樣的變化。藉由書寫各個階段遇到的不同教師、同儕、經濟與心理困境,讓讀者理解研究者各個階段的生命故事、教師支持情形、同儕互動情形以及身心狀態的變化之外,最後一一列舉出有關於教育體制、教師中產階級之意象以及家庭環境等因素中,與研究者相似情況的經濟處境不利的青少年分別可能面臨什麼樣的困境,希冀現場教師能夠透過研究者的生命歷程,瞭解經濟處境不利的青少年可能會遇到何種困境、心理會如何轉變、壓力源有哪些等等,能夠為其提供合適的幫助,助其培養強大的心志和毅力,使其能夠自信地、勇敢地改寫自己的人生。Item 中國大陸家庭債務影響因素之研究(2022) 詹雅如; Jhan, Ya-Ru中國大陸家庭債務高漲,而家庭債務過度擴張,對於金融穩定性有負面影響,因此本研究以2015年中國家庭金融調查(China Household Finance Survey, CHFS)資料庫為本,首先透過探討不同背景變項、財務變項、理財變項之戶主,其家庭債務差異為何,以了解影響中國大陸家庭債務之因素。接著,討論背景變項、理財變項以及財務變項與家庭債務的相關性。最後,本研究透過多元線性迴歸分析討論各項背景變項、財務變項、理財變項對家庭債務的解釋力。研究結果發現: 一、背景變項當中「教育程度、年齡、健康狀態、黨員身份、安全感、婚姻狀況、家庭人口數、城鄉」以及理財變項當中「資產、所得」和財務變項當中「理財知識、理財態度、風險偏好、理財課程」,對家庭債務皆有顯著差異。 二、所有背景變項、財務變項與理財變項和家庭債務均存在顯著相關性。 三、預測變項當中「年齡、婚姻狀況、城鄉、資產、所得」對家庭債務有顯著解釋力。Item 老年人幸福感影響因素分析:以中國大陸為例(2022) 蔡鈞穎; Tsai, Chun-Ying隨著高齡化浪潮席捲全球,老年人相關議題不容忽視,本研究聚焦討論影響老年人之幸福感因素,將幸福感分為五個等級來討論,並以三大塊討論之,分別為財務因素、理財因素以及人口背景因素,透過中國家庭金融調查(CHFS)2015年之數據資料進行分析,並利用Ordered Logit Model以及預測機率與邊際效應深入探討對於不同幸福感層級之老年人來說,哪些自變項之影響是達統計上的顯著水準的,以及對哪個幸福感層級之老年人來說這些自變項之影響大過於其他幸福感層級。本研究結果發現「資產、健康狀態、共產黨員、居住於農村」此四個自變項達統計上之顯著水準,且對應不同層級之幸福感所得之邊際效應來看,在偏向不幸福的三個層級中(非常不幸福、不幸福與一般)得到負向邊際效應值;而偏向幸福的兩個層級中(幸福與非常幸福)得到正向邊際效應值,綜上得知,此四個自變項皆正向顯著影響老年人幸福感,且對於幸福感層級屬於「一般」及「幸福」者影響最深遠。Item 里長投入臺北市參與式預算的角色及其動機之研究(2022) 劉子豪; Liu, Tzu-Hao參與式預算(Participatory Budgeting)是由人民來決定一部分公共預算支出的優先順序,讓受到公共預算分配影響的民眾可以發揮實質的影響力。臺北市於柯文哲市長上任後本著「開放政府,全民參與」的施政理念,大力推動參與式預算,但政府在推動參與式預算時常需要地方領袖的協助,較常見的是透過里長動員里民參與住民大會。里長是由人民所選出來的,對里民來說具備地方領袖的角色,且里長對於里內的事物、資源有較多的了解,比起區公所里長具有相對高度的動員力,故在這幾年的推動經驗里長是一個很重要的力量。觀察參與式預算的活動,並不是臺北市所有里的里長都有的投入參與式預算活動的意願,會造成里長採取不同的行動可能與其動機有關。故本研究以動機為理論基礎,試著去探討里長在參與式預算中所扮演的角色,進一步了解里長投入參與式預算的動機與目的,藉此提出對里長投入參與式預算有更多元深刻的理解。研究後發現,里長在扮演社區領袖參加參與式預算時是會受到其本身的內在動機及外在動機的影響,且在里長投入參與式預算的過程中,擔任審議員工作也有助於里長在社區領袖中,建設鄰里功能的展現,因此參與式預算的確提供里長一個很好的管道可以建設地方。但是參與式預算制度在運作的過程中也會對於里長產生一些困擾,這些困擾會降低里民參與公共事務的動機,未來在政策上可以逐步的修正,簡化行政程序,將有助於達到「開放政府,全民參與」的理想。Item 國中學生性別平等意識之研究—以新竹地區為例(2022) 劉詠庭; Liu, Yung-Ting本研究主要探討新竹地區國中學生性別平等意識之現況。主要研究目的為:一、瞭解新竹地區國中學生的性別平等意識之程度。二、分析不同個人背景變項之新竹地區國中學生性別平等意識程度之差異情形。三、分析新竹地區國中學生性別平等意識程度各層面之相關。本研究採取問卷調查法,以新竹地區公立國中學生為研究對象進行抽樣調查,再以統計軟體SPSS進行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處理統計資料,進行資料分析。最後,根據統計分析結果探究國中學生性別平等意識之現況,並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建議與未來展望。研究結果摘要如下:一、 新竹地區國中學生的性別平等意識傾向正面。二、 不同生理性別之新竹地區國中學生,對於性別平等意識各層面皆達顯著差異。三、 新竹地區父母管教態度為民主尊重之學生,性別平等意識表現較佳。最後,研究者依研究發現進行討論與歸納,並提出建議,作為學校教育、家庭教育、輔導與後續研究之參考。建議如下:一、 檢視學生學習性別平等教育之成效。二、 將性別平等觀念融入校訂課程、彈性課程或非正式課程。三、 推廣性別平等意識之家庭教育活動。四、 關注性別平等教育新興議題。五、 將研究對象向上延伸至高中階段,更完整檢視不同階段的青少年在性別平等意識程度上的差異與轉變。六、 採質性研究進行更全面的性別平等意識探究,使研究結果更具可信度及完整性。Item 大學生參與社會責任計畫個人因素、學習投入經驗與永續發展素養之關係研究(2021) 李佳親; Lee, Jia-Chin本研究旨在探討大學生個人因素、學習投入經驗及永續發展素養的關係,個人因素包括:生理性別、年級、目前就讀學院、參與志工經驗與選修課程數量;學習投入經驗因素包括:認知投入、情感投入與行為投入;永續發展素養因素包括:系統思考能力、預想未來能力、理解行動的規範與價值、策略能力、協作能力、批判思考能力、自我覺察能力、解決問題能力。研究對象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曾於108學年度至109學年度選修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之相關課程的學生,運用描述統計、獨立樣本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分析以及多元迴歸分析統計方法,探究大學生參加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相關課程,學習投入經驗與永續發展素養之間的關係與影響。本研究結果歸納分述如下:一、學習投入經驗表現以「行為投入」面向平均得分最高,其次為「情感投入」面向與「認知投入」面向。二、永續發展素養各面向以「理解行動的規範與價值」平均分數最高,其次依序為「系統思考能力」、「協作能力」、「預想未來能力」、「解決問題能力」、「策略能力」、「批判思考能力」、「自我覺察能力」。三、不同個人因素中,參與志工經驗、選修課程數量對於學習投入經驗與永續發展素養有顯著差異。四、皮爾森積差分析發現,大學生學習投入經驗與永續發展素養呈正相關。五、多元迴歸分析發現,大學生個人因素、學習投入經驗對永續發展素養解釋力部分,在系統思考能力方面達31.1%解釋力、預想未來能力方面達29.5%解釋力、理解行動的規範與價值方面達16.1%解釋力、策略能力方面達48.5%解力、協作能力方面達37.9%解釋力、批判思考能力方面達17.6%解釋力、自我覺察能力方面達36.2%解釋力,以及解決問題能力方面達28.9%解釋力。本研究最後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建議包括: 一、 對大學生提升個人永續發展素養建議:積極參與志工機會,從服務中反思學習經驗、增加選修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之相關課程、重視並認真投入課程內容與活動。 二、 對教師培養學生永續發展素養建議:注重並激勵學生各方面學習投入經驗、課程增加實際操作活動內容、未來課程內容設計增加培養學生對「批判思考能力」與「自我覺察能力」的提升。 三、 對未來永續發展素養相關研究,分別提出研究變項、研究對象與研究方法建議。Item 國中生校園經驗、道德疏離與人際負向互動行為之關係研究(2021) 蔡雯欣; Tsai, Wen-Hsin本研究旨在瞭解國中生校園經驗、道德疏離與人際負向互動行為之關係,使用問卷調查法之量化設計,以「國中生校園生活經驗調查問卷」為研究工具;量表分為個人背景、校園經驗、道德認知判斷與人際負向互動行為四個部分,其中個人背景變項包括生理性別、年級、家庭主要管教方式及父母親職業類別四個變項;校園經驗包含課業投入及人際互動兩個向度;道德疏離包括道德論證、婉轉標示、優勢比較、責任轉置、曲解結果、非人性化及責難歸因七個因素;人際負向互動行為包括言語霸凌、肢體霸凌、關係霸凌、性別霸凌、反擊型霸凌、網路霸凌六種霸凌行為。研究者以桃園市的公立國民中學學生為研究對象,抽樣採分層隨機抽樣的方式進行問卷調查,藉由文獻探討以及問卷調查結果,分別進行描述性統計、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分析、多元迴歸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量化分析,最後進行結果歸納,研究結果歸納如下:一、桃園市國中生之校園經驗屬中高程度;道德疏離屬中等偏低程度;人際負向互動行為屬中等偏低程度。二、在校園經驗上,不同年級、家庭主要管教方式及父母親職業類別的國中生具有顯著差異;在道德疏離上,不同父母親職業類別的國中生具有顯著差異;在人際負向互動行為上,不同生理性別、年級、家庭主要管教方式及父母親職業類別的國中生有部分達顯著差異。三、國中生的校園經驗與人際負向互動行為呈現低度負相關;道德疏離與人際負向互動行為呈現高度正相關。四、國中生的個人背景、校園經驗、道德疏離對人際負向互動行為具顯著的解釋力,解釋力為48.3%。本研究根據研究結果,對於預防學生出現人際負向互動行為的建議:一、對學校政策方面:(一)針對不同年級的國中生,給予不同的輔導策略。(二)辦理親職教育相關活動。(三)規劃道德認知判斷相關課程或活動。二、對國中教師方面:(一)加強班級經營,建立教師與學生間的良好關係。(二)經常給予學生支持與關懷。最後,對後續研究亦提出建議。Item 心流體驗理論應用於認真休閒之趨勢研究:以 2000 至 2020 年臺灣期刊論文為例(2021) 林思瑜; Lin, Szu-Yu本研究探討正向心理學代表性理論之一——心流體驗,應用於認真休閒之發展趨勢。本研究採內容分析法,建立篩選基準,篩列2000至2020年間44篇標的期刊,針對基本資料、研究議題、研究方法與研究建議等四大面向之類目進行編碼分析。分析後之趨勢概況顯示,活動類別以球類項、野外項為最多,關聯變項則以「涉入程度」頻次最高,「參與動機」次之。其中,絕大多數期刊採用量化研究法,僅1篇採質量混合,且統計方法以結構方程為最多。此外,不同活動類別之期刊,心流體驗之變項定位具有顯著差異。整體而言,與國際研究趨勢相比,國內研究者更傾向於採用量化研究法。建議未來研究者可根據本研究結果,依不同活動項目,探討心流體驗作為特定變項之影響;並建議回應國際趨勢,適當採用質性方法進行研究,加以釐清並詮釋認真休閒行為的本質與經驗脈絡。Item 國中教師工作壓力與自我效能之研究—以新北市三重區某國中為例(2021) 邱怡君; Chiu, Yi-Chun本研究旨在探討國中教師的工作壓力與自我效能之現況與關係,以及教師知覺工作壓力與自我效能之影響因素,以新北市三重區某國中109學年度之正式教師為研究對象,並根據本研究之結果提出建議,期許能協助國中教師更有效進行壓力調適與提升自我效能。 本研究以問卷調查法為主,半結構式訪談為輔,向新北市三重區某國中之正式教師進行普查,總計發出75份問卷,回收問卷共74份,有效問卷回收率為98.66%。研究者再立意取樣選取工作壓力感受分別為高等、中等和低等程度之教師共六位進行訪談,以更深入探討教師工作壓力與自我效能之影響因素。問卷所得資料以描述統計、Pearson積差相關等統計方法分析;訪談資料則以整理逐字稿、編碼分類等方式分析。本研究結果分述如下: 一、新北市三重區某國中教師的「整體工作壓力」呈現中高程度(M=3.30),其中以「工作負荷」構面壓力最大,以「人際關係」構面壓力最低。不同背景變項皆會讓新北市三重區某國中之教師感受到不同程度之工作壓力,其中以不同「擔任職務」和不同「學歷」之教師在工作壓力感受差別最大。 二、新北市三重區某國中教師的「整體自我效能」呈現高等程度(M=4.15),且「一般教育效能」高於「個人教學效能」。不同背景變項皆會讓新北市三重區某國中之教師感受到不同程度之自我效能,其中以不同「性別」和不同「任教領域」之教師在自我效能知覺差別最大。 三、新北市三重區某國中教師之「工作壓力」與「自我效能」整體之間存在低度正相關(r=.117)。整體工作壓力與自我效能各構面之間具有政相關;整體自我效能與工作負荷構面有正相關,與行政支持構面有負相關。 四、新北市三重區某國中教師之「工作壓力影響因素」為學校環境因素、教師個人因素、工作內容因素、教育環境改革因素和其他因素。新北市三重區某國中教師之「自我效能影響因素」為學校環境因素和教師個人因素。 最後,本研究根據上述研究結果提出相關建議,以供出教育行政機關、國中教師以及後續研究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