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74
Browse
125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身體活動健康促進方案介入庇護工場員工之成效探討(2023) 郭恩芸; Kuo, En-Yun隨著台灣庇護工場的發展到如今面臨不同的經營困境,包括庇護工場的定位爭議、如何協助身心障礙者轉銜、如何永續發展等。其中身心障礙者的健康是關鍵的影響因素,卻常常受到忽略,以致身體活動不足進而造成慢性疾病、提早老化、二度障礙等。因此,健康促進對身心障礙者來說是很重要的。研究顯示達到美國運動醫學學會於 2018 年訂定身體活動指南標準,每週從事 150 分鐘中等強度以上之有氧運動,有助於提升且維持良好的身體組成與功能性體適能。且任務導向的有氧運動可提高個案對訓練方案的服從度,進而達到更好的訓練效果,並從中獲得成就感幫助提升參與者的自我效能。自我效能有助於健康生活型態的維持,當個人感受到身體狀態與功能的提升,會影響其面對生活中遭遇困難的自我認知,隨之提升日常生活活動的勝任程度,最後改善整體的生活品質。本研究目的旨在探討身體活動健康促進方案對於庇護工場員工之身體組成、功能性體適能、自我效能與生活品質之成效。研究方法採用實驗研究法,以方便取樣的方式,選取一家庇護工場為實驗組,另一家庇護工場則為控制組,實驗組參與身體活動健康促進方案,透過動作類電玩遊戲,以活動任務為導向,進行為期十二週,每週三次,每次 50-60 分鐘的訓練,過程中會監測參與者的心律以確保運動強度達到中等以上,而控制組則維持原有的生活型態。結果參數包括功能性體適能(包括身體組成、肌力、心肺耐力、柔軟度、平衡能力與敏捷度)來了解身心障礙者生理層面的變化,其中身體組成包括體重、體脂率、軀幹、上肢、下肢分部位的骨骼肌率、身體質量指數和基礎代謝率,並藉由一般自我效能量表-中文版和台灣簡明版世界衛生組織生活品質問卷,進一步了解身心障礙者心理層面的變化,收集資料時間點包括:訓練前(前測)、訓練六週後(後測一)、訓練十二週後(後測二)。本研究共有 32 位參與者完成三次前後測評估(實驗組 16 位、控制組 16 位),使用 SPSS 23.0 中文版統計分析軟體進行數據分析,數據分析包含:獨立 T 檢定、卡方檢定、混合設計重複量數雙因子變異數分析,顯著水準為 p<.05。統計分析結果發現,本研究所設計的身體活動健康促進方案對於身體組成(體重和骨骼肌率)、肌肉力量、心肺耐力、動態平衡能力和自我效能有顯著的影響。若要建立健康的生活型態,達到促進健康並提升生活品質的目的,尚需提升身心障礙者的健康知能,加入飲食的控和作息的調整,未來之研究建議以複合式健康促進方案進一步探究身心障礙者的健康議題。Item 家屬對生涯轉銜資源認識於庇護性就業者老化生涯規劃之影響(2023) 王得瑋; Wang, Te-Wei隨著庇護性就業者年齡提升,其身體機能和障礙狀況可能隨之改變,同時,他們的父母也進入老年階段,形成「雙重老化」家庭。這樣的情況使得生涯規劃變得至關重要,過去研究發現家屬對於庇護性就業者生涯轉銜規劃較少,且經常感到焦慮。本研究以不確定性隨機變化模式為基礎,探討庇護性就業者家屬對於生涯轉銜資源的了解程度及協助庇護性就業者生涯轉銜規劃的情況,以了解庇護性就業者生涯轉銜資源對家屬協助庇護性就業者進行生涯規劃的影響,並建構家屬資源了解程度對生涯轉銜規劃的影響模式。本研究以問卷調查法進行,問卷係參考相關文獻後編制,包含「家屬對庇護性就業者生涯轉銜資源了解程度」、「家屬對庇護性就業者生涯轉銜資源規劃程度」、「家屬對於庇護性就業者生涯轉銜的不確定程度」、「家屬對於庇護性就業者生涯轉銜的焦慮程度」。邀請台北市及新北市28間庇護工場之就業者家屬填寫,回收202份有效問卷。透過SPSS 26與AMOS 23執行結構方程模式分析及驗證,得到下列研究結果:一、家屬對生涯轉銜各向度資源了解及規劃程度薄弱。二、不同家屬關係、教育程度之家屬對生涯轉銜資源了解程度有差異。三、不同家屬關係、教育程度、庇護性就業者工作內容之家屬對生涯轉銜資源規劃程度有差異。四、家屬對生涯轉銜資源的了解程度會提升其規劃程度。五、健康資源了解程度的提升會增加生涯轉銜的不確定感及焦慮感。六、社會資源規劃程度的提升會減少生涯轉銜的不確定感。文末本研究根據研究結果提出相關建議,包括:專業人員應提早協助家屬了解庇護性就業者的生涯特性及需求,並提供生涯轉銜資源;政府應建立資源宣導的管道和增加資源的可及性。未來研究建議進行介入性研究,聚焦中高齡庇護性就業者家屬,此外,可以納入家屬個人特質及經驗對庇護性就業者生涯轉銜的影響,並使用重復量數分析深入探討資源了解及規劃程度的變化。Item 客製化三維列印鞋墊對於扁平足者平衡及行走功能之成效(2024) 彭淑敏; Peng, Shu-Min扁平足(Flat foot)是一種會影響到日常功能行走表現的一種診斷之一,這個診斷可能會造成足部疼痛,步態異常,也可能會影響到平衡與協調能力,間接影響其他骨骼相關疾病,而根據生物力學原理,鞋墊可減少變形,預防或治療腳和下肢的疾病,但礙於特製鞋墊單價都過於高,使扁平足個案卻步。此研究是想藉由3D列印其特性特別適合應用於小量客製化的需求,能針對各種困難的情境做出相應的設計,因此將運用3D列印材質可塑性,與成本效益的可行性,且結合所學領域專業,依照受試者行走習慣量身打造個別化鞋墊。本研究採取準實驗研究設計,取扁平足的人穿著長時間3D列印鞋墊為實驗組,而對照組為穿3D列印鞋墊短時間的的扁平足個案,探討十二週日常生活對於兩組不同鞋墊之動作影響。課程開始前一週,實驗組與對照組皆進行動作評估前側,且實驗組會先採取足模來製作3D列印鞋墊;實驗期間兩組皆參與功能性動作介入;第九週,則對實驗組與對照組進行動作訓練評估後測,以無母數檢定Kruskal-Wallis考驗實驗組與對照組之動作精煉度。本研究結論如下: 一、 本研究探討3D列印技術適合個別化設計與發展鞋墊,在第二三四趾骨區域壓力達到統計上的顯著下降。 二、 扁平足個案使用3D列印鞋墊走路速度有提升且有顯著上的差異。 穿著個別化定製鞋是可幫助改變足底壓力異常分佈的最常見方法。 三、 扁平足受試者使用3D列印鞋墊的平衡成效,其研究結果部分個案表示3D列印鞋墊可提升其平衡能力,但全體前後平均未達顯著差異。 研究除了數據分析外,最終依據研究結果提供未來研究相關研究執行及相關建議。Item 個別化設計發展3D列印輔具於高中自閉症學生食物製備課程方案之功能表現與滿意度評估(2024) 范姜葵; FAN JIANG, Kuei自閉症學生除了在溝通、社會互動能力有困難,亦存在運動缺損問題。精細動作及粗大動作表現,皆有落後同年齡者的情況,亦有可能影響其日常生活工具之操作。根據統計顯示,高中階段之自閉症學生,選讀餐飲服務科的人數為大宗。餐飲服務科之學習內容,即包含切割食材,研究者亦發現,部分自閉症學生在操作刀具上,有動作不流暢的情形。然而,目前較少有研究,針對自閉症學生需求,發展相關輔具,以確認個別化設計輔具,對於自閉症學生切割食材表現之影響。其中3D列印技術之特性,即能在較低的成本下,發展個別化設計輔具。故本研究欲使用3D列印技術,針對高中自閉症學生之需求,發展個別化設計發展刀具握柄。研究方法則採單一個案研究法之交替介入實驗設計,建立3D列印技術個別化設計刀具握柄之發展流程,並確認自閉症學生切割食材之功能表現與滿意度為何,其中功能表現,係指學生切菜速度及切菜品質之表現。實驗約耗時2個月,3D列印刀具握柄歷經5次的調整,而實驗結果表示:一、3D列印列印技術能應用於發展個別化設計刀具握柄。二、自閉症學生使用3D列印刀具握柄能提升其切菜速度。三、評估切菜品質時,受試者出現天花板效應,故較難評斷自閉症學生使用3D列印刀具握柄對於切菜品質的影響。研究者推測為實驗設計中之輔助線設計影響所致。四、自閉症學生對於使用3D列印刀具握柄的滿意度,於各項度皆為「極滿意」,具正向態度。本研究針對研究對象、研究工具、研究設計,以及3D列印刀具之設計提出建議,供未來相關研究者作為參考。期待3D列印技術能更廣泛應用於不同身心障礙者之輔具發展。Item 探索星世界:線上形式幼教教師自閉症去污名方案之歷程與成效研究(2024) 洪毓翎; Hung, Yu-Ling污名經常來自於對一個族群的誤解。因為自閉症學生與神經典型學生截然不同的思考與行為模式,幼教教師在訓練不足的狀況下,對於自閉症的不理解可能造成自閉症污名。本研究根據文獻設計方案,以準實驗研究設計佐以質性紀錄探究線上形式課程之去自閉症污名成效與歷程,實際招募實驗組17名、控制組15名年滿20歲之職前或在職年資5年內幼教教師,以每週一次1.5小時、共四次之線上同步學習課程,提供參與者自閉症相關知識、討論情緒行為之處理策略,以及分享實務經驗與看法,並透過課程活動引導參與者從不同角度思考,扭轉對自閉症的刻板印象。研究者以線上問卷搜集量化資料,以訪談、每次介入之討論與回饋和問卷中的問答題收集質性資料。為回答研究問題,研究者以獨立樣本t檢定檢驗兩組前測分數與前後測進步量,並以成對樣本t檢定檢驗實驗組前後測分數。使用內容分析法進行質性資料分析,由研究者與協同編碼者共同進行編碼,若有疑義則與指導教授討論、釐清;部分質性資料以計量方式進行量化處理,比較兩組差異。本研究成效與歷程如下:1.自閉症知識與了解的提升:線上學習方案顯著提升實驗組的自閉症知識程度,但仍有兩個迷思需加強釐清:認為早期創傷經驗為自閉症成因,以及超過半數的自閉症者合併智能障礙。雖然前測問卷結果顯示兩組參與者大多知道自閉症者的行為表現,但透過訪談可知其對自閉症者行為背後的原因並不清楚而有刻板印象,或不知道如何應對;實驗組經介入後,理解可能造成情緒行為的原因,進而表示能夠包容,並能找到對應策略。2.態度與信心的正向改變:線上學習方案為實驗組對自閉症學生的態度帶來正向改變,從部分拒絕轉為接納。雖然仍對自閉症學生的表現感到困擾,但應對時更有信心,且能正向看待自閉症學生之特質,將之轉化為引導自閉症學生參與學習、生活自理或社會互動。實驗組在個別化策略中能善用視覺與口語提示,甚至能將策略融入團體規範中,使其他學生亦能獲益。3.行為的積極正向支持:線上學習方案對實驗組應對自閉症學生的行為帶來正向改變,參與者多願意調整作法且能採用更有彈性的應對策略,面對自閉症學生與其他學生之衝突具備前事預防概念。4.給方案的正向回饋:實驗組參與者肯定線上學習方案提供之課程內容、多元且彈性的參與方式、使用影片、以常見情境為例進行討論,以及每次介入以反思作為結尾。Item 桌遊訓練對慢性精神疾病患者影響之研究(2023) 朱健銓; Chu, Chien-Chuan慢性精神疾病為21世紀造成失能的前十大主因,在目前台灣的精神醫療模式中,除了用餐、睡覺、盥洗等基本自我照顧之日常生活活動、藥物治療及心理治療外,於精神科病房亦有透過治療性活動來改善慢性精神疾病患者的心智功能、功能性行為、活動參與動機及動作與平衡功能。桌遊訓練亦為一種治療性活動,目前大多被運用在第一類智能障礙及失智症長者的治療性活動上,且在部分心智功能及社交技巧方面的改善有所成效,然而卻較少有文獻探討使用桌遊運用在同屬於第一類障礙的慢性精神疾病患者心智功能、功能性行為、活動參與動機及動作與平衡功能的改善狀況。本研究採方便取樣(Convenience Sampling)的方式來探討桌遊訓練對慢性精神疾病患者之影響,研究者先從本院精神科醫師轉介之個案依篩選準則選出合格目標族群,共計44名研究參與者,其中實驗組21名,控制組23名。研究參與者於接受訓練前先完成前測,前測完成後實驗組研究參與者除接受一般病房常規訓練活動外,亦同時接受桌遊訓練,控制組則僅參與一般病房常規訓練活動。實驗組之訓練時間為8週,每週3次,每次60分鐘。兩組於訓練完成後,均需接受後測及於3個月後進行追蹤測驗,並將前後測及追蹤測驗結果作統計分析,以探討桌遊訓練對研究參與者之影響。研究結果顯示,慢性精神疾病個案參與桌遊訓練後在心智功能、活動參與動機、功能性行為及動作與平衡功能皆有改善。其中,在記憶力、注意力、執行功能、功能性行為(包含:合作與個人表現、工作習慣與品質及社交等)、活動參與動機、起立計時走皆達顯著的改善成效,而參與一般常規訓練活動之慢性精神疾病個案在上述項目亦有部分改善,然改善效果不如實驗組。此外,兩組在功能性伸臂測驗兩組皆呈現退步顯著狀態,但實驗組的退步速度較為緩慢,可能與認知功能有部分明顯改善,有助於功能性伸臂表現維持有關。以上結果顯示,桌遊訓練亦可運用在慢性精神疾病患者治療性活動上,以提供較佳之治療成效,維持個案健康及減緩退化。未來,建議後續之研究可以做更廣泛及研究時間更久之收案,使其研究成果能夠推論至其他區域及不同診斷之精神疾病患者,能夠更確認使用桌遊訓練治療團體介入成效。Item 動物輔助治療介入物質使用障礙者之效益─以成年毒品受刑人為例(2024) 官郁芬; Kuan, Yu-Fen近年來,臺灣的矯正、醫療與社福系統投入大量心力在毒品的預防與藥癮治療。毒品對個人的影響,不僅是生理上的傷害,更需要關注其對心理的危害。而心理健康與自我效能,是戒癮過程中至關重要的因素,同時也是受刑人復歸社會的重要預測因子之一。由於,毒品受刑人同時有成癮者、被監禁者的雙重身分,因此,改善心理健康與提升自我效能,應該成為毒品處遇目標的重點之一。許多國內外研究指出,動物輔助介入對人的生理、心理、社會與靈性帶來積極正面的影響,且已有國外監所成功將動物輔助介入納入處遇計畫,並觀察到明顯成效。不過,多數研究的輔助動物皆為犬隻,對於帶馬匹進入監所的探索有限,而馬匹獨有的特性可能可以在介入過程中,帶來不同的互動樣貌與效果。本研究旨在探究除了現有的藥癮治療方式外,動物輔助治療能否提升毒品受刑人的心理健康與自我效能。研究對象為監所毒品處遇計畫中,自願參與且年齡介於20-65歲的男性毒品受刑人。採類實驗研究設計,使用成人心理健康量表、貝克絕望感量表、心理幸福感量表簡式中文版、中文版心自我效能量表,以及質性觀察紀錄,呈現參與者在介入前後三次評估中,心理健康與自我效能的變化。動物輔助治療介入方案,為期八週,每週一次,一次1.5小時,團體人數為13-15人,每次團體皆有明確的目標與架構。使用SPSS 23.0中文版進行數據分析,分析方法為重複量數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混合設計二因子變異數分析,顯著水準為p<.05。 本研究共有35位毒品受刑人參與並完成三次評估。統計結果顯示,介入後毒品受刑人的整體心理健康和自我效能有顯著的改善與提升。此外,對總刑期短、初次使用毒品年齡較大、施用毒品長達年數介於11-20年的參與者,介入的影響更加明顯。研究結論是動物輔助治療,不僅有改善心理健康與提升自我效能,還有助於自我覺察、情緒穩定、衝動控制、責任感和同理心的培養,同時改善監所氛圍與互動模式,這些改變為毒品受刑人帶來重要且有效的幫助,但因為研究參與者特質的控制困難,結果顯示這些效果有許多的個別差異,因此須將個別差異納入考量,並期盼未來國內各監所,可將長期、常態性的動物輔助治療介入方案納入處遇計畫中。最後,建議未來研究,可針對不同性別的毒品受刑人,其在情緒管理、情緒穩定度、人際互動和社會適應,作進一步的探討。Item 留任意願影響因素之探討─以雙北市就業服務員為例(2023) 陳雅雯; Chen, Ya-Wen我國發展職業重建就業服務已有二十多年的時間,而身心障礙者職業重建服務體系以就業服務人員所占人數最多,但因就業服務員的流動率甚大,各服務機構仍為徵求不到適合之人員備感困擾,過去文獻多探討就業服務員之離職傾向與職業倦怠之議題,較少文獻以正向方式探討如何讓就業服務員能夠留任之議題,為解決此一人才不足與專業傳承問題,本研究目的即在探討就業服務員留任因素,以期能提供目前現有職業重建專業人員培育制度及各用人組織在進行選用育留人才之參考依據。本研究採問卷調查法,以自編「就業服務員留任影響因素問卷」為研究工具進行調查。研究對象以雙北市就業服務員為主要對象,共發放245份問卷,回收有效問卷106份。以描述性統計、卡方檢定、雙因子獨立樣本ANOVA及多元迴歸方式了解就業服務員在雙因子理論中(包含:激勵因子、保健因子)對於留任意願之影響性。研究結果顯示,庇護性就業服務員與支持性就業服務員在留任意願上沒有顯著差異,而從多元迴歸統計方式了解到不論對於留任因素同意程度為何,支持性就業服務員願意持續留任的意願稍低於庇護性就服務員;在雙因子理論中的保健因子對於就業服務員留任意願有較高預測力,顯示若能提供完善與適切之保健因子(包含:薪酬、人際關係、工作環境及組織制度),則有助於提高就業服務員之留任意願。此研究結果可提供與就業服務單位及政府部門在制定相關法規或制度時可參考使用。Item 桌上遊戲應用於高職智能障礙學生職業知識教學之探究(2022) 陳靖宜; Chen, Ching-Yi近年興起的遊戲式學習,不少研究指出遊戲式學習有助於提升研究參與者的學習成效、動機等效益,其中桌上遊戲在遊戲規則、時間、參與人數等亦有著高度彈性之優點,非常適合運用於教學現場。但目前較少針對職業教育相關課程進行遊戲式學習之教學,及為智能障礙學生設計一套職業教育桌上遊戲。因此,本研究以市面上現有的桌上遊戲118人力銀行,進行牌卡的修改與遊戲機制的調整,以符合智能障礙學生遊玩的桌上遊戲來作為教學媒材,並探究其學習成效、心流經驗、學習動機、遊戲接受度,及學習行為模式之表現。本研究採用準實驗設計,研究對象為32名臺灣北部兩所就讀於高職的智能障礙學生並分為實驗組和控制組各16名。實驗組採遊戲式學習,控制組則接受一般講授方式,以進行各兩節職業知識教學。從統計分析之研究結果,可歸納以下四點:一、針對智能障礙學生之學習特質所設計的教學活動,亦有助於提升其學習成效並產生正向情意表現。二、遊戲式學習有助於促進職智能障礙學生的學習動機、心流經驗並可降低其分心行為之比率。三、智能障礙學生對於本研究所使用的「職業教育桌上遊戲」具有極高之接受度,亦顯示該桌上遊戲具備有用性、易用性及遊戲元素之三大向度之機制。四、在依變項學習成效-後測、學習成效-延宕後測、心流經驗、學習動機、遊戲接受度中,除學習成效-延宕後測和心流經驗無顯著相關,其他變項彼此皆為顯著正相關。從序列分析結果探討實驗組的學習行為模式,可歸納以下三點:一、遊戲式學習提供智能障礙學生主動嘗試多元學習方法(如:牌卡文字線索、牌卡圖案線索、影片線索、知識討論、策略討論等學習方式)之機會。二、高學習成效組會出現反思討論的行為表現,而低學習成效組的學習效益較為不佳。三、高心流經驗組相較於低心流經驗組,更傾向嘗試多種策略答題,如:持續知識討論、知識討論轉換至策略討論、策略討論轉換牌卡操作,且高心流經驗組在分心後,仍可回到活動知識上繼續討論。針對相關障礙特質所設計的教學活動是有助於提升智能障礙學生的學習成效,加上遊戲式學習與同儕協作機制的優點,可引發智能障礙者的學習動機、與同儕互動交流、正向情意產生、多元策略嘗試與反思等較為積極的學習行為與表現。此外,本研究也提出教學實務、未來研究之相關建議。Item 年輕型失智症重返職場之歷程(2022) 高彥婷; Kao, Yen-Ting本研究使用質性研究,探討年輕型失智症重返職場之歷程,研究中採訪了三位罹患年輕型失智症、接受職務再設計、目前仍在原職場或新職場就業的個案以及三位個案之家屬。三位個案分別為兩位男性,一位女性,個案家屬除為日常照顧者外,其中兩位也是個案在職場的同事。本研究採用個別訪談法,先以敘事訪談的方向與研究參與者進行訪談,再加以個案的職業輔導評量報告、職務再設計等報告資料,加以分析研究結果並進行討論。研究結果顯示,年輕型失智症個案在罹病後其能力與特質會產生變化,包含認知能力改變、溝通社交表達困難、情緒起伏變動等,進而影響其工作能力與效率。研究參與者透過職業重建服務,對個案進行工作內容調整及職務再設計,並在家人支持與陪伴下重返職場。另就研究結果,本研究對於研究過程中的限制,亦分別提出相關的建議。關鍵字:年輕型失智症、重返職場、職業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