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大台灣史學報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47
Browse
5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戰後臺灣醫師赴日本無醫村行醫資料調查(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灣史研究所, 2019-12-??) 范燕秋; Yen-Chiou FanItem 1960 年代樂生院醫療實驗事件、創傷與病患抗爭史(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灣史研究所, 2015-12-??) 范燕秋; Yen-Chiou Fan1960年代中期,樂生院與美國海軍第二醫學研究所合作執行一項醫療研究,為住院患者施行實驗性醫療注射。但實驗醫療執行半年之後,受試者出現身體各種副作用,造成嚴重的身體創傷。1966年7月,受試者在無法承受痛苦的情況下,發起集體請願、抗議,經院方採取各種安撫措施,才壓制患者集體的抗爭行動。本文探討此一醫療實驗事件的原委,採取以患者為中心的研究取向,首先分析該事件發生的背景因素,以及患者集體抗爭的意義及影響。其次,就晚近樂生院保留運動,分析院民如何將該事件轉化為其運動抗爭的資本。Item 從機構隔離至在地門診治療-以澎湖地區癩病防治為例(1930-1990)(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灣史研究所, 2013-12-??) 范燕秋; Yen-Chiou Fan在臺灣近代史上,澎湖島以「癩病」流行地為官方所注意。日本治臺時期,當殖民政府展開癩病調查之後,澎湖島癩病流行問題,隨即為官方所注意。1930年,臺灣總督府設置癩療養所樂生院,展開癩病隔離管控;至1945年為止,樂生院收容隔離患者的來源,澎湖廳患者人數比例居於高位。1945年二次大戰之後,伴隨癩病政策轉型的展開,澎湖地方癩病管控開始有所轉變。1950年代美援衛生計畫展開之後,教會組織臺灣痲瘋救濟協會的美籍醫師厚士瑞(Dr. Richard Hofstra)及護士白寶珠(Miss Marjorie Bly)前往澎湖,展開一項地方門診醫療的試驗性計畫,隨即創設地方門診治療所-馬公特別皮膚科診療所。自此,馬公特別皮膚科診所不僅是教會醫療在澎湖的典範,也是戰後臺灣漢生病政策轉型的範例。Item 從機構隔離至在地門診治療-以澎湖地區癩病防治為例(1930-1990)(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灣史研究所, 2013-12-??) 范燕秋; Yen-Chiou Fan在臺灣近代史上,澎湖島以「癩病」流行地為官方所注意。日本治臺時期,當殖民政府展開癩病調查之後,澎湖島癩病流行問題,隨即為官方所注意。1930年,臺灣總督府設置癩療養所樂生院,展開癩病隔離管控;至1945年為止,樂生院收容隔離患者的來源,澎湖廳患者人數比例居於高位。1945年二次大戰之後,伴隨癩病政策轉型的展開,澎湖地方癩病管控開始有所轉變。1950年代美援衛生計畫展開之後,教會組織臺灣痲瘋救濟協會的美籍醫師厚士瑞(Dr. Richard Hofstra)及護士白寶珠(Miss Marjorie Bly)前往澎湖,展開一項地方門診醫療的試驗性計畫,隨即創設地方門診治療所-馬公特別皮膚科診療所。自此,馬公特別皮膚科診所不僅是教會醫療在澎湖的典範,也是戰後臺灣漢生病政策轉型的範例。Item 日治初期的臺灣博物學會──日本博物學家與臺灣自然史的建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灣史研究所, 2012-12-??) 范燕秋; Yen-Chiou Fan本文探討日治初期日本博物學家在臺灣所展開的學術調查,為何及如何形成臺灣博物學會組織。為探討日治初期臺灣博物學發展,本文重視日本明治維新之後的博物學發展,以及十九世紀以來西方博物學發展的關連。西方近代博物學調查活動與帝國殖民經營有密切關係,對於當時亞洲唯一的帝國主義國家日本而言也不例外,博物學或科學調查同樣運用於殖民擴張或殖民地經營。本文副標「臺灣自然史的建構」,用意在提醒:現在我們習以為常的臺灣自然環境知識,實際蘊藏戰前殖民時期自然科學調查研究的歷史;這部分知識歷經從原有的模糊未知,歷經紀錄、描繪、論述、書寫等知識生產的過程,「建構」即為表述這個殖民科學發展的歷史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