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大台灣史學報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47
Browse
2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日治時期臺灣「細菌檢查」處所發展初探(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灣史研究所, 2013-12-??) 沈佳姍; Chia-San Shen19世紀後半葉顯微鏡、細菌理論和實驗室的興起和盛行,是一個全球交互影響的過程。此時正值清末和日本治臺時期。各先行研究已多論述細菌學知識在日治臺灣下的應用與推展,但對專門檢驗機構成立與分布的認識不多,而此也是衡量近代衛生、評量細菌學在一地區發展程度的一項重要指標。本文即是研究日治臺灣時期定制式公立細菌檢驗機構的建立過程,論述細菌檢查機構在臺灣的建置時地與特色、使之產生或發生變化的原因,以及從專門機構建置質量的角度呈現細菌學在臺灣的拓展歷程。結果發現,臺灣在1900年前後,已在臺北、基隆、臺中、嘉義等處,因海港檢疫、首都、防疫等原因而設立細菌檢驗室;集中在大臺北地區,業務與防治鼠疫密切相關。1910和1920年代,細菌檢查室所再興起一波改制、建設或擴大規模潮。到1920年代中期前,臺灣西部五州均已設置細菌檢查室所,其中臺北州的規模最大。影響此發展的主因,包括歐洲戰爭後的臺日地方行政制度修改、地方自主權力提升、各種跨國性疫情發生、日本內地的傳染病預防法調整以及頒告廳府縣衛生職員制。1930年代後,細菌檢查室所的建設集中在高雄和東部的宜花東。故從區域來看,細菌檢查單位在臺灣的設置是以北臺灣為重,而後再擴及南臺灣和東臺灣;1930年代前已普及於臺灣東西南北各地。其間,細菌檢驗員有多面向的移動任職或交流,加速了專業技術和知識的流通。建置地點常有官廳等建物內的衛生部兼含細菌檢查室/所與海港檢疫所,甚至再兼藥物或瘧疾檢驗室等等的空間共用和機構群聚現象。Item 日治時期臺灣「細菌檢查」處所發展初探(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灣史研究所, 2013-12-??) 沈佳姍; Chia-San Shen19世紀後半葉顯微鏡、細菌理論和實驗室的興起和盛行,是一個全球交互影響的過程。此時正值清末和日本治臺時期。各先行研究已多論述細菌學知識在日治臺灣下的應用與推展,但對專門檢驗機構成立與分布的認識不多,而此也是衡量近代衛生、評量細菌學在一地區發展程度的一項重要指標。本文即是研究日治臺灣時期定制式公立細菌檢驗機構的建立過程,論述細菌檢查機構在臺灣的建置時地與特色、使之產生或發生變化的原因,以及從專門機構建置質量的角度呈現細菌學在臺灣的拓展歷程。結果發現,臺灣在1900年前後,已在臺北、基隆、臺中、嘉義等處,因海港檢疫、首都、防疫等原因而設立細菌檢驗室;集中在大臺北地區,業務與防治鼠疫密切相關。1910和1920年代,細菌檢查室所再興起一波改制、建設或擴大規模潮。到1920年代中期前,臺灣西部五州均已設置細菌檢查室所,其中臺北州的規模最大。影響此發展的主因,包括歐洲戰爭後的臺日地方行政制度修改、地方自主權力提升、各種跨國性疫情發生、日本內地的傳染病預防法調整以及頒告廳府縣衛生職員制。1930年代後,細菌檢查室所的建設集中在高雄和東部的宜花東。故從區域來看,細菌檢查單位在臺灣的設置是以北臺灣為重,而後再擴及南臺灣和東臺灣;1930年代前已普及於臺灣東西南北各地。其間,細菌檢驗員有多面向的移動任職或交流,加速了專業技術和知識的流通。建置地點常有官廳等建物內的衛生部兼含細菌檢查室/所與海港檢疫所,甚至再兼藥物或瘧疾檢驗室等等的空間共用和機構群聚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