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大台灣史學報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47
Browse
Item 日治時期的臺灣⾼等⼥學校學生與臨海教育(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灣史研究所, 2018-12-??) 林玫君; Mei-Chun Lin大正年間,開始流行於女學生間的臨海教育,是透過居於海濱附近的建築物,在師長的指導下共學、共食、共寢,實踐規律課表,進行日本泳法的動態游泳活動和涵養智識的靜態學科複習。這種透過集團生活實施的戶外教育,並非臺灣自然生成,而是日本殖民者因應熱帶地「風土馴化」的憂慮,進而強勢實施的。女學生開始學習游泳和進入海水浴場,實非線性的歷史發展過程,教育單位因應女學校規則、游泳池建設以及多種殖民意圖而來,形塑出複雜且多重的特殊面貌。尤其是臨海教育採取傳統的日本泳法,是適應不同水(海)域環境而發展出來的泳法,其特色是頭位於水面上,以便認清視野內的海面狀況和波峰的形狀,此種注意風浪特性加以應對的泳法,實用性很高,頗能對應臨海教育安排學科學習的實學思想之落實。參與的日臺籍女學生回應雖然不多,但她們對於臨海教育充滿著新鮮感,對觀看周遭的海岸地理環境產生好奇,多半持著正面看法。日治時期臨海教育從制度化的教育體制開始,不僅是夏期休養之道,更是一個鍛鍊體格、愛鄉愛土和教養品德的多元場域,頗有「德、智、體」三育並進之意涵,恰當地傳遞出健康、鍛鍊、避暑、實學、文明、帝國等多元的殖民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