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79
Browse
2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輔導志工經驗學習與專業養成研究-以「張老師」基金會台北分事務所為例(2012) 楊菁菁本研究旨在探討「張老師」基金會台北分事務所的輔導志工經驗學習及專業養成的關係。本研究邀請四位於「張老師」基金會台北分事務所服務的輔導志工為訪談對象,每位研究參與者接受1~2次,每次約60~80分鐘的深度訪談。本研究採質性研究的現象學取向分析訪談逐字稿,以瞭解輔導志工在服務過程中的經驗、輔導志工的經驗學習,以及輔導志工的經驗與專業養成的關係。研究結果如下: 一、四位輔導志工在「張老師」基金會台北分事務所的服務經驗各具獨特性,其共通性為:輔導志工之間為支持性、知識性的團隊;在提供專業服務時,有輔導志工角色的權責限制等。 二、輔導志工服務的歷程,都會透過具體經驗,進入反思階段,並有深層的內在轉化,融合新的領悟後,應用於接案。雖然在學習的過程,個人的經驗學習軌跡不同,但都涉及價值觀的轉化,發現在專業養成的過程中,除了理論技巧等外部的學習,最重要的還是個人內在的轉變,以及這轉變帶來的影響。 三、輔導志工的經驗在專業養成中可以分為反思階段、轉化的自我與意願階段,以及應用階段,並有不同的學習面向。 (一)當遇到具體經驗,尤其是接案經驗時,輔導志工通常會先回到志工的角色針對事件回應,等事件處理完畢或暫時安排妥當時,才會充分的經驗到自己內在的狀況。 (二)在反思階段,大部分的感知及覺察是屬於個人層面,如:價值觀及信念、生命議題,或個人理論技巧學習等,也是個人原有信念框架鬆動的開端。 (三)承接反思階段的反思面向,轉化的自我與意願階段中,主要也是對個人價值觀、生命議題,或個人對志工角色定的轉化及澄清,此時必須放下對既有信念的執著,接納新的信念並與自我融合。 (四)既有信念與新經驗透過轉化融合後,個人就會對自己、個案、關係,或外在環境等有新的領悟,伴隨著新情緒及新反應,形成新的具體經驗,由此不斷循。 本研究針對上述結果加以討論,並提供若干建議作為諮商心理實務工作者及未來研究的參考。Item 瀕死照顧者之經驗學習及其生命意義之探討-以「印度垂死之家」臺灣志工為例(2009) 周珮祺; CHOU,PEI-CHI本研究旨在探討瀕死照顧者對於生命價值的體驗,並從瀕臨生死處境的經驗事物中對生命意義感是否有經觀點轉化過程而產生改變,進而形塑個人對生命以及生活實踐的態度。以質化研究取向進行「印度垂死之家」的9位台灣志工的經驗學習及生命意義的研究,瞭解他們對死亡的體悟與生命意義感的轉變歷程,就研究發現分述如下: 一、「由死觀生」-瀕死照顧與死亡教育 二、終極意義與人的靈性發展 三、非正式與偶發學習 相關文獻檢閱、訪談及研究資料分析之後,本研究據此提出有關「死亡教育」與成人學習相關議題的具體建議,分述如下: 一、成人教育者與死亡教育 二、專業發展不可忽略的向度-靈性與生命意義 三、成人的非正式與偶發學習 (一)透過敘事研究瞭解非正式與偶發學習 (二)教學方式的多樣性 (三)促進經驗中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