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13858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3 of 3
  • Item
    【雲門‧九歌】之文創創意商品開發創作研究
    (2012) 陳小英; CHEN, HSIAO-YING
    文化創意產業市場中的文創創意商品,不論是國內外的視覺藝術或是藝術團體,產值都是急速擴張,對於藝術團體而言,如果能讓衍生商品更具特色加以創意包裝,長年下來能為這藝術團體帶來可觀之非票房收益。本創作研究將探討雲門九歌之文創商品,以了解賦予文化內涵的創意商品與消費者互動所創造出來的品牌價值。期待研究結果能提供台灣表演藝術團體在文創創意商品的開發之參考。全文內容共分五章:第一章前言,敘述研究動機與目的、研究範圍與方法以及整體創作架構;第二章為相關學理與文獻分析,運用木刻版畫學理論說明,並探討木刻版畫圖像發展與獨特風格;國外表演藝術文化創意商品分析意義整理,最為後續商品開發之依據;第三章則是【雲門‧九歌】相關分析,以了解【雲門‧九歌】之特色,分析【雲門‧九歌】的優缺點,進一步作為擬定本創作目標與方向,並付諸於創作理念之中;第四章將【雲門‧九歌】創作說明與歷程,分析歸納與詮釋,規劃新的方向與定位,藉由商品開發說明與方向以驗證本創作論述;第五章為結論與建議。本設計創作研究之具體研究價值,在於角色的轉換為創意商品展現具有祈福、開運及創意的特色文創商品,商品加入文化識別是具有更高價值,文創商品的新觀點、獨特風格有助於增加團體之形象及商品販售與發展。
  • Item
    台北市艋舺服飾商圈產業群聚之研究
    (2012) 姚丹鳳; Phoenix Yao
    在工業革命時代,產品需大量生產製造的過程,為追求利潤時,常運用上、中、下游的垂直群聚效益,或同業間關係網絡以降低成本增加自身的競爭優勢。20世紀是知識發達與資訊爆炸的時代,KNOW-HOW與科技創新的專業知識,往往成為企業決勝的關鍵與獲利指數。在甫進入21世紀初期,美國蘋果產品與電影工業的經濟現象,預言了未來產品的經濟獲利曲線-好設計就是好生意、文化是門好生意。 在全球化的經濟浪潮衝擊下,「文化創意產業」莫不成為各國爭相發展的關鍵產業。文創產品運用文化、知識、設計、科技、創新等元素,為產品創造出高經濟附加價值,因其產品的利潤與價值,非唯一取擇低廉的製造成本,常因是商品其自身創新的特殊性、設計美感、稀少性而產生的經濟上的價值。 台灣的紡織業與成衣的加工業,曾為台灣產業創造經濟上的驕傲,為台灣賺取大量外匯,成為傳統產業的龍頭,然隨者中國大陸以低廉的勞工成本的優勢成為世界的代工廠,曾經為台灣國內服飾產業的四大商圈之一的艋舺(大理)服飾商圈,也因著台灣服飾產業的沒落及鐵路地下化而一蹶不振。 近年,中央及地方政府透過「MIT時尚創作基地」專案合作與環境改造計畫,提振艋舺服飾商圈產品品質與產業群聚功能,並期望結合商圈鄰近在地如龍山寺、青山宮、剝皮寮、青草巷等文化資產及觀光美食,形塑成臺北市特色的文創產業群聚。 本研究將根據後現代消費型態的特性與Porter鑽石理論以質性的研究方法檢視本研究個案的群聚現況與效益,並藉由韓國東大門與中國虎門國外案例的探析,以提供本研究個案未來發展的參考。
  • Item
    兩岸文化創意產業群聚個案比較研究-以台北中山雙連聚落與上海田子坊為例
    (2010) 何友齡
    自1980年代歐美的城市復興浪潮以來,以文化創意群聚來帶動區域以及產業發展的方向,普遍獲得各國重視。聯合國於2008年發布第一份創意經濟報告,即將打造創意群聚列為創意經濟政策的選項之一。 事實上,文化創意的群聚除了人為刻意形塑,更有不少自發形成的類型,尤其是在大城市裡形成的群聚,若與城市的文化特色結合,往往具有難以複製的魅力。海峽兩岸近年來皆積極推動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故本研究選擇兩個自發形成的文化創意群聚個案-台北中山雙連聚落與上海田子坊,藉由比較兩個群聚的內涵與形成原因,探究城市環境與政府政策對群聚有何影響,並且提出政策建言。 本研究採用質性研究法進行個案比較,資料蒐集方式以文獻分析、深度訪談十四家業者為主,觀察法為輔。研究結論包括:一、影響城市文化創意群聚自發形成的兩個重要因素為文化地景與租金成本;二、城市環境是文化創意工作者選擇地點時的重要考量;三、自發形成的群聚受政策影響程度低。本研究同時提出三點政策建言:一、政府應重視在地文化創意工作者的意見;二、各部門必須有效合作;三、協助社區維持文化創意聚集地的地方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