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13858
Browse
7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戲說情愛–秦秀珠水墨京劇人物畫創作論述(2024) 秦秀珠; Chin, Hsiu-Chu本論文「戲說情愛」主要針對戲曲中愛情的描寫,擷取六個經典的名劇,為主要的研究與創作。「戲說」有二個內涵,一是代表說的京戲,二是遊戲之說,來反映和傳達愛情的主題。因此當筆者走入劇場,去看戲、聽戲,才發現戲曲是人間瑰寶,給人以一種高雅精緻的藝術享受,大飽眼耳之福,讓人融入劇中情境,可為情而死,為情而生,為情而活,是如何曲折離奇,又如此深情絕美,如此扣人心弦,如此情真情致,這份情愛穿越陰陽,傳誦古今,有情人終成眷屬。更有悲壯絕望殉情,此恨綿綿無絕期 ,期待來世再重逢, 這些都要有多大熱情和勇氣。筆者由此獲得大量創作的題材與靈感,轉化為心中意象,再以水墨創作為基礎,把傳統水墨與現代水墨創作的技法相互融合與創新,呈現水墨畫不同的風格,來豐富我們對這些經典戲曲的認識。本論文架構共分五章分別為:第一章:緒論,內容包括研究動機與目的、研究內容與範圍、研究方法、名詞釋義;第二章:京劇的情愛美學探析,戲說京劇的情愛劇情的寓意、京劇的生旦淨丑、兩岸藝術家京劇畫作之分析;第三章:「戲說情愛」創作理念與實踐,進一步說明創作理念、創作實踐;第四章:創作作品解析與創作過程,序曲與六大經典戲曲系列;第五章:結論,創作省思與未來展望。京戲在世界劇壇上獨樹一幟,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和獨特的美學特徵。具有寫實性、寫意性、虛擬性;與現代繪畫寫實、寫意、抽象不謀而和,二者有異曲同工之妙,都在傳統中求新求變。此次京戲繪畫創作研究中將中華民族最高雅、內涵最豐富的戲劇藝術,用水墨人物創作作品,呈現出新的視覺語言,希望能為這個時代的戲曲創造新的契機,讓年輕人更能認同接受。關鍵字:戲說、現代水墨、寓意、京劇人物、虛擬性Item 觀境.鏡反:陳世忠現代水墨創作探討(2011) 陳世忠; Chen,Shih-Chong本論文為筆者的現代水墨創作論述,以「數位水墨」與「水墨裝置」為表現範疇,展開「內容」與「形式」的探索與實驗,做為本文的研究主軸。 首先,從生活場域觀想,討論無常性的意涵,進而談到東西方對於生態關懷的看法。 其次,以系譜建構的方式,探討數位水墨的表現及現況,並敘述光柵的原理及表現特色。 第三,探討裝置藝術的源流與特色,並論及水墨裝置的表現及現況。 第四,為筆者的創作說明,在作品中分別論述數位水墨及水墨裝置的創作理念與心得。數位水墨部份,筆者嘗試實驗各種自動性技法,再將產生的圖像輸入電腦中,進行影像處理,將兩張圖片處理成具有關聯性和意義性的圖像,最後再以數位光柵輸出呈現作品,此列系作品大多以表現禪意與無常為主題。水墨裝置部份,以環境現象為省思,並運用現成物為材料,表現水墨趣味。 最後在結論中,闡述筆者的研究結果及未來展望。Item 網路生活─彩墨創作論述(2007) 萬家湖歷史上科技文明的進步,往往帶來生活型態的轉變。而今日隨著網際網路的興起,時空限制被打破,種族與文化疆界消失,網路地球村逐漸成形,「資訊無國界,溝通零距離。」將不再是口號。網路越來越深入現代人的生活,影響的層面也非常廣泛,網路現象可說是當代的顯學。 藝術反映現實,本研究主要從網路使用者的立場作出發,分三個層面探討網路族群的人際互動。第一是上網時的心理,第二是網路世界中的互動情況,第三是真實世界受到網路互動所影響產生的現象和變化。然後再以宣紙彩墨,超現實的構圖方式表現作品,在藝術創作中實踐。以下將各章節的內容作一簡述: 第一章 包括研究動機和目的、內容與範圍、研究方法與架構。 第二章 首先介紹網路中現有的互動方式,再探討個人在網路與現實生活之間的不同,並進而研究線上交流互動的關係,以及對真實世界的影響。 第三章 談論筆者所認識的台灣網路文化與社會文化,並敘述筆者創作的中西美術思想背景,與表現方式之申論。 第四章 敘述每件作品的創作理念、技法分析和歷程。 第五章 敘述筆者對現代水墨的發展和看法,自身對繪畫創作的態度、感想與自我的期許。Item 陶醉人生─張敏浩水墨創作論述(2013) 張敏浩; Chang Min-Hao本研究從陶的意象意涵出發,探討物象再現的水墨趣味,試圖將陶的器形與繪畫圖像發生關聯,並跨越純藝術領域,從心理學、社會學角度切入,探討個人思想受社會氛圍感染的心理變化現象。 筆者以現代生活中較常見的陶器造形為主要符號進行水墨畫創作,使現代常見的陶器造形融入水墨畫中成為主要描繪的對象,彰顯出現代水墨畫的趣味與美感。 在緒論中闡述了研究動機及目的等,並將本文的重要詞彙加以定義。第二章探討水墨畫的墨趣與造形藝術表現。第三章以陶瓷器造形作為主軸,探討畫作中關於陶瓷器的描繪並說明陶瓷器圖像的主要象徵意涵。第四章創作內涵與形式,作者從畫面組構與視覺焦點的營造,畫面經營位置與空間布白的運用,水墨材質肌理與色彩的再探,來說明創作的形式與媒材和個人的創作意念。第五章創作理念與作品分析。說明創作理念經研究落實與產出作品的由來,藉由作品闡述省察個人理念。第六章結論。除整理歸納個人創作之理念與心情,更期許自己能在創作上有所突破與繼續發展之。Item 樹蔭花間情─施素雲創作論述(2018) 施素雲; Shih, Su-Yun本研究取材自筆者在北宜路上的居所和郵局辦公室周圍環境的四季變化之花、樹以及所見所聞作為論述的題材,並從形式與內涵方面去探討傳統水墨與現代水墨的異同與演變過程。 在形式上,現代水墨已跳脫傳統水墨的技法,但是在精神上,現代水墨能仍保有傳統的美學觀以及基本的筆觸用法。然而,筆者是以傳統和現代合一的水墨技法加上個人生活環境的體驗,以及後現代技法共同融合而成不同的風格,把在北宜路上的四季花、樹表達出來。 筆者以本文第一章「緒論」為開端,談論有關研究動機與研究目的,研究內容與研究方法,還有研究範圍與限制。第二章創作的理論基礎,將敘述水墨畫從古典到當代的演變過程,以及花鳥畫的寫生造境和象徵與表現。第三章談到個人的創作觀點與理念,把北宜路上的人文景觀與花鳥的特色和創作內容的呈現表達出來。第四章個人的創作實踐與作品分析,藉由作品的分析說明筆者的創作理念與實踐的成果。第五章結論,是回顧作品創作與前瞻,從作品中所得到的經驗和體會以及對未來有何影響等拙見,希望能為文化藝術盡一份心力。Item 隱隱山語-羅志英水墨創作論述(2016) 羅志英; Luo, Chih-Ying摘要 中國傳統的水墨畫,在世界的美術領域中自成體系;具有中國人自古以來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尊重天地,及崇尚自然之意境表達,並營造人與自然的連結是一種心靈相照、氣息相通、天人合一的關係與哲學思想。 神話,進入理性時代後就不再是古人記錄歷史的寓言,而是不斷創造新的想像世界,掙脫理性和邏輯的的束縛,讓人透過藝術發展形成新的結合方式,藉以傳達重要事物與訊息,並提醒或思索對生命的影響;同時對令人不安的世界帶來全新的見解。所以神話之所以真實是因為它可以迫使我們的心靈改革,帶來新的希望。 從藝術的起源發展深究藝術的脈絡,每一時代的藝術家們除了對藝術領域的執著,更皆有一份不斷創新的使命感。石濤語云:「筆墨當隨時代」,所以現代的水墨創作應依據現代人的觀念、思想、價值、哲學、科學、技法等去改造和重建水墨。筆者以中國的水墨元素與精神為基石,融合現代水墨的形式與技法,運用異材質媒介實驗,發展另類的皴法融合創作,以「似是而非」的象徵、借喻等手法,讓水墨創作上有新的表現形式與面相,並藉以討論現代急迫的生態生存問題。 關鍵字:神話、自然、現代水墨Item 山川氤氳的水墨表現 - 江麗香創作論述(2016) 江麗香; Chiang, Li-Hsiang本研究取材自然山川為繪畫題材,從形式與內涵探討傳統水墨和現代水墨演變的趨向。在形式上,現代水墨已跳脫傳統水墨固守的筆法規範,但在精神意涵上,現代水墨仍珍視傳統美學觀,氤氳墨法,氣韻生動依舊是水墨畫家追求的意境表現。 筆者有文學的背景,所以研究時從文學、哲學、與藝術史的角度切入,第一章緒論中闡述個人研究動機與目的、研究範圍、研究與創作的關係等,並將重要名詞加以解釋。第二章探討山川美學的起源與演變,在魏晉時期勃興的紀遊文學,啟蒙了山水畫,再和崇尚自然玄遠的老莊思想結合,形成文人山水畫獨特的美學觀。第三章探討傳統文人畫筆情墨韻的藝術表現,對比現代水墨關於筆法線條與肌理的新詮釋,線條仍是畫面構成的主要元素,但在現代水墨畫家筆下已呈現豐富多樣的新表現語彙,說明筆墨當隨時代的概念。第四章論述現代水墨藝術的創作理念,著重新媒材、新技法的實驗,與時代新思維接軌。第五章藉由作品的分析,說明筆者的創作理念與創作形式。結論歸納筆者由傳統文人畫跨入現代水墨過程中的自我探索,與對未來的自我期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