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
Browse
Browsing 學位論文 by Title
Results Per Page
Sort Options
-
Item401(K)計畫選單基金之特色—以基金積極比率和追蹤誤差來看( 2016) 王文鋒 ; Wang, Wen-Feng過去有不少針對確定提撥制(defined contribution plan;DC plan)中的投資標的做實證研究,結果發現確定提撥制的投資標的有低追蹤誤差的特性,而近年來市場開始關注因素投資(factor investing )策略,實務上的策略也開始使用因素投資,而以積極比率和追蹤誤差的基金分類當中,因素賭注(factor bets)和集中股票挑選(concentrated stock picks)類型的基金都有因素投資的成份,所以本次研究以此兩種類型股票為研究目標,分析是否為因素賭注和集中股票挑選類型的基金較易被納入401(K)計畫當中。本研究透過蒐集2013年至2015年的401(K)計畫選單投資標的和CRSP基金資料,並利用羅吉斯迴歸模型作為實證分析模型,結果顯示因素賭注和集中股票挑選類型的基金被納入401(K)計畫選單當中的機率較高。
-
ItemFacebook 原生廣告之社交資訊、品牌知名度與識別重合對廣告反應的影響( 2017) 羅心妤 ; Lo, Hsin-Shu本文探討促發Facebook用戶對Facebook原生廣告產生反應之原因。Facebook原生廣告指:經由Facebook朋友推薦而顯示在個人Facebook動態時報中的廣告,Facebook猿聲廣告以不中斷用戶瀏覽動態時報的顯示模式,以降低其對廣告曝光的厭惡感。此外,本研究並以關係緊密度、識別重和、品牌知名度及涉入程度作為衡量變數,關係緊密度為Facebook用戶與推薦原生廣告的朋友之間互動緊密的程度、識別重合為Facebook用戶判斷推薦原生廣告的朋友與原生廣告相互特徵的重合程度、品牌知名度為Facebook原生廣告能讓Facebook用戶感知到的品牌知覺、涉入程度為Facebook用戶對Facebook原生廣告所宣傳的產品原先所具備的資訊量,以上述四項衡量構面,透過發放網路問卷,總共獲得有效問卷數量409份。 研究結果顯示,識別重合、涉入程度皆會正向影響Facebook原生廣告興趣,但關係緊密度與品牌知名度未具顯著效果。且本研究發現關係緊密度與識別重合、涉入程度與識別重和對Facebook原生廣告具有正向交互作用。研究結果的應用將論述管理意涵與未來研究建議。
-
ItemFacebook使用與幸福感之關係:個人和社會途徑的影響( 2015) 鍾雅婷 ; Chung, Ya-Ting近幾年幸福感在學術界是熱門的議題,最早開啟網路幸福感論戰是來自Kraut等人(1998)的研究,他們指出網路的使用與憂鬱、孤獨和壓力有關。後來Schiffrin等人(2010)將此幸福感議題移至目前最多人使用的社群平台―Facebook―縮小了研究範圍且專注於特定網路平台,引發研究Facebook幸福感的一股風氣。由於先前研究各自所持的觀點不同,至今Facebook的使用是否能為人們帶來幸福感仍未有一致的定論。而本篇研究據Facebook帶來幸福感之立場進行討論,探討Facebook幸福感的來源,嘗試以「社會―個人」為研究主軸,將社會幸福感和心理幸福感納入模型,檢驗在Facebook中如何透過社會途徑和個人途徑達到社會幸福感和心理幸福感,並進而影響Facebook用戶的網站黏著度。 本研究以Facebook為研究範圍,進行網路問卷調查,取得528份有效樣本。研究結果顯示,Facebook的社會連結和自我揭露意圖,分別正向影響社會幸福感和心理幸福感,其中的社會途徑是以感知社會支持為中介變數,個人途徑是以自我價值為中介變數。此外,研究結果發現社會幸福感會增加黏著度,但心理幸福感則無此效果。管理意涵與未來研究建議於末章論述。
-
ItemFacebook使用行為:社會資本累積影響使用者散播口碑的意圖( 2012) 邱怡蓉 ; Yi-Jung Chiu近年來不同類型社群網站的興起,尤其以Facebook最為流行,使用者在網路世界分享個人內心感受、揭露個人資訊、散播口碑、產品經驗或評論等等行為已經非常普遍。Facebook的使用不只能揭露個人資訊也能與家人、朋友或工作夥伴做社會互動,以往只能在現實社會中進行社會資本累積,現今已能在網路上累積和經營社會資本。透過Facebook社群融入度提升,進而會影響使用者在Facebook上散播口碑的意圖。但網路上經營社會資本反而會愈有壓力,使用者在Facebook發表言論且同時進行累積社會資本時,可能擔心會傷害社會資本本身,且愈在乎別人眼中的自己,本研究認為社會資本累積愈多會正向影響自我意識的程度。 本研究以Facebook為施測場域進行問網路問卷調查,取得325份有效樣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結果自我揭露正向影響Facebook社群融入度,且社會連結正向提升使用者的社會資本;另外,Facebook社群融入度為社會資本累積影響散播口碑意圖的中介變數;社會資本分成三種:結構性社會資本、認知性社會資本、關係性社會資本;社會資本累積證實會正向影響自我意識的程度。最後將論述管理意涵與未來研究建議。
-
ItemFacebook使用行為:角色間衝突與知覺識別確證對使用者行為之影響( 2014) 劉怡君本研究的目的是為了瞭解臉書(Facebook)使用者的使用行為。我們整合了角色衝突理論與知覺識別確證的概念,提出一理論模型,試圖了解使用者積極使用行為背後的人際流程。本研究認為Facebook中朋友的異質性、親屬數量,以及權力會正向影響臉書上的角色衝突;同時我們也認為能促進虛擬共存、持續標籤、自我呈現,以及深層剖析的社群工具能夠正向影響使用者的知覺識別確證。本研究蒐集了434份網路問卷證實了此模型,並於最後提出學理與管理上的意涵,以及未來研究方向。
-
ItemFacebook使用行為:角色間衝突與身分綜效對使用者行為之影響( 2015) 王怡臻 ; Wang, Yi-Chen本研究的目的為瞭解Facebook使用者的使用行為。近幾年社群網站的普及使人們開始在網路上分享生活、資訊、心情、撰寫評論與發表對事件的看法,其中以Facebook最為流行,使用者人數最多,且有別於傳統,社群網站使人們開始能夠在線上快速累積社會資本,且Facebook有一獨特的現象即「群體共存」,在群體共存之下,隨著社會資本的累積,可能會為Facebook使用者帶來不同的效果,即角色間衝突與身分綜效。在群體共存之下,隨著社會資本的累積,Facebook的使用者可能會感到壓力,擔心自己的行為與發言無法符合別人的期待,另一方面,群體共存之下社會資本的累積,亦可能讓Facebook使用者感受到所擁有的不同角色、身分之間產生綜效,進而影響對Facebook的參與程度。 本研究以自我監控程度與歸屬感需求為干擾變數,以Facebook使用者為施測對象進行網路問卷調查,共取得506份有效樣本。 本研究證實社會資本會正向影響身分綜效,且身分綜效會正向提升一個人Facebook參與程度。最後將論述管理意涵與未來研究建議。
-
ItemFacebook原生廣告之品牌權益與識別重合對廣告反應的影響( 2016) 曾邑傑 ; Tseng, Yi-Jie本文探討促發Facebook用戶對Facebook原生廣告產生興趣的原因。Facebook原生廣告指:經由Facebook朋友推薦而顯示在個人Facebook動態時報中的廣告,此顯示模式可以降低Facebook用戶對廣告的厭惡感。並以關係緊密度、識別重合、品牌知名度及涉入程度作為衡量變數,關係緊密度為Facebook用戶與推薦原生廣告的朋友之間相互親密的程度、識別重合為Facebook用戶判斷推薦原生廣告的朋友與原生廣告相互特徵的重合程度、品牌知名度為Facebook原生廣告能讓Facebook用戶感知到的品牌知覺、涉入程度為Facebook用戶對Facebook原生廣告所宣傳的產品原先所具備的資訊量,以上述四項衡量構面,透過發放網路問卷,總共獲得有效問卷數量358份。 研究結果顯示,關係緊密度、識別重合、涉入程度皆會正向影響Facebook原生廣告興趣,但品牌知名度實證方向不一致且未具顯著效果。且本研究發現關係緊密度與識別重合、涉入程度與品牌知名度對Facebook原生廣告具有正向交互作用。研究結果的應用將論述管理意涵與未來研究建議。
-
ItemFacebook品牌粉絲專頁之互動對黏著度、忠誠度的影響( 2018) 徐任萱 ; Hsu, Jen-Hsuan近年來隨著Facebook社群網站的興起,以及註冊會員數量的快速增加,許多品牌、公司皆企圖透過虛擬社群與其消費者產生連結並且維持長久的關係,過去研究發現在電子零售網站中,互動對於黏著度有正向的影響,但是,對於經營者而言,卻缺乏具體的作法。本研究將品牌社群互動細分為四種類型,探討在不同互動模式對於黏著度的影響,並且探究黏著度與品牌忠誠度之關係。 本研究以Facebook品牌粉絲專頁作為施測場域,透過網路問卷,並委託市調公司進行問卷收集,取得350份有效樣本。結果顯示,娛樂性內容互動、人際互動能提升黏著度,相反地,資訊性內容互動則無效,另外,發現黏著度為互動影響品牌忠誠度的中間變數,最後,管理意涵及研究建議於末章討論。
-
ItemFacebook粉絲專頁互動型態對人類品牌行銷的影響( 2018) 陳瑀謙 ; Chen, Yu-Chien行銷領域在近年來使用人類品牌 (human brands)的頻率大幅上升,隨著社群網站如Facebook、Twitter的興盛,許多名人使用粉絲專頁與粉絲從事直接互動,並在臉書上揭露更多的個人訊息(例如家庭生活、事業、 業務配置文、對公眾議題想法等),這些訊息會如何影響人們對名人的態度,是人類品牌行銷上的重要議題。首先,名人在Facebook粉絲專頁的形象與粉絲知覺到的真實自我和理想自我一致性,是否能增進人們所感受到的品牌真實性,進而影響粉絲願意從事正向的口碑宣傳?第二,Facebook提供了名人與粉絲直接互動的機會。本研究也將粉絲的感知互動性進行分類作為本研究的調節效果,進一步討論其如何影響真實自我和理想自我一致性的效果。本研究可以為名人的社群網路行銷提供管理上的影響和建議。
-
ItemInstagram插畫角色粉絲專頁研究:風格、行銷策略與互動( 2019) 蘇群智 ; Su, Cyun-Jhih本研究欲探討在社群媒體平台日益盛行的時代下,不同插畫風格的插畫角色粉絲專頁在推廣策略上有何不同,不同的題材內容又會使粉絲對此產生什麼反應與互動。為此,本研究提出了三個研究問題,試圖解答此疑問: (1) 當今Instagram上的插畫角色粉絲專頁的主流風格分類? (2) 當今Instagram上的插畫角色粉絲專頁的推廣策略? (3) 當今Instagram上的各類插畫角色粉絲專頁與粉絲的互動情形? 本研究將以質性研究之個案研究作為主要研究方式,並以直接觀察法與次級資料分析法等兩種資料蒐集方式,對研究個案進行整理、歸納、分析與詮釋。為了使所選取之研究個案具代表性,本研究引用了羅以真(2015)對網路圖文創作家名人品牌的界定標準-粉絲人數高於50萬人次並販售過周邊/聯名商品,選擇了Instagram上唯二符合此標準的「Duncan」與「廢物女友」插畫角色粉絲專頁作為本次研究個案。 本研究發現:在整理歸納兩者之插畫風格、題材內容後,根據馬文超(2018)於《數位媒體插畫藝術風格分析》中提出的插畫風格定義,插畫角色「Duncan」屬於「卡通、無俚頭與荒誕」等三種風格的集合;插畫角色「廢物女友」則是屬於「卡通、無俚頭與唯美」等三種風格的集合。在推廣策略上,雖然插畫角色仍是多數推廣策略的主體,但插畫作家也透過出席活動、接受訪談的方式,逐漸成為了新興的「人物品牌」;在插畫角色粉絲專頁與粉絲的互動上,以詼諧有趣的插畫搭配帶點諷刺意味的文字,描寫朋友與情侶之間的互動,最能吸引粉絲按讚與留言支持。
-
ItemMMORPG中之玩家認同對購買意圖的影響( 2013) 賀琬文 ; Wan-Wen Ho近年來,線上遊戲市場之規模不斷地擴大且免付費形式之線上遊戲逐漸興起,廠商間的競爭將日趨激烈,為使國內線上遊戲廠商瞭解玩家購買虛擬寶物的因素,本研究將透過玩家認同之角度,探討公會認同、遊戲認同與虛擬角色認同對虛擬寶物購買意圖所造成的影響,並加入了玩家如何形成對公會認同之觀點,瞭解同儕關係在線上遊戲中的重要性,以及玩家對公會與虛擬角色的認同是如何影響其對遊戲的認同。 研究對象為最近三個月有參與MMORPG的台灣地區玩家,共回收321份有效樣本,並使用線性結構關係模式(LISREL)為主要分析工具。實證結果顯示:(1)公會中成員之相似性與獨特性愈高,玩家對公會的認同愈高;然而,公會成員尊榮感對公會認同則未呈現顯著影響。(2)玩家對公會與虛擬角色的認同愈高,愈有助於提升玩家對遊戲的認同。(3)玩家對公會、遊戲與虛擬角色的認同愈高,將有助於提升玩家購買虛擬寶物的可能性。最後將根據研究結果,提出相關研究建議給予線上遊戲業者做為參考。
-
ItemMMORPG中,組織正義及會長與成員間交換關係對公會認同、遊戲認同及購買意圖影響( 2015) 劉昭慧 ; Liu, Chao-HuiMMORPG全名為大型多人線上角色扮演遊戲,是現今線上遊戲中遊戲規模快速成長的一種類型,和其他線上遊戲不一樣的特色為其富有高度人際互動的社交結構環境,而這些人際互動主要來自MMORPG中的特別組織-也就是由公會長所創立並管理的公會。為了探討公會會長及公會的組織正義如何影響公會成員對於公會、MMORPG的認同以及對虛擬寶物的購買意圖,本研究應用社會交換理論及組織正義理論,將組織文獻中的組織正義和領導者與成員交換關係應用到MMORPG遊戲的玩家認同模型,以瞭解公會會長與組織正義在線上遊戲中的重要性。 本研究透過線上問卷對最近三個月有參與MMORPG的台灣地區玩家進行調查,共回收321份有效樣本,並使用線性結構關係模式(LISREL)分析資料。實證結果顯示:公會會長若促進公會內的資訊正義、分配正義及程序正義,將顯著增進會長與公會成員間的領導者與交換關係,進而提升公會成員對於公會及MMORPG的認同感,這將有助於提升玩家對於虛擬寶物的購買意圖。最後將根據研究結果,討論並提出學術與實務的相關建議,供線上遊戲業者及未來研究者做為參考。
-
Item
-
ItemThe Effect of Argument Quantity on Product Attitude and Attitude Certainty( 2011) 桑吉 ; Gediminas SungailaThe aim of our thesis is to find out: what kind of effect does the amount of information has on consumers attitude and attitude certainty. Our research shows that when people are highly involved, amount of information has more effect on consumers certainty then on their attitude.
-
ItemThe Importance of the Brand When Choosing a Device in the Taiwanese Smartphone Market( 2017) 藍澤 ; Diaz Lizarraga, Renzo Jose無中文摘要
-
Item不同媒體之新聞情緒對ESG-ETFs報酬率之影響( 2021) 劉俐利 ; Liu, Li-Li投資人能在網路上透過不同來源的媒體獲取眾多資訊,並對獲取的資訊有所反應。因此本研究利用文字探勘技術,從鉅亨網、中國時報、經濟日報、自由時報、聯合報及蘋果日報的網站中,蒐集2019年7月至2021年1月與ESG主題ETF相關的新聞,並量化新聞詞語為新聞情緒。使用事件研究法,探討所有媒體來源的新聞情緒、不同媒體來源的新聞與其新聞情緒是否造成異常報酬率,並將造成異常報酬率之媒體進行差異檢定,接著使用迴歸模型分析所有媒體來源的新聞情緒與新聞數量、不同媒體來源的新聞情緒及新聞數量對異常報酬率之影響,以及探討新聞發布使市場反應的效率性。實證結果顯示,不同新聞媒體的影響力不同,財經新聞媒體如經濟日報、鉅亨網及新聞情緒強烈的蘋果日報在多數情況下比風格偏屬政治的聯合報及自由時報更具影響力,且多數新聞媒體影響當日報酬率,並不會持續影響至隔日的報酬率。
-
Item不同種類的投資人之流動性需求與供給( 2015) 游豐進 ; Feng-Chin Yu本研究主要目的為探討期貨市場中,不同種類的投資人對市場流動性之影響。我們以台灣期貨市場中的臺股期貨、小型臺指期貨、電子期貨及金融期貨為研究標的,將這些市場中的投資人區分成四種,依序將這些人的委託單排除後算出委託不均衡,將其結果與完整市場的委託不均衡情形相比較,來觀察他們對於市場的流動性供需情形。 通常外資被認為是較有資訊的投資人,他們對於市場趨勢判斷精確,為流動性的供給者;而自然人資訊落後,容易產生追高殺低的不理性行為,為流動性的需求者。實證結果顯示外資在大台、小台、電子期及金融期皆為流動性的供給者,而自然人在上述四個市場中,明顯是流動性的需求者,與我們的研究假說相符合。此外,我們還發現自營商也為流動性的供給者,但這可能是因為他們的操作期間較短所致。 根據以往文獻記載,交易量、報酬率與波動度均會對流動性造成影響。我們將這三者作為本研究的自變數,而投資人的流動性作為應變數,利用TOBIT Model來檢視它們之間的關係。結果顯示交易量與波動度皆會對流動性造成顯著影響,而報酬率的結果則否。 重大事件對於市場造成很大程度的衝擊,其流動性也會連帶受到影響。本研究透過外資大賣超、全球股市暴跌及總統大選等重大事件,來檢視事件前後投資人流動性是否有明顯改變。結果表明外資與國內法人受到的影響較小,而自營商及自然人的流動性變化較劇,在事件發生後,這兩類投資人會比之前提供出更多的流動性。
-
Item中國上市公司企業社會責任及避稅關聯性之探究( 2018) 章樂寧 ; Zhang, Le-Ning中國自2006年起積極推動企業社會責任,公司與學者逐漸重視企業社會責任。本研究旨在檢視上市公司自願發佈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書與否對租稅規避程度之影響為何。本研究亦檢視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書良窳對租稅規避程度有否影響。相較於民營非家族企業,家族企業基於非稅成本考量,激進避稅程度可能較低。家族企業基於聲譽與接班順利考量,可能較重視企業社會責任。是以,本研究檢視相較於民營非家族企業,家族企業之企業社會責任與租稅規避關聯性是否較強。此外,本研究檢視公司所屬省分法制環境對企業社會責任與租稅規避關聯性是否有所影響。 實證結果顯示,自願發佈企業社會責任報告企業,其租稅規避程度顯著低於未發佈企業社會責任報告企業。實證結果亦顯示,企業社會責任佳企業,其租稅規避程度顯著低於企業社會責任不佳之企業。實證結果顯示,企業形態對企業社會責任與租稅規避關聯性並無顯著影響。此外,實證結果顯示,企業所在地區的法制環境對企業社會責任與租稅規避關聯性並無顯著影響。
-
Item中國上市公司定向增發利益輸送行為之探究( 2010) 傅強 ; Fu,Chiang本研究旨在檢視中國上市公司定向增發認購人類型對於公司定向增發折價幅度之影響,以探究定向增發利益輸送行為。本研究亦檢視公司治理結構與私募股權折價幅度之關聯性。本研究並進一步檢視相對於配對公司,定向增發公司於定向增發後績效為何。 實證結果顯示,對於大股東或內部人進行定向增發,其折價幅度顯著高於對機構投資人進行定向增發。前三大股東持股比例越高,定向增發折價幅度越大。此外,當定向增發對象為大股東,實際控制人為民營企業,則定向增發折價幅度亦越大。在定向增發後之公司績效部分,與配對公司相比較,定向增發公司之Tobin Q值顯著較低,同時,定向增發公司相對於配對公司而言,有較差的總資產周轉率與較低的營業收入增長率,顯示公司於定向增發後並未對公司的營運有顯著的正向幫助。
-
Item中國上市公司定向增發盈餘管理行為之探究( 2015) 吳雅婷 ; Ya-Ting Wu本研究旨在探討中國進行定向增發的上市公司之盈餘管理行為,檢視大股東有無掠奪小股東誘因及定向增發認購人種類是否會影響公司於定向增發通過日前盈餘管理的方向。本研究認為大股東有誘因掠奪小股東之定向增發公司,在定向增發通過日前,可能會進行向下盈餘管理;此外,大股東無誘因掠奪小股東之定向增發公司在定向增發通過日前,可能會進行向上盈餘管理。本研究亦認為,定向增發對象僅為機構投資人之定向增發公司,在定向增發通過日前,公司可能會進行向上盈餘管理。此外,本研究認為大股東基於私利,可能於閉鎖期結束前進行向上盈餘管理,以利其在閉鎖期結束後出售股票。因此,本研究亦檢測大股東認購之公司是否會於大股東閉鎖期結束前向上盈餘管理。 實證結果顯示,相較於配對公司,大股東有誘因掠奪小股東之定向增發公司,會在定向增發通過日的前一年,透過提高裁決性應計項目與賒銷來向上管理盈餘。此外,相較於配對公司,大股東無誘因掠奪小股東之定向增發公司及無大股東認購之定向增發公司在定向增發通過日的前一年,會利用增加裁決性應計項目與增加賒銷向上操縱盈餘。定向增發對象為大股東之定向增發公司,在閉鎖期結束的前一年,會透過減少營業外支出向上盈餘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