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by Author "王慧婷"
Now showing 1 - 20 of 29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Item iPad®結合影片示範教學方案對國中重度自閉症學生生活技能之成效(2018) 王瑞婉; Wang, Jui-Wan生活技能為自閉症者重要的教學目標之一。近年來研究顯示:經由影片示範教學,能有效教導自閉症者生活技能;且由於行動裝置的普及,使得影片示範的使用上更為靈活。然而以國內目前情況來說,針對重度自閉症者教導生活技能,以行動裝置結合影片示範教學的相關研究則較為匱乏,因此希望藉由本研究,驗證此教學方法能否有效教導重度自閉症學生生活技能。 本研究以兩位國中重度自閉症學生為研究對象,研究目的為:探討以iPad®結合影片示範教學方案,能否有效教導三項生活技能--沖泡飲品、擦窗戶、洗碗,研究問題為:iPad®結合影片示範教學方案,對增進國中重度自閉症學生學習生活技能是否有成效,及其社會效度。研究設計採單一個案研究法之平行跨行為多探試設計,自變項為iPad®結合影片示範教學方案,依變項為生活技能表現之工作步驟正確度,來完成百分比。本研究共分為三個階段進行:基線期、介入期及維持期,以目視分析作為本研究資料結果的主要分析方法。 研究結果發現,自變項對兩位國中重度自閉症學生學習生活技能有成效,並具有良好的社會效度。本介入方案使用iPad®作為教學載具,在自然情境中執行影片示範教學。運用有效的影片示範要素,加上少至多提示系統的褪除策略以及增強策略,讓重度自閉症學生最終能夠精熟目標技能,即使提示褪除後也能獨立執行。由於執行示範影片教學需花費較高的成本,因此仍需探究是否有更符合經濟效益的介入方式,以期未來更能將此介入方案應用於實務當中。Item Teaching Early Numeracy to Children with Special Educational Needs (TEN-SEN)教材改編與實施對臺灣自閉症幼兒一對一數數之學習成效(2021) 潘秀佳; Pan, Hsiu-Chia一對一數數對於自閉症幼兒相當重要是數量的概念,更是數學學習能力的基礎。國內教導自閉症幼兒的數學教材與相關研究付之闕如,而國外教材Teaching Early Numeracy to children with Special Educational Needs(TEN-SEN)已具有實證基礎,適用於自閉症及特殊需求的學生。本研究探究TEN-SEN改編教材的實施對於臺灣自閉症幼兒數量概念中的一對一數數能力是否有提升情況。本研究以三位4至6歲自閉症幼兒為研究對象,採用單一受試研究之跨受試者多基線設計,自變項為(TEN-SEN)改編教材,依變項為代表學生學習進步成效的學習階段,與一對一數數步驟達成百分比,以視覺分析法分析研究結果。本研究信效度良好。研究結果顯示TEN-SEN改編教材與學生的學習階段有建立穩定功能關係,但在步驟達成百分比只有兩位學生有成效。本研究分析錯誤類型後可分為14種。TEN-SEN改編教材在台灣執行中,從社會效度發現再度強調了偏好物在教學中以及一對一數數的重要性,建議未來在收案條件限制要較為嚴格,真確性檢核表設計可以更加完善。Item 以ImPACT課程應用家長三級介入模式提升臺灣自閉症幼兒家長之社會性溝通研究(2020) 丁于珊; Ding, Yu-Shan本研究旨在探討應用ImPACT家長三級介入模式對自閉症幼兒家長社會性溝通技巧的成效。以單一受試變更情境為研究設計,以初級自學、次級家長團體和第三級一對一教練形式,探究所有參與家長均能學會社會性溝通技巧之外,檢視三級模式是否能達到減少需要次級、第三級介入的家長人數。並且,在資源與需求適配的情形下,試圖解決家長介入的困境。全數10位參與家長,全程參與共9位。家長介入反應比率定義為親子居家互動影片5分鐘,以30秒部分時距紀錄四項技巧的平均90%以上,據此標準初級達介入反應通過3位,通過率30%;次級達介入反應5位,通過率50%;第三級達介入反應1位,通過率10%。尚有1位因疫情考量退出。研究結果顯示初級家長滿意時間彈性的自學方式;次級家長團體時間配合家長在周末進行課程,同時提供托育服務;第三級配合家長家庭作息時間,以及提供個別化回饋。透過三級不同密集度和個別化程度設計,各級通過家長均滿意此種學習方式,能解決文獻所述家長介入瓶頸。由本研究結果觀之,基於不同家庭有不同學習需求和條件,家長介入的確需要不同個別化和彈性程度設計,以滿足前述學習需求,依據研究結果提出建議及展望,以供未來家長介入研究及教學參考。Item 以中等以上運動強度之大肌肉活動探討普通班一般幼兒與自閉症幼兒注意力與肥胖問題改善之成效(2020) 吳亭燕; Wu, Ting-Yan摘 要 身心健康狀態為幼兒重要的社會適應指標之一。就目前已知研究中,增加身體活動機會被視為改善幼兒注意力及肥胖問題的有效策略。近年來與幼兒健康相關的研究顯示,過重和肥胖會導致心理社會問題、認知與注意力缺失問題以及大量的負面健康後遺症,以致制定同時針對肥胖、注意力因素的介入措施至關重要。然而,自閉症挑食和體重不足問題與對正常發展幼兒的肥胖趨勢已進行大量實證研究,但對自閉症幼兒肥胖與注意力間問題相關研究匱乏。因此,希望透過本研究驗證在融合情境中以運動介入方式並加入注意力線索提示,期望能同時有效增進一般幼兒與自閉症幼兒注意力及改善肥胖問題,使特殊生及一般生同時受惠。 本研究採準實驗研究法實驗組在普通班進行8周中等以上強度之大肌肉活動、對照組在普通班進行8周輕度強度之大肌肉活動以探討注意力長期表現之成效。同時,針對實驗組一般幼兒以組內相依樣本t檢定的統計方法,自閉症幼兒及肥胖幼兒以單一受試研究法ABABAB設計,探究此運動介入改善注意力立即表現的成效並觀察肥胖幼兒身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簡稱BMI)改變情形。 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與對照組幼兒之注意力長期整體表現(p=.305)及專注表現(p=.125)組間未達顯著差異,但實驗組內均達顯著差異(p=.000);注意力成效追蹤組間整體表現(p=.003)及專注表現(p=.000)有達顯著差異,實驗組組內有顯著差異且表現較對照組好,而對照組組內未達顯著差異。故,輕度與中等以上強度之大肌肉活動於注意力長期表現方面均有成效,然而僅有中等以上強度之大肌肉活動有追蹤成效。在注意力立即表現方面,實驗組一般幼兒連續八周單次前後測在第四周(p=.016)及第八周(p=.000)有成效有統計顯著成效;針對其中的2位自閉症及2位肥胖幼兒之注意力立即表現,雖然在視覺分析上整體有上升之趨勢,但單次介入試探資料穩定高於基線試探資料。因此,中等以上強度大肌肉活動能普遍改善一般、自閉症、肥胖之幼兒注意力立即表現。在BMI變化方面,本研究發現實驗組2位肥胖幼兒介入前後無明顯變化,由界定肥胖至維持界定肥胖(平均百分位數下降約0.15),然而對照組5位肥胖幼兒有3位由界定肥胖至維持界定肥胖,其餘2位由界定過重增為界定肥胖(平均百分位數上升約3.88)。 本研究建議未來幼兒園的班級作息在學習區活動、團體討論活動前可安排連續出汗性大肌肉活動,其運動強度至少為輕度,但若能提供幼兒進行中等以上運動強度之活動,能讓幼兒在後續的學習上表現更佳。未來研究宜繼續探究不同運動強度對注意力長期表現延宕成效之影響。Item 以動機操作製造需求情境及文字句條擴大─一位國中重度自閉症學生口語溝通之實務分享(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 2021-06-??) 王慧婷; 劉庭妤; Hui-Ting Wang, Ting-Yu Liu本實務案例幫助一位國中重度自閉症學生擴大並提升自發性口語溝通的頻率。本實務案例配合需求情境課程以及文字句條作為擴大性溝通,藉由應用行為分析中動機操作的方式來誘發溝通動機或製造練習機會。教學結果顯示需求情境教學結合溝通系統可增加個案自發性口語的發生率;希望透過本文之分享,提供老師幫助有需要增加口語溝通的學生之參考。Item 以圖片交換溝通系統強化重度聽障兒童溝通行為之成效(2018) 鄭淑心; Jen, Shu-Hsin重度聽障兒童要面對的不只是聽力喪失,還要因應後續造成的溝通障礙。重度聽障兒童常有口語、手語及書面語皆詞不達意的現象,相較於聽障成人更容易發生「溝通中斷」的情形。當聽者無法有效接收其表達時,重度聽障兒童可以改變其他的溝通形式來修補溝通。本研究採用單一受試跨受試、多試探、多基線研究法,在遊戲情境中探討PECS對重度聽障兒童溝通行為之影響。在基線期與PECS使用期分析三位國小學生之表達完整性、溝通次數、使用詞彙數及溝通管道。在PECS訓練前期三位參與者完整學習PECS六個階段。結果指出PECS強化參與者之表達完整性與建立圖片交換溝通系統(PECS)與重度聽障兒童溝通行為之功能關係。但是在溝通次數與使用詞彙數並無一致的改變,溝通形式則因為使用PECS而擴增。PECS在重度聽障生學習快速且成為溝通修補策略。討論研究之成效與重度聽障生學習PECS的特性,並提出未來研究之方向和建議。Item 以線上三級介入模式提升國中普通班教師正向行為支持知識之研究(2022) 潘淳威; Pan, Chun-Wei本研究目的為探討以線上三級介入模式提升國中普通班教師正向行為支持知識之成效以及看法。研究方法採單一受試實驗之變更情境設計,以6名國中普通班教師為研究參與者,採用三級介入模式進行線上培訓,依序以自學、團體工作坊、一對一教練方式進行,每一階段評量結果未達90%之參與者進入下一階段接受介入,介入完成後填寫回饋調查。將所蒐集之量化資料進行視覺分析,並統整參與者回饋等相關質性資料,得到以下發現。一、 以線上三級介入模式實施正向行為支持課程,有2位教師能在次級達通過標準。二、 以線上三級介入模式實施正向行為支持課程,可提升6位教師正向行為支持的知識,其中2位教師達通過標準。三、 5位教師認同以行為技能訓練融入教材與教學有助於學習與操作,4位教師對本教材持肯定態度。四、 4位教師認同線上三級模式可提供他們在學習上不同程度的支持、能滿足其學習風格與偏好。五、 4位教師認為正向行為支持對處理學生行為問題有幫助,願意在未來使用,並有信心能預防行為問題。Item 使用視覺支持介入包裹提升中重度自閉症自我決策能力之研究(2020) 山歌; Shan Ge學會如何獨立生活,如何選擇與安排自己的生活是成人世界裡不可獲缺的能力,有一定程度的自我決策能力有助於個體在成人後的生活有更多的自主性,但目前較多文獻探討輕度身心障礙人群的自我決策能力,對於中重度障礙程度的身心障礙人群的自我決策能力探討較為缺乏。本研究的主要目的爲探討使用視覺支持介入包裹對中重度自閉症族群之自我決策能力之提升效果。本研究採用單一受試研究法之多基線跨受試者設計,共有三位研究對象參與。視覺支持介入包裹主要以視覺流程表爲主體,結合環境結構化調整與配對概念進行設計,在介入過程中使用由少到多的提示系統教導中重度自閉症患者使用視覺流程表,以提升中重度自閉症患者自我決策中選擇與獨自執行活動的能力。本研究以視覺流程表的獨立執行率檢核研究對象自我決策中選擇與執行活動能力的表現,研究對象在視覺分析上均有顯著的行爲改變,說明視覺支持介入包裹能提升中重度自閉症的自我決策能力,兩者之間具有功能關係,從中也顯示,中重度族群在自我決策能力的學習與提升上具有潜力,後續也可嘗試教導更深層次的自我決策技能。Item 公立高級商業職業學校組織文化與組織效能及優質化執行成效之相關研究(2011) 王慧婷; WANG, HUI-TING本研究旨在探討公立高級商業職業學校組織文化與組織效能及其執行高職優質化方案成效之相關性,研究調查問卷以叢集取樣方式,對全國14所公立高級商業職業學校教職員進行施測,共發出783份問卷,有效問卷回收573份,有效回收率73.2%。問卷回收後,以描述性統計、單一樣本t考驗、獨立樣本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逐步多元迴歸分析、Pearson積差相關等統計方法進行量表與研究假設的驗證。 研究結果顯示:教職員對學校組織文化與組織效能的知覺傾向偏向正向;男性教職員對學校組織文化的知覺高於女性教職員,較年長的、擔任「校長及處、室主任」、服務年資較長、學校規模較大之教職員,對學校組織文化的知覺較高。在學校組織效能知覺上,男性教職員對學校組織效能的知覺高於女性教職員,較年長的、擔任「校長及處、室主任」、「有」行政年資之教職員,對學校組織效能的知覺較高;學校組織文化對學校組織效能具有預測力,以創新性文化最具有預測力;而「科層性文化」、「學校的教育目標與計畫」、「學校與社區及家長關係」對高職優質化執行成效有正向效果之影響。Item 初級影片示範教學教導自閉症幼兒生活自理技能之研究:以洗手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 2016-03-??) 王慧婷; Hui-Ting Wang本研究為以影片示範三級教學模式之初級介入,係以過去文獻為基石,奉現今研究品質指標為圭臬,結合輔助科技之趨勢,發展具社會效度之初級影片示範教學,並以洗手技能為例教導臺灣與美國自閉症幼兒生活自理技能。洗手係生活自理技能之一,亦為社會重要技能,然而,國內外相關嚴謹之研究報告付諸闕如,教學大多仰賴高資源及高支持量的密集成人提示或高科技精密儀器,社會效度多不明確,難以符合實務教學之需求。因此,本研究針對自閉症幼兒,使用最具高實證基礎的影片示範教學為唯一的介入元素,並採用三層級中所需資源和支持量最少之初級介入;研究設計採多重基準線跨研究對象設計,並參考學術界已有共識之單一受試研究品質指標、社會效度指標及影片示範教學過程特徵與影片製作要素。本研究對象分處臺灣和美國,共有五位三至六歲自閉症男性幼兒符合條件並全程參與。研究者或蒐集資料的教師記錄研究對象看完影片後洗手總步驟數與每一步驟完成情形。結果顯示,本研究具有良好的觀察者間一致性、過程效度、內在效度與外在效度,五位幼兒中有四位在介入後有顯著且穩定之行為改變,而且維持成效良好及有部分類化效果,顯示初級影片示範教學能有效教導自閉症幼兒學會洗手技能。本研究發現,此初級介入適合有功能性語言且會簡單句子,無影響學習的自我刺激功能之行為或固著物的自閉症學習者。本研究亦討論初級影片示範教學介入適合的對象、未來實施三層級影片示範教學模式應用與成本效益、社會效度等如何落實於實務之議題及未來研究方向,以供相關研究與實務專業人員參考。Item 在學前普通班運用「學前融合教育課程建構模式」提升發展遲緩幼兒溝通能力之實務分享(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 2019-12-??) 胡慈恩; 王慧婷; Tzu-En Hu, Hui-Ting Wang第一作者為學前普通班教師,在現場進行教學時,觀察到班上特殊需求學生在溝通的能力進步幅度有限。由於教師人力的限制與教師特教知能不足,常找不到適合的時機創造機會,以及運用有效的教學策略將個別化教育計畫中的溝通目標融入課程中,心有餘而力不足。本篇研究作者欲透過自學並實際執行「學前融合教育課程建構模式(Building Blocks Model)」,解決教育實務之困難。實施結果分為兩大部分做敘述:一、普通班教師運用「學前融合教育課程建構模式」之實施歷程;二、提升發展遲緩幼兒溝通能力之成效;希望透過本文之分享提供給未來融合教育現場做參考。Item 在學前普通班運用「融合課程建構模式」提升發展遲緩幼兒溝通能力之研究(2018) 胡慈恩; Hu, Tzu-En研究者為學前普通班教師,在進行教學時,觀察到班上特殊需求學生在溝通的能力進步幅度有限,在教學過程中,由於教師人力的限制,常找不到適合的時間執行個別化教學計畫(以下簡稱IEP),心有餘力而不足,因此透過實際執行「融合課程建構模式(Building Blocks)」,解決教育實務之困難。 本研究目的包括:一、探討研究者於目前任教之學前普通班運用「融合課程建構模式」之實施歷程;二、探討研究者於目前任教之學前普通班運用「融合課程建構模式」提升發展遲緩幼兒溝通能力之成效。研究者以學前普通班教師之身分,自學融合課程建構模式,以類行動研究的方式來進行。 實施結果如下: 一、教師運用建構模式實施之歷程可分為三個階段: (一)研究初期-如履薄冰地朝實務前進 (二)研究中期-閱讀文獻進行反思與調整 (三)研究後期-教與學自在的融入班級中 透過實施建構模式中的「嵌入式學習」,可以幫助教師將IEP目標融入在班級作息,解決教師之課程困擾,同時也學習建構模式中的教學技巧與課程調整,增進教師專業知能。 二、學生溝通IEP目標為:主動打招呼、主動表達需求、仿說、回答故事中簡單問題和回答問句,經執行建構模式後,提升發展遲緩幼兒溝通能力之成效為: (一)直接通過之目標為:仿說、回答問句 (二)依學生能力調整目標後通過為:主動打招呼、主動表達需求、回答故事中簡單問題 最後,本研究給欲嘗試建構模式之學前普通班教師,以及給未來想更深入研究建構模式者之建議,以期以自身經驗給未來想執行建構模式者參考。Item 在職特教教師實證本位教學之教師訓練系統性文獻分析(2019) 陳沛蓉; Chen, Pei-Jung美國特教法及台灣之特殊教育發展報告書中均提及實證本位教學之重要性,研究顯示實施實證本位教學能提升教學品質,並促進學生學習成效,但研究亦發現教學現場中實證本位教學不常被使用或是教師未能正確執行教學步驟,因此在職特教教師訓練有其必要性。本研究以系統性文獻分析之方式探討在職特殊教育教師實證本位教學訓練之實施方式及成效,蒐集截至2018年5月以前之相關中英文期刊論文,透過兩階段篩選以及人工搜尋,獲得11篇實徵研究。本研究信度高,文獻篩選及資料編碼過程均由研究者及另一位獨立編碼者檢核一致性。研究方法以單一受試實驗設計為主,研究結果顯示,有效的教師訓練形式包含:教學、真人/影片示範、演練、回饋及在職監督,教師訓練成效良好,介入成效超過九成,教師均能正確執行技能,值得注意的是,演練及回饋是教師訓練重要的元素,在職監督亦有其重要性。研究結果發現依照美國特殊兒童協會的標準,包含以上元素之包裹式教師訓練通過實證標準。本研究最後提出對相關人員和單位,以及未來研究之建議。Item 學齡前自閉症幼兒輔助溝通方式偏好選擇及請求技能學習探討(2021) 任思華; Ren, Si-Hua目前使用輔助溝通(augmentative and alternative communication, 簡稱AAC)的現況中,存在三分之一的AAC使用者學習了輔助溝通系統後,在即使仍需要AAC系統的情況下也會放棄繼續使用AAC系統(American Speech-Language-Hearing Association ,簡稱ASHA,2018)。並且在低口語自閉症的輔助溝通介入上,也未能做到讓其能夠隨時隨地、隨心所欲地進行溝通交流。在研究中往往忽視了使用者本身的選擇偏好。本研究旨在探討有溝通障礙的學齡前自閉症幼兒在偏好選擇系統的歷程,及在偏好選擇AAC進行系統介入後,能否習得並維持請求技能。本研究採取單一受試之多基線跨受試者設計,選取三位符合本研究條件的學齡前自閉症幼兒,採用其本身選擇之輔助溝通系統進行介入,透過量化數據的蒐集及質性觀察與訪談,分析得到結論如下一、學齡前低口語自閉症幼兒能進行AAC系統偏好選擇;二、學齡前低口語自閉症幼兒能以其所偏好之AAC系統習得請求技能;三、學齡前低口語自閉症幼兒使用AAC系統後口語次數有提升;以上自變項與依變項之間有功能關係的建立。本研究另外發現:四、研究對象以其所偏好之AAC系統習得請求技能有類化效果;五、研究對象AAC系統的偏好選擇歷程中,選擇之AAC系統沒有改變;六、研究對象間各種AAC系統習得效能的差異不大,但達標前圖片兌換溝通系統(picture exchange communication system,簡稱 PECS)所需介入總次數少於語音產生裝置(Speech-generating devices ,簡稱SGD);七、研究對象偏好選擇之AAC系統與文獻提及選擇AAC系統可能的決定因素之間具有適配性。Item 影片示範教學於教導患有自閉症學生的介紹與應用(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 2013-03-??) 王慧婷; Hui-Ting Wang影片示範教學,是一個能讓不同年齡層患有自閉症的學生成功學習各種技能的實證教學方式。在輔助科技的範疇裡屬於中科技的輔助科技。現今的自閉症影片示範教學研究以個別化為主。本文欲針對自閉症患者的學習,透過文獻回顧,嘗試介紹影片示範教學的研究發展與應用,包含定義、示範種類、影片製作的要素和影片示範教學的優點及限制。讓影片示範教學不論在專業知識上或臨床應用上,在國內能更普及,嘉惠於自閉症及其他障礙類別的兒童或成人。Item 探討臺灣學者對科技融入特殊教育跨域合作歷程之觀點及其對實務工作者的啟發(2023) 李盈穎; Lee, Ying-Ying自台灣108新課綱的推動後,提高了教師在跨領域教學與學生對跨領域課程的需求,然而在中等教育階段以下推行 108 課綱跨領域教學面臨很多問題與挑戰。中小學教師跨域教學能力與師資培育機構之課程有著一定程度的關係。大專院校教師的跨域合作能力不但關係著現場教師的跨域合作和教學能力,同時也為現場教師的參照典範。本研究旨在了解國內特殊教育與科技相關領域,例如電機、電子、工程之跨域研究者跨域合作的歷程,同時探索其對實務工作者的啟發。本研究採質性研究中的深度訪談,分析方式為內容分析法。研究的對象是透過對文獻回顧所提及的研究團隊進行立意取樣,隨後再以滾雪球方式請這些研究對象推薦其他跨領域團隊。在第8位研究對象的訪談中,研究者發現相似主題反覆出現,意即已達到資料飽和。研究開展的步驟首先是蒐集、閱讀、整理有關特殊教育的跨域研發文獻及文件;接著,對研究對象進行深度訪談,並系統地進行資料及訪談記錄的分析。本研究發現組成跨域研究團隊的主要因素為因應環境與政策,但同時也發現政策無法完全支持所研發之科技產品後發展。在研究團隊所扮演的角色中,自陳為專業知識的傳達者皆為特殊教育領域專業者。然而這些角色與受訪者角色本質與經歷跨域合作後的角色成長是否有關連研究者為深入探討,因此建議未來研究者能針對此議題能進一步探討。最後根據本研究受訪資料,成果歸屬中的作者排序較多是依據貢獻度來排名。因此建議未來研究者可進一步探討其他面向的成果歸屬。本研究對於實務工作者的啟發為團隊成員需對目標有認同感、換位思考,才能有效的溝通和合作。另外,有效的時間管理和學校提供適當的支持和資源,以幫助教師更好地適應和實施跨領域教學,將是關鍵的課題。Item 數理資優生與亞斯伯格症數理資優生神經心理特質之比較及思考、情意能力培訓研究,-亞斯伯格症與數理資優生之視覺理解與情緒表情推理歷程(2012-07-31) 王華沛; 王慧婷有一些資優生兼有亞斯伯格症特質。亞斯伯格症的學生在視覺及空間訊息處理優異,而在表情推理方面較為弱勢。本研究目的旨在以自編表情為題材之視覺訊息推理測驗(FEBT)探究患有及不患有亞斯伯格症的資優生於大腦活動情形、眼動和反應時間之相同及相異處。研究對象分三組:(1) 數理資優大學生;(2)患有亞斯伯格症的數理資優大學生;及 (3)不患有亞斯伯格症之非數理資優大學生。研究地點為台灣師範大學及台大醫院實驗室。此研究分三年期進行:(1) 第一年:自編測驗工具發展(FEBT)及研究對象徵收 (2) 第二年:針對三群研究對象做FEBT 測驗施測,眼動、正確率及反應時間之測量;(C) 第三年:由第二年結果,發展社交技巧訓練教材及訓練受試者。預期結果能協助相關專業人員進行研發及設計表情推理教材,針對需要社交技巧訓練之自閉症學生、亞斯伯格症學生及其他障礙類別實施教育訓練。Item 數理資優生與亞斯伯格症數理資優生神經心理特質之比較及思考、情意能力培訓研究,-亞斯伯格症與數理資優生之視覺理解與情緒表情推理歷程(II)(2013-07-31) 王華沛; 王慧婷有一些資優生兼有亞斯伯格症特質。亞斯伯格症的學生在視覺及空間訊息處理優異,而在表情推理方面較為弱勢。本研究目的旨在以自編表情為題材之視覺訊息推理測驗(FEBT)探究患有及不患有亞斯伯格症的資優生於大腦活動情形、眼動和反應時間之相同及相異處。研究對象分三組:(1) 數理資優大學生;(2)患有亞斯伯格症的數理資優大學生;及 (3)一般不患有亞斯伯格症之非數理資優大學生。研究地點為台灣師範大學及台大醫院實驗室。此研究分三年期進行:(1) 第一年:自編測驗工具發展(FEBT)(2) 第二年:研究對象徵收及針對三群研究對象做FEBT 測驗施測,及眼動、正確率及反應時間之測量;(3) 第三年:由第二年結果,發展社交技巧訓練教材及訓練受試者。預期結果能協助相關專業人員進行研發及設計表情推理教材,針對需要社交技巧訓練之自閉症學生、亞斯伯格症學生及其他障礙類別實施教育訓練。研究目前進行至第一年FEBT測驗發展,發展成果令人深信第二、三年的研究任務亦能如計畫實施,達到預期結果與貢獻。Item 普特合作:學習區工作盒對發展遲緩幼兒IEP目標學習成效之研究(2022) 張賁寗; Chang, Pi-Ning學前特殊需求學生以發展遲緩為主,並且大多安置於學前普通班,接受特教巡迴輔導服務。本研究目的為使巡輔師的服務時間以外,學生也能夠持續進行相關個別化教育計畫(IEP)目標練習,使用結構化工作盒以解決融合教育中落實IEP目標的困難。本研究採用單一受試跨行為多基線實驗研究法,選擇一位發展遲緩幼兒為研究對象,參考其相關IEP設定三個彼此獨立、難易度相當的工作盒目標,並加入研究對象的興趣設計工作盒,放置對應的學習區域,於班級每天都會進行的「學習區時間」操作,藉此探討發展遲緩幼兒於班級自然環境中操作工作盒的學習成效,並期許能進一步協助班級教師執行IEP目標。研究自變項為三個工作盒,依變項為工作盒介入後行為的改變,也就是目標達成百分率。研究結果發現,自變項工作盒的介入後,顯著提升了研究對象目標達成率也提升了練習的次數,亦有良好的維持效果及社會效度。雖然本研究並未直接針對IEP目標測量成效,然而普通班教師對於工作盒實施成效持正向態度,對於未來研究上,建議能具體針對巡迴輔導的普特合作再深入測量與探究;實務上則建議工作盒能有多層次設計,有利於全班混齡幼兒的差異化學習,並以漸進的方式,和班級教師合作。Item 比較圖卡交換轉換到語音裝置和直接使用語音裝置在建立低口語自閉症成人的溝通成效差異之研究(2022) 蔡宇晨; Chai, Yee-Cheng溝通是人類在群體生活中非常重要的能力。有效的溝通能使人際互動產生正向之循環。無法有效溝通是自閉症族群常見之困難,特別是當溝通困難者到了成年,依然無法隨心所欲做溝通表達時,這對其身心健康有一定程度的影響,甚至會衍生出行為問題。因此,找出適合的輔助溝通系統是至關重要的。近年來有不少研究在比較圖卡交換溝通系統(PECS)和語音裝置溝通系統(SGD)在成效上的差異,但目前還未有一致性的研究結果。本研究以單一受試多基線跨受試設計結合適應性交替處理設計,來比較先使用PECS習得至PECS第四階段句子結構再轉換到SGD ,抑或直接使用SGD從PECS第一階段到第四階段,這兩種介入在成效上的差異。成效差異的評量向度包含:(一)獨立要求的次數;(二)介入期間所需的提示量;(三)通過第四階段標準所需的教學介入次數。本研究在一間獨立的房間內進行,研究對象為四位低口語自閉症成人,其中一位因疫情未能進入介入期而中止。三位研究對象中有兩位在直接使用SGD的獨立要求次數比較高。三位研究對象中有兩位在直接使用SGD所需的提示量高於PECS轉換到SGD。研究結果顯示,PECS 轉換到SGD和直接使用SGD 在達到本研究中所設定從PECS第一階段至第四階段通過標準的教學嘗試次數並無顯著差異。值得注意的是,其中兩位研究對象在AAC偏好的選擇上都有改變。研究結果顯示PECS轉換到SGD和直接使用SGD在成效上並無顯著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