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學生的對數概念發展層次之研究
No Thumbnail Available
Date
2013
Authors
Journal Title
Journal ISSN
Volume Title
Publisher
Abstract
本研究以Pirie 與 Kieren (1989, 1992, 1994)所提出的數學理解動態理論作為描述個案概念學習過程的理論依據,透過分析個案在學習過程中所面對的問題與因應方式,嘗試了解高一學生在學習對數概念時,其數學理解層次的變化情形與發展過程。
本研究採用質性研究中的個案研究法,由研究者任教的新北市某公立高中一年級學生中,依照分層立意抽樣的方式,挑出高程度與低程度學生各兩位,共四位個案做為研究對象,分別於課後時間進行每人四節課的一對一教學,以「對數概念」為實施的單元,將學生的學習過程都以影片拍攝方式來蒐集學習歷程等資訊。研究工具為研究者的教案與自編學習單,並依據Pirie 與 Kieren (1989, 1992, 1994)數學理解的動態理論來設計對數概念發展的層次對照表,再利用此層次對照表來分析學生的學習歷程,以進一步探討不同程度的學生在學習對數時的概念發展情形。
本研究結果如下:
1.在教學過程中,四位個案均出現動態、非線性、遞迴的現象。
2.高程度學生都有發展到「結構化(7.S)」;低程度學生都有發展到「觀察(6.O)」
3.高程度學生能夠在學習過程中呈現主動,而低程度學生幾乎沒有。
4.教師對於鞏固低程度學生的理解層次,採用的策略是多舉例;而對於高程度學生,採用的策略是搭配相同但稍微變化的題型來做說明。
5.教師對於提升低程度學生的理解層次,採用的是提出一些運算上的反例;而對於高程度學生,採用的做法是提供機會讓其出現主動的行為。
最後,本研究分別提出對教學與後續研究兩方面的建議。
Description
Keywords
對數概念, 概念發展, 數學理解, 理解層次, Logarithmic concepts, conceptual development, mathematical understanding, understanding lev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