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九年級學生對相似形的選擇題型與非選擇題型之解題表現
No Thumbnail Available
Date
2015
Authors
Journal Title
Journal ISSN
Volume Title
Publisher
Abstract
國外的研究指出選擇題能用電腦批改、方便計算各項統計數據,適合取代填空題,國內的國中教育會考或基本學力測驗亦沒有設計填空題。但是大學學測的填空題即轉化為畫卡的方式進行測驗,所以填空題的作答統計也能與選擇題一樣快速方便。研究發現學生在填空題能回答正確答案,但是卻不一定能說明正確原因,而計算說理題需要寫出演算過程,這樣的題型差異會不會對於不清楚概念卻熟悉算則的學生在解題表現上產生影響?本研究主要目的是了解不同題目類型的難度與鑑別度有何差異,以及國中九年級學生面對不同題型的解題表現。
本研究採用共同題不等組設計並以同時校準法進行測驗等化,使用試題反應理論的二元化計分二參數對數型模式與部分計分模式,進行試題參數與學生能力參數的估計。以相似形的能力指標為測驗內容,設計題目敘述相同的選擇題、填空題與計算說理題,編製成有同樣題幹相互對應不同題型的三種試卷,並設計6題共同題,以進行測驗等化之用。
研究結果顯示,平均難度與鑑別度估計值為選擇題小於填空題小於計算說理題,選擇題與填空題難度與鑑別度t檢定未達到顯著水準;計算說理題分別與選擇題、填空題難度和鑑別度t檢定皆達顯著水準。題目未依照題型提升難度與鑑別度的原因有:基礎概念不穩固、利用選項進行糾正反饋、學生未仔細閱讀題目、作答不完整、對題目的預期心理、評分標準的制定。三類題型中有743位學生(約64.6%)沒有表現在相同的排序層級,其中有14%的學生出現「選擇弱填空與計算說理強」(選擇排序較低,填空與計算說理排序較高)的現象。
最後建議教師編製測驗時應採用多種題目,能讓不同優勢能力的學生發揮所長與磨練不足之處。並建議國內大型測驗應採用多種題目類型,才能較正確地評量受測者的能力,避免使用單一種題型測量受測者的能力時產生誤失。
Description
Keywords
相似形, 題目類型, 測驗等化, 試題反應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