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甲溪河川棲地生態研究之學習歷程及環境教育參與者角色分析

Abstract

本研究探索本身參與相關河川棲地生態研究歷程之行動類型及環境教育學習,藉由在碩士階段所修習的環境教育課程、及相關河川棲地生態研究專題及專案計畫參與中,從體驗、協助支援、到擔任承辦角色的經驗學習過程,呈現重要環境行動參與及檢視本身環境教育學習成效。 本研究於兩年半期間(2004.5~2006.12)以參與相關河川棲地生態研究為基礎,大甲溪河川棲地生態研究之學習歷程為主軸。採用質性研究方法,透過個人生命經驗的書寫探索方式,呈現重要生態調查研究及生態教育宣導的環境行動(汪靜明,2006a)參與事件紀錄(包括研究札記、相關文件、錄音、攝影),並以參與觀察為主,文件蒐集、評量訪談為輔助,進行研究紀錄及資料分析。探討研究者在參與大甲溪河川棲地生態研究前後,其學習、研究、實習階段之轉變關鍵因素,及個人環境覺知、知識、態度、技能及行動層面的成效差異;並探討在正規教育學習歷程中,環境教育參與者角色對研究者的影響功能,及研究者從投入至輸出過程的角色轉移及功能。 本研究結果顯示,接受正規的環境教育理論及實務課程訓練,藉由生態調查研究及生態教育宣導的兩大環境行動參與的經驗學習,有助於河川環境素養的提升。在研究者角色分析上,關鍵因素在於專家學者的角色功能發揮,透過統整型的領導策略,運用因地因時不同的互動模式及角色扮演,增進同儕互動學習及夥伴關係的合作。在研究者角色轉移上,主要要於社會支持度層面影響,其中關鍵因素在於專家學者在歷程發揮的觀念引導、知能傳授、價值澄清、資源提供的功能。在相關歷程研究及環境行動參與中,研究者認為環境教育參與者角色轉移示意圖,適用於學校師生、在地民眾的接受者在表組成,可作為後續研究之參考。

Description

Keywords

環境行動類型, 環境教育學習, 環境教育參與者

Citation

Collec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