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發國中生相似形概念的奠基活動
研發國中生相似形概念的奠基活動
dc.contributor | 楊凱琳 | zh_TW |
dc.contributor | Yang, Kai-Lin | en_US |
dc.contributor.author | 林世平 | zh_TW |
dc.contributor.author | Lin, Shih-Pin | en_US |
dc.date.accessioned | 2019-09-05T01:06:25Z | |
dc.date.available | 2020-06-28 | |
dc.date.available | 2019-09-05T01:06:25Z | |
dc.date.issued | 2019 | |
dc.description.abstract | 用數學奠基活動來幫助學生學習學校數學是臺灣數學教育改革的趨勢。目前奠基活動是在周末或寒暑假,以數學營的模式在進行。為了讓更多的學生能享受學習數學的過程,師大數學教育中心提出一個新的計畫-奠基進教室,即保留奠基活動的精神,將活動修改後融入正式課程之中。 在奠基進教室〈縮放繪〉中,我們看見學生有更多主動思考的機會。藉由平板的手指縮放以及在電腦文件上拉動圖片,學生可以感受到圖形的縮放(吳宛柔, 楊凱琳)。然而在利用縮放中心繪製縮放圖時,學生卻遇到困難。我們認為學生缺少了原圖上的點、縮放圖上的對應點與縮放中心,三點會成一直線的概念,於是我們以此做為起點,針對學生需要奠定的基礎回頭去設計奠基活動。 從一開始使用同心圓放射的雷達圖作為縮放圖的鷹架來作為奠基活動的發想,到後來利用大自然中光影成一直線的概念為設計的核心想法,進而發展出了奠基活動〈立竿見影〉。在歷經四大階段的修改後,〈立竿見影〉的設計是否能讓學生建立原圖上的點、縮放圖上的對應點與縮放中心,三點會成一直線的概念,是〈立竿見影〉需要確認的活動目標。 在進行教學實驗之後,我們看見學生在小組討論中發展了關鍵的基。在前後測中,雖然樣本數不夠,統計上無顯著差異,但在整體上還是有微幅的成長與進步。尤其是與活動情境相關的題目,學生在後測有較為明顯的成長。在態度問卷中,可以看見學生在進行奠基活動之後,對於數學的各方面態度都有良好的反饋。對於立竿見影的活動也大都給予肯定,顯示在學生心中,立竿見影能幫助他們學習相似形概念。 | zh_TW |
dc.description.sponsorship | 數學系 | zh_TW |
dc.identifier | G060440019S | |
dc.identifier.uri | http://etds.lib.ntnu.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stdcdr&s=id=%22G060440019S%22.&%22.id.& | |
dc.identifier.uri | http://rportal.lib.ntnu.edu.tw:80/handle/20.500.12235/101570 | |
dc.language | 中文 | |
dc.subject | 相似形 | zh_TW |
dc.subject | 縮放中心 | zh_TW |
dc.subject | 立竿見影 | zh_TW |
dc.subject | 奠基活動 | zh_TW |
dc.subject | 奠基進教室 | zh_TW |
dc.title | 研發國中生相似形概念的奠基活動 | zh_T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