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理精蘊》中的《幾何原本》
No Thumbnail Available
Date
2009
Authors
Journal Title
Journal ISSN
Volume Title
Publisher
Abstract
摘要
《幾何原本》之中文譯本分為歐幾里得 (Euclid) 的《幾何原本》(Elements)與巴蒂 ( Pardies) 的《幾何原本》(Elémens de géométrie);前者由徐光啟、利瑪竇於1607年合譯前六卷,到了1857年才由李善蘭、偉烈亞力完成後九卷的翻譯。後者由張誠、白晉先譯為滿文,再譯為漢文,又有「七卷」和「十二卷」兩個不同版本,「十二卷」版修改後收入《數理精蘊》。
《數理精蘊》是清康熙年間編譯的數學百科全書,從整體上而言,可說是一部西方數學著作的編譯作品,《數理精蘊》中的《幾何原本》,是根據法國數學家巴蒂(P.Pardies,1636~1673)所撰的幾何學教科書Elémens de géométrie翻譯增刪而成。書中各個命題的邏輯證明不求十分嚴格,定理的編排次序也不注重它的系統性,其著述體例與歐幾里德《原本》差異很大,沒有區分定理與命題。
民國29年至30年抗戰期間,在上海淪陷區內秘密搜購之江南收藏家累世珍籍,隨著國民政府來到台灣,其中的「清聖祖批校幾何原本」即是當時搜購的珍本之一。此珍本收藏於台灣國家圖書館善本室中,即為《數理精蘊》中的《幾何原本》最早之漢文底本,由於「幾何原本」一詞,儼然已成歐氏「幾何原本」的代名詞,故國家圖書館在編列書目資料時,並未真正考究其內容,似乎理所當然的就登錄為「幾何原本七卷,泰西歐幾里得撰,利瑪竇譯,舊抄本」,其實應更正為「幾何原本七卷,法國巴蒂撰,張誠等改編,清聖祖校批,舊鈔本」。此古籍經人劃圈、增補、黏貼處甚多,並且有康熙親筆校對字跡,更增添了此古籍的珍貴價值。而且從校批的內容可得知,此鈔本是在康熙一邊校對,宮中官員一邊抄寫中完成。更難能可貴之處,發現康熙不只校對一次,他會反覆修正,使吾人對康熙學術負責認真的態度有更深入的認識。
本論文地毯式的比對舊鈔本、數理精蘊本與巴蒂本三者之間的相關性,澄清了若干錯誤說。不論是康熙帝或是《數理精蘊》的編者,都是長期在中國文化薰陶下的知識份子,對於嚴格的邏輯體系並未有深刻的體會與接受。在研讀此文本時,即可感受出嚴謹的定理證明、邏輯推理,在《精蘊本》中是不被重視的部分。《數理精蘊》中的《幾何原本》內容雖然較貼近國中幾何教材,對於初學者而言,容易上手,但卻缺乏邏輯上嚴謹的證明,過於注重發展實用的方法。這是數學知識在歷史進展中的一個階段,對於數學教育工作者,了解不同時代背景下的數學知識,應用在教學中,將能提供學生更多的文化涵養與多元思考。
Description
Keywords
幾何原本, 數理精蘊, 康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