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算學家學習中國古代數學文本的轉化:以南秉哲(1817~1863)《海鏡細艸解》為例

No Thumbnail Available

Date

2003

Journal Title

Journal ISSN

Volume Title

Publisher

Abstract

論及中朝兩國的數學交流,由於在歷史上很長一段時間,韓國都視中國為宗主國,因此朝鮮對中國當然都是輸入遠大於輸出,儘管如此,朝鮮算學家並非只是被動的吸收。但在中國與近鄰國家的文化交流研究中,優先權的論述結構卻往往輕易地抹煞了文化入超國的自主發展。而且,不了解同處於漢文化圈的東亞其他各國的歷史和文化,我們就不能真正了解中國文化本身。綜合以上三點,乃引發筆者希望透過南秉哲(1817~1863)《海鏡細艸解》一書的研究,佐證『朝鮮算學家學習中國古代數學文本的轉化』。 本研究的主體是《測圓海鏡》與《海鏡細艸解》這兩本書,所採用的策略是將這兩本書做全面性的比對研究,進而歸納出本研究之結論,共有以下三點: 1. 首先在轉化方面: 南秉哲先生在態度上是本著自主的立場來學習《測圓海鏡》這本書,而且在學習的過程中,他並非僅是被動的吸收而是主動的理解。以南秉哲(1817~1863)《海鏡細艸解》為例,確實見證了「朝鮮算學家學習中國古代數學文本的轉化」。 2. 其次在算學觀方面: 十九世紀朝鮮算學家社群對於算學的看法令人驚羨,當代算學家竟能在算學研究之餘,確認算學研究的『正當性』,從而,算學在儒家心性論中的知識位階,也獲得了最大幅度的提昇。尤其難能珍貴的是:他們的理想性竟能結合具體的實踐性作為,以一種簡明易懂的方式,來達到流傳散佈數學的效果。 這絕非朝鮮數學史的個案,例如:十八世紀儒家明算者趙泰耇(1660~1723)認為:算學擁有訓練心智與道德實踐的功能。兩相結合之下,隱約可以感受出朝鮮半島自十七世紀末至十九世紀其間,朝鮮算學觀的演化,而十九世紀朝鮮算學家社群是以一種更為圓熟的態度面對算學,以南秉哲(1817~1863)《海鏡細艸解》為例,確實見證了這個事實。 3. HPM的反思: 在研讀數學文本《海鏡細艸解》的過程之中,筆者見證了:想在數學課堂上適當的運用HPM,必須要有紮實的數學教育的訓練,更需透過廣泛閱讀好書培養必要的數學史功夫,還要隨時貼近文本並保持敏銳的問題意識,如此或有可能逐漸體會:數學是某脈絡中的一種知識活動(mathematics in context),亦即它也擁有豐富的歷史文化向度(或維度 dimension),進而在教學設計中,分享二十一世紀最令人矚目的『多元文化關懷』。

Description

Keywords

朝鮮, 算學家, 中國, 古代數學, 南秉哲, 海鏡細艸解

Citation

Collec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