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建築活動做為體育班課後數學輔導活動之行動研究
dc.contributor | 楊凱琳 | zh_TW |
dc.contributor.author | 陳佳陽 | zh_TW |
dc.contributor.author | Chen, Chia-Yang | en_US |
dc.date.accessioned | 2019-09-05T01:05:56Z | |
dc.date.available | 2018-07-02 | |
dc.date.available | 2019-09-05T01:05:56Z | |
dc.date.issued | 2018 | |
dc.description.abstract | 本研究是研究者以建築活動做為體育班課後數學輔導活動的行動研究歷程,研究者本身即為行動教師,研究目的在於了解教師在此歷程中的教學改變與考量,以提供將建築活動運用於課後輔導的教學方針。研究對象為台北市某公立國中體育班學生,班級內同時包含七年級與八年級學生,上課的次數每周一次共歷時一學年,每次的課程時間長度90分鐘。 研究結果依照行動教師在課程規劃的改變劃分成四個行動循環,主要關注行動教師在這四個行動循環中對於「課程與建築活動的規畫與進行」以及「評量工具的目的與設計」兩個面向的改變與演進情況。行動教師對於課程與建築活動的規畫與進行之改變歷經第一行動循環以基本學習內容為導向,第二行動循環以建築活動學習目標為導向,第三行動循環增加對學生的先備知識的注重,第四行動循環增加閱讀活動。 隨著課程規畫的調整以及課堂學生反應,行動教師對於評量工具的目的與設計也有三階段的調整歷程,第一行動循環行動教師依據基本學習內容設計評量,第二行動循環依據建築活動內容設計評量並改變評量目的成為教學的一環,第三與第四行動循環依據建築活動內容與學生的先備知識設計評量。 最後研究者由活動理論的觀點反思整個教學行動歷程,課程的重心由客體知識逐漸轉移至教學工具所要帶來的教學內容,並開始關注主體學生的先備知識狀況,最後考量主體學生平日課堂的學習以及其自主學習能力,進而拓展教學工具的內容。本研究將依照研究結果提供將建築活動運用於課後數學輔導的的教學建議。 | zh_TW |
dc.description.sponsorship | 數學系 | zh_TW |
dc.identifier | G060340012S | |
dc.identifier.uri | http://etds.lib.ntnu.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stdcdr&s=id=%22G060340012S%22.&%22.id.& | |
dc.identifier.uri | http://rportal.lib.ntnu.edu.tw:80/handle/20.500.12235/101545 | |
dc.language | 中文 | |
dc.subject | 建築活動 | zh_TW |
dc.subject | 行動研究 | zh_TW |
dc.subject | 課後輔導 | zh_TW |
dc.subject | 體育班 | zh_TW |
dc.title | 以建築活動做為體育班課後數學輔導活動之行動研究 | zh_TW |
Files
Original bundle
1 - 1 of 1
No Thumbnail Available
- Name:
- 060340012s01.pdf
- Size:
- 8.35 MB
- Format:
- Adobe Portable Document Form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