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
Browse
Recent Submissions
1 - 5 of 190
-
Item實習學生對新制教育實習滿意度與任教承諾相關性之研究( 2022)本研究旨在了解實習學生的新制教育實習滿意度與任教承諾狀況、比較不同背景變項實習學生的新制教育實習滿意度與任教承諾之差異,以及探究新制教育實習滿意度與任教承諾間之相關情形。研究方法採問卷調查法,以108、109學年度參與新制教育實習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實習學生作為研究對象,回收問卷共計335份,有效問卷共計333份,整體回收率為99.40%。研究工具採研究者自編之「實習學生新制教育實習滿意度與任教承諾問卷」進行調查,所得資料主要透過信效度分析、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Pearson積差相關,以及多元迴歸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本研究結果如下:一、實習學生對新制教育實習滿意度之現況為中等程度以上,其中以「實習學校辦理教育實習的滿意度」為最高。二、實習學生對任教承諾之現況為中高程度以上,其中以「學生學習的承諾」為最高。三、部分不同背景變項的實習學生在新制教育實習滿意度與任教承諾上有差異。(一)不同「實習學校規模」之實習學生新制教育實習滿意度有顯著差異,其中以「37班以上」最為滿意。(二)不同「實習學校規模」之實習學生任教承諾差異存在,其中以「37班以上」的任教承諾為最高。四、新制教育實習滿意度整體與各構面及任教承諾整體與各構面之間均有顯著相關。五、新制教育實習滿意度對實習學生任教承諾具顯著預測力,且以「實習學校滿意度」對整體任教承諾的預測力最高。根據本研究之發現,提出若干具體建議予教育行政主管機關、師資培育大學、教育實習機構、實習學生及後續研究作為參考。
-
Item澳門私立中學教師專業發展之運作研究( 2021)澳門作為曾被葡萄牙殖民的地方之一,當時澳葡政府對於華人教育採取放任自流的教育管治手段,導致教師的專業水準參差不齊。80年代中葡聯合聲明的簽署影響了培育澳門本地教師的路向,而澳門的教師專業發展隨著1991年澳門首部教育法律《澳門教育制度》之頒布而逐漸受到關注。1999年澳門回歸中國後,社會上亦有不少聲浪提出要求教師專業發展邁向法制化。2006年及2012年分別設立了《非高等教育制度綱要法》及《非高等教育私立學校教學人員框架》(下稱:私框)以法律規限教師專業發展的形式、類型、內容,而教師專業發展亦作為教師工作表現評核的指標之一,因此,《私框》的目的旨在提升澳門私立中學教學人員的專業素質及職業保障,從而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運作。是次研究透過半結構式訪談法,分析《私框》實施前後教師專業發展法規的內涵與發展;以及對任職澳門私立中學的六位老師進行訪談,由訪談當中探究《私框》實施後澳門教師專業發展的運作知覺及情況,探究澳門教師專業發展運作下所遇到的困境及解決策略,提出改革澳門私立中學教師專業發展的可行性建議,以期對往後推動及完善澳門教師專業發展有所幫助。根據本研究之結果,可歸納出以下結論: 一、教師專業發展法規的出現改變了教師專業發展的要求。 二、教師專業發展時間及自主性受限。 三、《私框》下教師專業發展活動需求及評核欠缺區別性及人性化考量。 四、《私框》以外誘物質條件推動教師專業發展。 研究者針對研究結果作出以下建議: 一、需完善澳門的教師專業發展活動評核系統。 二、定期省思教師專業發展之成效及整合資源。 三、設立區別化及自主化的教師專業發展。 四、為澳門私立中學教師設置合理的專業發展的時間及空間。
-
Item學校雙語教學可能實施策略─以臺北市一所國中為例( 2021)本研究旨在探討在「2030雙語國家政策發展藍圖」的政策下,學校行政人員以及教師對於雙語教育政策的理解與學校實施雙語教育的歷程及實踐內涵。本研究以質性研究為設計取向,其中選擇個案研究作為研究架構,以深入了解個案學校具體如何推行雙語教育,本研究選擇一所位於臺北市之雙語課程實驗學校,分析該校推行雙語教育的背景脈絡,了解學校推行雙語教育的概況,並以「沃土」雙語模式為分析架構探討影響國中階段推行雙語教育的因素。 本研究透過訪談、參與觀察以及文件分析之方式蒐集資料,綜合文獻探討的內容以及對於個案學校中的行政人員以及教師的訪談,研究結果發現如下: 一、雙語教育的推行需要給予教師時間與耐心進行調整,並且逐步凝聚校內教 師之共識與認同 二、雙語教育的推動需有彈性,教師可兼採多種不同的雙語教學法,並依照實際 教學情況調整以發展出適合的教學模式 三、雙語教育的推行有賴學校整體學習環境的營造 四、可透過雙語培訓計畫或是與其他教師協同授課,逐漸培養學科教師獨立 授課的能力 五、教師在課堂上的雙語教學可提供學生更多的語言輸入刺激,然而仍應以學科 內容的學習為目標 六、學校行政可採取多元彈性的方式協助校內教師雙語教育的進行 最後,透過個案學校的經驗提出對於臺灣國中階段實施雙語教育之省思與建議,並作為臺灣推動雙語教育時之參考。
-
Item108課綱下國小校長公開授課之研究( 2021)本研究旨在探討國民小學校長在108課綱下,對公開授課之看法、踐行、影響因素、挑戰與因應,以及成效。透過質性的研究設計,本研究以訪談法、文件分析法與觀察法為方法,主要透過立意取樣,選取八位對於校長公開授課較多思考與經驗的國小校長為研究對象,進行相關資料的蒐集、分析與統整,提出研究結論與建議,以供未來實務與研究的參考。 本研究之結論歸納如下: 一、國小校長對校長公開授課的認知,包括:引導與示範的宣示、實踐教學、落實專業領導,校長並對政策多採支持態度。 二、國小校長依多方考量,實踐在地化的公開授課方式。 三、校長認知與態度、學校規模、學習氛圍及政策支持皆為影響國小校長公開授課之因素。 四、國小校長面臨公開授課的挑戰,包括:政策共識與配套、無課務編排、教學複雜性與非專長授課、學校業務繁雜等,有待因應。 五、國小校長公開授課對校長課程與教學領導、教師專業發展、建立共學之學校文化產生成效。
-
Item中小學校長教學領導、學校氣氛對校長工作滿意度之影響—臺灣2018年TALIS資料之分析( 2021)本研究旨在了解臺灣中小學校長教學領導、學校氣氛與校長工作滿意度之現況,分析不同背景變項對於三者之差異,並探討整體三者之間的關係,建立結構方程模型,從中驗證學校氣氛的中介效果,最後則以多群組結構方程模型進行不同教育階段在三者之間的關係之比較。本研究使用臺灣2018年TALIS資料庫中的國小、國中及高中校長資料,以量化研究法為取徑,採用次級資料分析法、結構方程模型、Bootstrap法及多群組結構方程模型進行分析,研究對象為臺灣國小、國中及高中校長共524人,其中國小校長共192位,國中校長共185位,高中校長共147位。測量工具皆有一定的信效度。基於研究結果與討論,歸納出以下重要結論,茲臚列如下:一、正向且開放型的學校氣氛對於提升校長的工作滿意度至關重要,而教學領導在國中小階段能影響校長所知覺到的學校氣氛。 二、女性校長較男性校長更容易知覺到其教學領導作為,而教學年資高的校長較教學年資低者更常從事教學領導作為 三、年資高的校長較年資低者所知覺到的學校氣氛來的開放,而不同教育階段對學校氣氛有顯著差異 四、年資與年齡高的校長較年資與年齡低者更加滿意其工作 五、校長教學領導、學校氣氛與校長工作滿意度彼此之間呈正向關係,而校長教學領導透過學校氣氛影響其工作滿意度,學校氣氛在校長教學領導與其工作滿意度之關係中屬於完全中介 六、國中校長在教學領導、學校氣氛與其工作滿意度之關係上所受到的影響最深,國小校長的教學領導在未受到學校氣氛之中介作用前對其工作滿意度之影響最深,國中小校長的教學領導則對學校氣氛有顯著影響。造成該差異之原因在於教師的自主性與專業度不同,且受到外部因素如學校性質或情境的影響。 綜上所述,在校長教學領導、學校氣氛對校長工作滿意度之影響上,以學校氣氛為最重要的因素。不同教育階段的校長須以不同方式營造正向且開放的學校氣氛,進而能提升其工作滿意度,增進學校效能。研究者根據研究結論提出相關建議,供教育行政主管機關、校長及未來研究者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