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與運動科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91

本系前身為民國35年省立臺灣師範學院4年制體育科,為臺灣第一個專門培育體育師資之科系。民國37年改制為體育學系;民國43年擴充編制,成立體育衛生教育學系,下設體育學組與衛生教育學組,同時培育體育與衛生教育專業人才。民國48年,體育學組回復體育學系名稱,自民國54年起招收學生,並開始接受運動績優學生保送進入本系就讀,提供運動表現優秀選手升學機會。民國59年成立國內第一所體育系碩士班,民國79年首創國內第一所博士班,開始在國內培育體育最高學歷專業人才。

民國90年8月運動與休閒學院成立,下設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現更名為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體育學系及新成立的運動競技學系,體育學系自此脫離教育學院。配合本校由師資培育機構轉型為綜合型大學,本系除過去著重師資培育外,也擴展至培養體育運動產業人才、體育運動學術研究人才及體育運動行政管理人才。為呼應國際學術社群之共識,符應學系實際發展現況,並展現學系在跨域整合、多元發展之企圖,本系於民國110年更名為「體育與運動科學系」,保留原有體育師資培育的元素外,加上人文與自然領域之運動科學內涵,接軌目前學系實際發展方向,並有利於學生多元發展。

本系70多年來為臺灣體育運動的發展與師資培育奠定紥實且豐厚的人力資源基石,未來發展目標在於藉由教學、研究與服務,達成傳播、擴展與應用身體活動為基礎的知識體系,培育優質體育與運動相關的專業人員與領導人才。

News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0 of 24
  • Item
    花蓮縣高中生運動行為、健康體適能與幸福感之研究
    (2024) 楊宗樺; Yang, Zong-Hua
    本研究旨在探討花蓮縣高中生運動行為、健康體適與幸福感的關係,進而探討影響高中生幸福感的重要因素。選取112學年度花蓮縣公私立高中職學校之日間部學生為研究對象,從母群體中進行配額抽樣,共收集有效問卷803份。研究參與者填寫自編「花蓮縣高中生運動行為、健康體適能與幸福感之問卷」,收集高中生個人資料、運動行為、健康體適能(身體組成、瞬發力、肌力及肌耐力、柔軟度、心肺耐力等)及幸福感,研究資料以SPSS22.0統計軟體進行分析,分析方法包括描述性統計、信度分析、因素分析、獨立樣本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及逐步多元迴歸分析,獲得以下研究結果:一、花蓮縣高中生運動行為部分,運動次數較少,運動強度、運動時間呈現中上水準;健康體適能部份,BMI呈現正常狀態,一分鐘仰臥起坐、坐姿體前屈、立定跳遠和1600/800跑走皆呈現中等偏上水準;幸福感部份以「自我信心」之平均數為最高,「主觀幸福感」為最低。二、不同性別、年級、是否參與社團、是否為體育性社團在運動行為有顯著差異存在;不同性別、是否為體育性社團在健康體適能上有顯著差異存在;不同性別、年級、是否為體育性社團在幸福感上有顯著差異存在。三、運動行為會正向影響健康體適能;運動行為會正向影響幸福感;健康體適能會正向影響幸福感。研究結果顯示,不同背景變項的高中生對於運動行為、健康體適能與幸福感的的認知存在顯著差異,而運動行為是影響健康體適能的因素,運動行為、健康體適能是影響幸福感的重要因素。
  • Item
    十二週連續性及間歇性有氧運動對健康體適能及運動態度之差異比較
    (2004) 許芳菱
    本研究主要探討十二週連續性及間歇性有氧運動對健康體適能及運動態度之影響。研究以桃園高中高三女生為對象,依班級分為三組,包括連續組、間歇組和控制組,每組皆有45位受試者。連續組與間歇組同學參與每週三次,每次三十分鐘的有氧運動,其中有二十分鐘運動強度達最大心跳率 60-75%,另十分鐘為熱身與緩和伸展運動,間歇組中間休息5分鐘;控制組參與每週三次之體育課程。所有受試者均於訓練前後接受健康體適能測量,連續組和間歇組同學於訓練後接受運動態度問卷調查。所得資料以相依樣本t考驗、共變數分析和卡方分析比較其差異。結果發現如下: 一、組內部分:十二週訓練後連續組之腰臀圍比、心肺適能、肌耐力和柔軟度皆獲得改善(p<.05);間歇組之腰臀圍比、心肺適能和柔軟度皆顯著進歩(p<.05)。兩組之肌力皆未有顯著改變。控制組之腰臀圍比顯著改善(p<.05),肌耐力和柔軟度未有顯著改變,肌力和心肺適能則顯著退步(p<.05)。三組BMI指數都增加。 二、組間部分:連續組、間歇組和控制組在身體質量指數及腰臀圍比三組間都未達顯著差異;連續組與間歇組之800公尺和立定跳遠都顯著優於控制組(p<.05);連續組的仰臥起坐顯著優於間歇組和控制組(p<.05),而間歇組與控制組之間則沒有顯著差異;間歇組的坐姿體前彎顯著優於控制組(p<.05),其他各組間皆未有差異。 三、連續組與間歇組的運動態度大部份皆沒有太大差異,但連續組在從事有氧運動”很享受”和間歇組在運動後有"提昇運動能力” 這兩項兩組有顯著差異。 十二週有氧運動可提升高中女生大部分體適能,連續性或間歇性運動都具有相同的效果。連續性與間歇性有氧訓練對學生的運動態度沒有太大的差異。
  • Item
    健康體適能虛擬教室輔助國中體育教學對學生健康體適能認知與表現的影響--以臺北市芳和國中為例--
    (2004) 林坤曉
    本研究的目的主要在探討不同的健康體適能教學方式介入體育課程十週後,對國中學生健康體適能之影響。健康體適能包括健康體適能認知、身體組成、柔軟度、肌肉適能、心肺適能等。以臺北市立芳和國民中學的八十九位七年級學生為實驗對象(男生45人,女生44人,平均年齡12.4歲),依其原班分別為對照組、虛擬組與傳統組。以輔助的角色分別將二種不同的健康體適能教學方式介入體育課十週後,透過健康體適能的前、後測及課程中學生所執行的作業來進行介入成效評估。所有的量化資料,以二因子混合設計變異數進行分析,其結果如下:1.不論是採用傳統或虛擬教室的教學法,對學生健康體適能的認知、肌肉適能與男生心肺適能的表現上皆有顯著進步,且兩種教學方法效果相當;但對學生身體質量指數B.M.I、柔軟度、與女生心肺適能三方面的改變上,二組實驗組與對照組間都未達顯著差異。2.若以學生對於健康體適能課程的執行程度來看,虛擬教室的教學方式於認知作業、柔軟度運動、肌肉訓練、有氧運動四方面都優於傳統體適能的教學方式,但兩種教學都能顯著的增加學生自發性運動時數。運用虛擬教室的教學方式,教師所要求的作業被學生自發性執行的程度比傳統教學法來的高。因此,運用虛擬教室來輔助健康體適能的教學,可讓健康體適能教育與體育教學更能相輔相成
  • Item
    不同運動頻率對國中過重學童健康體適能之影響
    (2002) 林淑芬
    本研究主要是以向上國中體重控制班成員為主,探討體重過重者,如果在十週中,施以不同運動頻率之方式,是否會對過重學童在健康體適能要素項目中,而有所影響。 研究中以我國6-18歲學生BMI>22.8和22.2作為篩檢男性和女性是否體重過重的標準,結果有72位過重學童同意參與實驗,共分三個組別,包括(1)運動頻率二天組23位、(2)運動頻率四天組23位及(3)運動頻率六天組26位。運動強度是受試者感到有點喘又不會太喘,運動時間為45分鐘,所有受試者均接受前測及後測兩次健康體適能要素測量,所得結果以相依t考驗檢定組內在前測及後測之健康體適能是否有顯著差異。此外以獨立樣本單因子共變數分析各組間的差異,如有顯著不同再以薛費氏法做事後比較。結果發現如下: (一)組內部分:運動頻率四天組及六天組之受試者,在肌耐力、身體質量指數、柔軟度、心肺耐力皆獲得改善(p<.05)。運動頻率二天組之受試者在柔軟度及心肺耐力項目達顯著差異,肌耐力和身體質量指數項目未達顯著差異。 (二)組間部分:運動頻率四天組及六天組之受試者對運動頻率二天組之受試者,在身體質量指數、肌耐力、柔軟度項目上明顯的改善程度優於運動頻率二天組之受試者(p<.05)。至於心肺耐力項目上三組間無顯著差異。運動頻率四天組及六天組之受試者在健康體適能項目則無顯著差異。 結論:對國中過重學童健康體適能提昇的最佳運動頻率是每週四天。
  • Item
    十二週離心阻力訓練對中年女性心血管危險指標之影響
    (2007) 李水碧; Lee Shuei-Pi
    背景:心血管疾病與發炎反應有關聯性,阻力訓練是否有抗發炎效果而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有待進ㄧ步探討。目的:探討12週離心阻力訓練對中年女性心血管疾病新危險指標的影響。方法:以38位中年婦女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運動訓練組19位 (48.5±7.0歲)與控制組19位 (49.1±7.1歲)。運動訓練組參與強調離心收縮的阻力訓練(每個動作的向心收縮期為2秒鐘,離心收縮期為6秒鐘),每週3天,每天60分鐘(10分鐘熱身運動,40分鐘阻力訓練,10分鐘緩和運動),持續12週,分三個階段循序漸進。訓練前後所有受試者各進行一次隔夜禁食抽血,分析血液中同半胱胺酸(tHCY)、C-反應蛋白(CRP)、總膽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HDL-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LDL-C)、三酸甘油酯 (TG),並測量身體組成、肌耐力和心肺耐力;另結合CRP和LDL-C評估心血管整體風險等級(分為高、中、低風險),並結合CRP和TC:HDL-C比值評估心血管整體相對危險指數。所得結果以獨立樣本t-考驗、卡方考驗和多元迴歸分析,進行相關資料分析。結果:十二週離心阻力訓練後,體脂肪率、脂肪重、腰圍均有顯著降低(P<.05),淨體重顯著增加(P<.05),但體重和腰臀比均沒有顯著改變(P>.05);心肺耐力(六分鐘走路測驗)和肌耐力(修正式伏地挺身、腹部捲曲和靠牆蹲坐測驗)均有顯著進步(P<.05);CRP濃度顯著下降(1.35±1.70降為0.64±0.49 mg/L, P<.05),而且體重、BMI、心肺耐力和腰圍等變項是CRP下降的預測指標;tHcy些微升高(13.0±3.4 vs. 14.1±2.7μmol/L),但未達顯著差異水準(P>.05);心血管風險等級和相對危險指數均有顯著下降(P<.05)。結論:十二週的離心阻力訓練可以顯著改善中年婦女發炎指數、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和健康體適能。
  • Item
    有氧耐力訓練跑對青春前期孩童心率變異之影響
    (2011) 江宗憲; Chiang,Tsung-Hsien
    目的:探討有氧耐力訓練跑對於提昇青春前期孩童心率變異水準的影響。方法:以66位自願參加之國小五年級男女學童為研究對象,將人數隨機分配為實驗組A(EGA)、實驗組B(EGB)與控制組C(CGC)各22人。在每週2次、每次20分鐘的運動介入下,EGA為固定距離訓練,EGB為變異距離訓練,而CGC仍從事一般身體活動,並排除其他的劇烈運動。此外,臨場音樂播放的節奏,須符合漸進性訓練為原則,並隨時監控疲勞與酸痛程度,以避免造成參與者的運動傷害。本研究採用混合二因子變異數統計分析,以(組別×檢測階段)與(性別×檢測階段)比較EGA、EGB與CGC,在八週16次的運動介入後,其心率變異之時域指標值(SDNN、rMSSD、NN50與pNN50),與頻域指標值(TP、LF norm、HF norm與LF/HF),是否達統計上顯著差異(p<.05)。顯著水準設α =.05。結果:在(組別×檢測階段)方面,本研究發現各項指標值在EGA、EGB與CGC間,均達統計上顯著差異(p<.05)。而在(性別×檢測階段)方面,本研究發現頻域指標LF/HF能用來標定運動訓練過程中男女間自律神經調控能力的量差變化。結論:八週有氧耐力訓練跑足以提昇個體的心率變異程度,尤其以變異距離EGB女童的效果最為明顯。因此,從事有氧耐力訓練跑的運動,對於國小五年級男女學童而言,不但能增強整體自律神經活性,還能改善自律神經調控能力,並促進健康體適能均衡的發展。
  • Item
    環狀運動對女性健康體適能之影響
    (2012) 張永明; Yung-Ming Chang
    目的:探討12週環狀運動、階梯有氧及油壓阻力運動課程對於年輕女性健康體適能的影響。方法:將45名坐式生活女性(24.3±2.9yr; 160.6±5.2 cm; 55.9±6.7 kg)隨機分派成四組,分別為環狀運動組(n=14)、階梯有氧組(n=10)、油壓阻力組(n=11)與控制組(n=10)。除了控制組外,其他三組進行每週三天,每次30分鐘,運動強度60-80% HRmax的運動介入課程(包含5分鐘熱身活動、20分鐘主要活動與5分鐘緩和伸展活動),控制組則維持原本的生活型態。各組於運動訓練前和訓練後,施以身體組成、坐姿體前彎、上下肢肌力與肌耐力、800公尺跑走等各項檢測。統計方法以混合設計二因子變異數分析,考驗各組之效果差異顯著性。結果:在各組的前後測比較之下,環狀運動組在安靜心跳率、坐姿體前彎、上下肢肌力與肌耐力及800公尺跑走均有顯著改善(p<.05)。階梯有氧組在安靜心跳率、坐姿體前彎、下肢肌耐力及800公尺跑走等檢測有顯著改善(p<.05)。油壓阻力組在坐姿體前彎、上下肢肌力與肌耐力等檢測有顯著改善(p<.05),而控制組都無顯著變化(p>.05)。經不同組別比較後,環狀運動組在下肢肌耐力改善程度比控制組有顯著提昇效果(p<.05)。結論:在無飲食控制處理之下,運動介入對於身體組成的改善效果不大,但環狀運動結合階梯有氧與油壓阻力運動,對於全面性體適能的提昇,仍擁有較佳的助益。
  • Item
    新北市國立板橋高中學生網路使用行為與健康體適能之關係研究
    (2013) 林英輝; LIN,YING-HUEI
    本研究旨在暸解新北市國立板橋高中學生網路使用行為與健康體適能之關係情形。透過自編問卷,採便利取樣方式進行調查,總共發放533分問卷,回收得到415份有效問卷,以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獨立樣本考驗及卡方考驗等方法進行資料分析。研究結果發現: 一、學生未擁有智慧型手機佔57.3%,家中有電腦連網的學生佔97.8%,未擁有個人電腦的比率佔51.1%,學業成績排序中間1/3的學生佔42.4%,網路成癮的學生佔13.9%。 二、擁有個人電腦的學生,每週上網天數、平時網路休閒時數及假日網路休閒時數達到顯著。 三、學生的學業成績排序,在平時網路休閒時數和假日網路休閒時數達到顯著。 四、有網路成癮的學生,在每週上網天數、平時網路休閒時數、假日網路休閒時數達到顯著。 五、男生擁有個人電腦對於其BMI和立定跳遠達顯著影響,而女生擁有個人電腦僅對其BMI達顯著影響。 六、男生網路成癮者占19%、女生占7%,網路成癮男生較為嚴重,對於男生的坐姿體前彎變項達顯著影響。 七、男生網路休閒時數較高者,可能造成立定跳遠較差和心肺耐力較不好的情形。 本研究最後根據研究結果,對高中生網路使用與學生輔導提出各項建議,供未來研究之參考。
  • Item
    跳繩課程對輕度智能障礙學生健康體適能影響之個案研究
    (2010) 陳秀梅; Chen Hsiu-Mei
    摘要 跳繩活動是一項簡單,沒有場地、器材、天候限制的一項休閒活動,適合培養體能,增進健康體適能的活動。本研究目的在探討跳繩課程對智能障礙學生健康體適能以及學習情形之影響。研究以台北市某國中一名國三女生為研究對象。研究方法:在跳繩活動前後實施健康體適能測驗,教學期間透過學習單、教學日誌和訪談,探討智能障礙學生健康體適能的改變與學習情形。課程內容為體適能介紹、熱身影片帶動、音樂配合跳繩動作技能教學及跳繩遊戲,教學設計以考量學生能力程度,課程由簡而繁,循序漸進,內容以多樣化、樂趣化為原則。本研究共計七週21節課,研究資料蒐集採量與質並重方式,量的部份以健康體適能前後測數據比較;質性資料以學習評量表、教學日誌、訪談進行資料蒐集,以內容分析法將文字資料加以分類、整理、歸納。研究結果(一)智能障礙學生健康體適能各方面皆呈現進步狀態,BMI從31.24改善為29.64,心肺耐力從911m進步為1030m,肌肉適能從130cm進步為140cm,柔軟度從30cm進步為35cm,證實透過跳繩課程,對智能障礙學生健康體適能提升有所幫助;(二) 從學習評量表、教學日誌、訪談、等資料分析得知,智能障礙學生對課程認知、接受度及從事體育課程的意願,皆有提升效果。本研究發現,跳繩課程,對智能障礙學生健康體適能提升與學習有正面的影響。
  • Item
    跳繩運動訓練對弱視學生健康體適能之影響
    (2009) 蔡永輝
    跳繩運動訓練對弱視學生健康體適能之影響 摘要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探討跳繩運動訓練對弱視學生健康體適能影響,以16名國立台中啟明學校15-17歲弱視學生為對象,以隨機分派方式,分成實驗組8名與對照組8名。實驗組進行十週跳繩運動訓練,每週三天、每次50分鐘,運動強度為運動自覺量表(RPE) 輕鬆(11)至累(15)之間,而對照組進行一般正常活動。訓練前、後均施以健康體適能測驗,將測驗所得資料以相依樣本t考驗和共變數分析進行統計分析,所獲結果如下:(一)以相依樣本t考驗分析二組前、後差異,結果發現實驗組在柔軟度與心肺耐力達顯著差異(p<.05)。(二)二組經共變數分析比較,結果顯示實驗組在柔軟度和心肺耐力均有顯著進步(p<.05)。本研究結論:十週跳繩運動訓練對於弱視學生在柔軟度與心肺耐力有顯著改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