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政策與行政研究所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23

 緣起 


        九十二年八月一日本所正式設立,係由教育學系「教育政策與行政學群」規劃,九十二年即招收首屆碩士班研究生;首任所長由教育學院吳院長武典兼代,後繼所長分別為張教授明輝、潘教授慧玲及黃教授乃熒。後因學校一系多所政策,九十九年由教育學系許主任添明兼任本所所長。

        本所之創設,係為配合國家高等教育發展政策,致力培育優秀的教育政策與行政專業人才,並提供相關現職教育人員進修機會,充分開發教育體系的人力資源,並深化研究品質,輔助我國教育決策的運行,以發揮及擴大對教育學術研究與教育改革之影響力。

展望

        本所有以下努力方向:

一、系統性進行教育政策與行政之研究,發展學術特色。

二、擴展臺灣教育政策與行政研究之範疇,提昇水準,期與國際接軌。

三、開拓國內教育政策與行政人力資源,發揮學術研究之影響力。

四、配合學校未來發展,發揮教育政策與行政研究專長與優勢,提升本土領導及國際競爭力。

五、提供相關教育現職人員進修機會,培養兼具教育政策與行政理論素養及實務能力之人才。

六、擴大文教機構行政管理與企業教育訓練人才之培育。

七、建立專業服務網絡,充分應用研究成果,成為教育政策與行政的重鎮。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2 of 2
  • Item
    國中教師實踐學習共同體之專業發展研究
    (2019) 林彥汝; Lin, Yen-Ju
    為探究教師實踐學習共同體對專業發展的影響及教師實踐學習共同體歷程中,促進其專業發展的因素。本研究以質性取徑,透過半結構式訪談蒐集資料,選取有學習共同體實踐經驗之教師。受訪者為新北市106學年度參與「學習共同體學校實施計畫」,以及臺北市101~105學年間曾參與「學習共同體及授業研究試辦計畫」或「學習領導下的學習共同體計畫」,且在計畫結束後,直至106學年仍持續實踐學習共同體之國中教師,共訪談五校7位教師。 本研究之研究結論為:一、實踐學習共同體能促進教師反思教學目標、改變課程設計重點與課程準備方式,並改變引導學生學習的方法,以促進學生有效學習;二、實踐學習共同體能改變教師班級經營思維,以促進師生互動與學生同儕關係;三、實踐學習共同體能提高教師增能的意願,並促進教師實施教學研究;四、教師對專業發展的需求、對學習共同體理念的認同及感受到學生學習風景的改變,能推動其透過實踐學習共同體以促進教師專業發展;五、教育主管機關、學校及同儕的支持,能有助於學習共同體的推動並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最後,依據研究結果提出建議。
  • Item
    蘇格拉底對話在臺北市國民中學教師專業成長之應用—以一所國民中學為例
    (2017) 陳為邦; Chen, Wei-Bang
    本研究旨在探討有關臺北市國民中學教師如何透過實施蘇格拉底對話,使教師澄清對於教師專業之看法,並藉由蘇格拉底對話施行之歷程,進一步透過反思及他人經驗之分享,增進教師在專業上之成長。在研究方法上,本研究採用個案研究法進行研究,以臺北市天空學校(匿名)之6位教師為研究對象。進行為期4周、3次共6小時的蘇格拉底對話活動,並以「何謂教師專業?」、「何謂教師工作壓力?」以及「何謂教師兼任行政工作壓力?」為主題進行探討,結果如下: 壹、蘇格拉底對話法之運用,能有效提供教師分享及反思於從事教師工作中之各種經驗,對於促進教師專業成長,有其成效。 貳、促進者在運用蘇格拉底對話法於教師對話時,應具有好的聚焦與提問能力,方能有效引導對話議題深入探討。 參、教師於進行蘇格拉底對話時,能展現其專業或自主的一面,呈現的對話模式 具有多元面向。 肆、蘇格拉底對話法之實行,能增進參與對話之教師對於議題談話之聚焦能力, 並有助於增進個人思考邏輯部分。 伍、受限於討論主題性質,對話成員需有相關背景經驗,方能使對話有效進行, 此為其限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