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與休閒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6
為配合我國社會變遷與體育發展及本校的轉型與發展,本學院於90年8月正式成立,並將原屬本校教育學院之體育學系(所)、運動競技學系、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調整成立運動與休閒學院,並於95學年度增設運動科學研究所:為提升本院競爭力於101學年度運動競技學系與運動科學研究所整併為「運動競技學系」,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與管理學院餐旅管理研究所整併為「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
News
Browse
7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大學院校學生運動型體感遊戲參與動機與休閒效益之研究─以Wii遊戲機為例(2012) 郭家儀本研究旨在探討大學院校學生參與體感遊戲機Wii之運動型遊戲時,其參與動機與休閒效益之關係情形,以大學院校學生為研究對象,採用便利抽樣的方式進行網路問卷調查,共回收487份問卷,所得資料以統計軟體PASW 18.0 for windows進行描述性統計、項目分析、信度分析、因素分析、獨立樣本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與雪費事後考驗,並得到以下結論:一、Wii運動型體感遊戲參與者之大學院校學生以男性、四年級與研究所、北部大學為主,平均每月可支配金額多為3,001~6,000元,平均每週遊戲頻率以每週一次 (含) 以下為最多,每次遊戲時數以1~3小時為最多,遊戲資歷以1-3年為最多。二、參與動機可分為成就性動機、社會性動機、健康性動機、娛樂性動機等四個因素,在「社會性動機」之程度較高,其次為「娛樂性動機」。三、休閒效益共分為四個因素構面,生理效益、心理效益、社交效益、教育效益,其中在「心理效益」之休閒效益程度最高,其次為「社交效益」,而「生理效益」之分數最低。四、人口背景與參與動機具有顯著差異。五、人口背景與休閒效益具有顯著差異。六、參與動機與休閒效益各構面皆有正相關之情形,且兩者存在高度正相關。鑑此,本研究提出以下建議:一、開發女性Wii遊戲參與者,依其需求制訂行銷策略,開發女性潛力市場;二、提供更多元的網絡連線方式,增加參與者之社會性動機及社交效益;三、對遊戲主機之操作及相關運動型遊戲內容進行調整,增加遊戲生理效益,提高消費者欲購買Wii之健康性動機;四、提供更專業、更擬真之運動遊戲內容,加強運動遊戲之參與動機。五、瞭解參與者遊戲特性、遊戲頻率,定期發送商品最新資訊以及折扣活動,鞏固消費者之忠誠度。Item 臺灣女性上班族使用Facebook休閒意涵之研究(2010) 蔡欣芸; Tsai, Hsin-Yun本研究之目的在以 Kelly 之互動理論觀點,探究臺灣女性上班族使用Facebook的休閒意涵。本研究以多重個案方式,對6位年齡24至42歲、喜愛並上下班時都會使用Facebook的女性上班族進行半結構式訪談,並輔以文本分析法蒐集資料。個案的工作性質分別為教職、行政總務、課長、書記、證券業務員。研究結果發現:(1)個案喜愛使用Facebook原因為Facebook的介面將訊息集中於同一頁面,便於迅速瀏覽;並提供即時交流互動平台,能增加與朋友的互動,聯繫朋友感情;(2)個案使用Facebook受限工作關係,上班時只簡單瀏覽頁面與發布與工作相關事情;下班後才花費較長時間操作Facebook;(3)從互動理論觀點證明了上班時使用Facebook具有休閒特性,並發現其休閒阻礙與休閒負面現象;(4)Facebook提供的休閒效益主要為社交效益,其次為心理與放鬆效益。Item 以生命回顧法融入園藝活動課程對高齡者休閒效益體驗影響之研究(2010) 黃耀陞; Yao-Sheng, Houng高齡化社會所面臨的議題,越來越受到政府與國人關注與重視。園藝活動擁有多元的活動形式,可以針對不同的目標對象,設計規劃適宜的活動內容與方式,增進人們對於生理、心理與社會的適應,達到改善人體生理、心理與精神狀況。本研究之園藝活動課程融入艾力克森(Erikson)生命發展八階段去設計總共五堂的活動課程,研究目的旨在探討探討園藝活動課程之設計與執行以及瞭解高齡者是否參與園藝活動課程對休閒效益體驗之影響。研究時間從2009年11月6號至2010年4月17號;研究方法設計採取實驗法與觀察法,休閒效益體驗量表的施側則採用一對一訪談方式進行;研究地點與對象選定臺南縣西港鄉西港村之65歲以上高齡者,控制組前測有效受試樣本71人,控制組後測有效受試樣本49人,實驗組有效受試樣本21人,根據有效樣本以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t檢定與成對樣本t檢定進行資料分析與處理發現以下結論:高齡者在參與園藝活動的歷程中,在前後測生理效益體驗上於獲得調節身心平衡、逃避環境壓力與學習活動技巧三題項達顯著差異;心理效益體驗上達顯著差異,表示參與園藝活動課程能有效提升高齡者之心理效益體驗;社交效益體驗上也達顯著差異,表示參與園藝活動課程能有效提升高齡者之社交效益體驗。本研究建議後續之研究可以加以探討生活於都市之高齡者對於園藝活動之休閒效益體驗,利用城鄉進行相互交叉比較;在園藝活動內容課程設計上,必須符合高齡者之生理、心理與社交三方面的需求,針對高齡者面臨的發展問題去設計活動。Item 南投縣國小行政人員休閒態度與休閒效益體驗對國民旅遊卡使用行為影響之研究(2006) 蔡文慈; Wen-Tzu Tsai本研究旨在探討南投縣國小行政人員休閒態度與休閒效益體驗對於國民旅遊卡使用行為之影響。以分層隨機抽樣進行問卷調查,整理後得到有效問卷277份,所得資料以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遜積差相關、雪費法、集群分析與區別分析進行探討。研究結果摘述如下: 一、國民旅遊卡使用行為傾向於非假日,並集中於寒暑假,特約商店類型以商圈購物為多,前往之主要目的地以台中縣市、彰化縣等鄰近縣市為主,並在一次休假期間將休假補助金額用完佔多數。背景變項中性別、年齡與婚姻狀況對於部分的特約商店類型與可請領補助金額有影響。 二、南投縣國小行政人員具有良好的休閒態度,背景變項中教育程度對休閒認知有顯著影響。 三、使用國民旅遊卡的整體休閒效益體驗感受良好,背景變項中性別和教育程度對於休閒效益體驗有顯著影響。 四、不同國民旅遊卡使用行為,沒有休閒態度的差異。 五、國民旅遊卡使用行為中的前往之主要目的地對於經濟效益有部分影響。 六、休閒態度與使用國民旅遊卡之休閒效益體驗有正相關存在。 七、國民旅遊卡使用行為可分為長程休閒旅遊型、短程休閒購物型與長程休閒購物型三種;長程休閒旅遊型重視的因素為經常從事休閒活動、休閒對健康有益與增進健康體能;短程休閒購物型重視的因素為能投入休閒活動中並認為休閒有助於自我成長與增進健康;長程休閒購物型重視消除疲勞恢復活力、喜歡自己所選擇的休閒活動且能完全投入並從中獲取寶貴經驗。以休閒效益體驗為自變數可以正確區別不同國民旅遊卡使用行為類型的正確率有56%。 依據本研究結果建議國民旅遊卡推行單位放寬旅遊卡異地與隔夜的使用規定,並加強特約商店的折扣優惠,針對不同年齡層與家庭狀況使用者,規劃不同休閒旅遊行程,以更符合使用者的需求,以及建議教育行政機關加強休閒教育之宣導。Item 發展遲緩兒童家長壓力與休閒參與及其效益之探討(2008) 孔令人; Ling-Jen Kung本研究目的在了解發展遲緩兒童家長壓力、休閒參與及其效益的現況,並探討不同背景的遲緩兒童家長其壓力、休閒參與情形及效益各會有否不同,以及了解其壓力、休閒參與情形及休閒效益之間的相關性。本研究自敏盛綜合醫院兒童發展復健中心選取發展遲緩兒童家長共300人為研究對象,以「發展遲緩兒童家長壓力與其休閒參與及效益問卷量表」為研究工具進行調查,共回收有效問巻279份,經卡方檢定、獨立樣本單因子多變項變異數分析、斯皮爾曼等級相關、典型相關等統計分析結果發現:不同年齡的家長休閒參與種類有顯著差異,不同與孩童關係的家長其休閒同伴有顯著差異,不同婚姻狀況的家長在休閒種類及同伴均有顯著差異。不同性別、年齡、婚姻狀況及與孩童關係的家長其壓力均有顯著差異,不同年齡、婚姻狀況、教育程度、與孩童關係及月收入的家長其休閒效益亦均有顯著差異。而家長休閒參與頻率與壓力及效益各構面均有顯著正相關,其參與頻率與心理、行為反應及身心、社交、自我肯定效益有顯著正相關。壓力與休閒效益各構面之間均有顯著相關。Item 空服員海外自助旅行體驗與休閒效益之研究(2015) 鍾芷品; Chung, Chih-Ping本研究之目的為探討空服員到海外自主旅行時的體驗來分析空服員海外自助旅行前、旅行中的體驗、旅行後對工作上的影響。本研究採個案研究法進行研究,研究的對象為5位國內、外知名大型航空公司之座艙長及空服員進行訪談。在資料蒐集上,採用深度訪談法輔以「訪談大綱」進行資料的蒐集,以半結構式主題分析法來詮釋蒐集的資料。研究結果發現:空服員特殊的工作性質對規劃海外自助旅行相當有利;旅行當中的體驗對空服員身、心、靈產生很大的正面影響;透過旅行增強了空服員的休閒效益;旅行後的體驗強化了空服員的工作內涵。最後根據以上研究結果針對未來的研究方法、研究對象及研究範圍提出建議,供後續研究者參考。Item 大臺北地區自行車參與者休閒態度與休閒效益之相關研究(2009) 余瑋舲; Wei-Ling Yu本研究旨在探討大臺北地區自行車參與者休閒態度與休閒效益之關係。休閒態度所探討為休閒認知、休閒情意及行為意念三個構面;休閒效益所探討為生理效益、心理效益、社交效益及自我實現效益四個構面。本研究以大臺北地區自行車參與者為研究對象,採立意抽樣之方式進行問卷調查;研究工具包含休閒態度量表與休閒效益量表,整理後得到有效問卷494份,所得資料以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及典型相關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研究結果摘錄如下: 一、大臺北地區自行車參與者以男性為主,教育程度則是大專校院最多,職業以服務業最多,年齡介於21~30歲及31~40歲者佔多數,婚姻狀況未婚居多,每月所得在20,001~40,000元之間,資訊來源主要為網路,休閒同伴多為朋友同事,參與騎乘自行車活動的年數多數為不滿一年,每週休閒頻率以1次為最多。 二、大臺北地區自行車參與者具有良好的休閒態度,背景變項中在性別、收入水準及參與年數表現出差異情形。 三、大臺北地區自行車參與者休閒效益感受良好,背景變項中在性別、教育程度、收入水準、參與年數及休閒頻率對休閒效益造成差異情形。 四、休閒態度與休閒效益有顯著正相關,以休閒認知及休閒情意構面與生理效益因素構面之相關值最高,行為意念構面與社交效益構面次高,其他構面亦有正向的影響。 五、休閒態度及休閒效益之間,有兩個典型相關係數達到顯著水準。休閒認知、休閒情意及行為意念對生理效益、心理效益、社交效益及自我實現效益呈現高度相關情形。 本研究發現大臺北自行車參與者休閒態度對休閒效益有正面的影響關係,建議政府管理當局能推廣民眾積極參與自行車活動,針對不同需求的自行車參與者,規劃不同的路線,並且能提供自行車參與者在進行休閒活動時的需求,以提升自行車參與者的休閒效益,獲得更佳的生活水準及生活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