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與休閒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6

為配合我國社會變遷與體育發展及本校的轉型與發展,本學院於90年8月正式成立,並將原屬本校教育學院之體育學系(所)、運動競技學系、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調整成立運動與休閒學院,並於95學年度增設運動科學研究所:為提升本院競爭力於101學年度運動競技學系與運動科學研究所整併為「運動競技學系」,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與管理學院餐旅管理研究所整併為「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

News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0 of 12
  • Item
    中華職棒歷年投手使用與勝負關係之研究
    (2022) 黃柏崴; Huang, Bo-Wei
    本研究旨在探討中華職棒投手的使用與勝負關係的分析,以次級資料分析法(Secondary Data Analysis) 來調查中華職棒元年 (1990 年) 至中華職棒 32 年 (2021 年) 的投手使用資料及投球數據。透過文獻回顧內容中發現中華職棒制度上的變化,職棒在 二軍建立後各球團可使用人數逐漸壯大,因此在選手的選擇使用輪替上也更加分工精細, 因此透過年代劃分來作為本次研究的時間軸,希望可以瞭解逐年的變化。資料內容上,比賽資料 8128 場例行賽、16256 位先發投手使用人次、51505 位投手 使用人次作為主要研究對象,調查在勝場與敗場兩種結果之中,投手使用人次上的差異 為何以及勝、敗使用的人數上等不同條件下是否有差異,並希望能夠建立有關投手勝利 關鍵因素之方程式,使球團能夠瞭解到目前投手該注重的能力為何,以達到獲取勝利的 最後目標。研究結果發現,中華職棒在歷年的投手使用上,在使用人次上產生了明顯的差異, 人數使用上逐年上升,在勝與敗相關的資料之中,在各項數據也是呈現顯著性的差異, 其中可以發現有關於控球能力和防禦力等幾項與投手相關數值都是呈現上升趨勢,投手 追求三振避免球被擊中成為未來重要的關鍵技術之一。
  • Item
    中華職棒球迷對外籍球員之消費者歧視分析
    (2023) 陳柏翰; Chen, Po-Han
    本研究旨在探討中華職棒球迷對外籍球員之消費者歧視現象,並比較不同人口背景群體間之消費者歧視情況是否存在差異。本研究以Wang等人所建構之中華職棒球迷消費者歧視量表,並加入球迷人口統計變項作為研究工具,於2022年9月初至10月底,以及2023年4月中旬至5月中旬,前往中華職棒大聯盟各隊主場包含臺北市立天母棒球場、新北市立新莊棒球場、樂天桃園棒球場以及臺南市立棒球場,針對18歲以上之中華職棒球迷進行問卷發放。總計回收1583份有效問卷,經敘述統計、線性多元迴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獨立樣本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進行資料處理後,結果發現:一、中華職棒球迷之人口組成以男性居多、年齡集中於40歲以下、教育程度以大專為主、平均月收入集中於50000元以下、觀賽年資多介於2-5年,而以每月平均進場2-5次者最多。二、在球迷對外籍球員之消費者歧視量表中,以信任表現構面之題項平均得分最高,顯示球迷多半認為外籍球員之球場表現較佳三、性別、月收入、支持球隊、觀賽年資、每月平均觀賽次數、平日亦或假日觀賽,皆對於球迷之外籍球員消費者歧視現象存在不同程度之差異四、球迷之背景知識包含對棒球的知識以及對球隊的知識,和球迷對外籍球員之消費者歧視現象存在解釋力。本研究結果對於中華職棒之球迷消費者歧視情況產生更深入的了解,不僅能夠加深我國運動經濟學領域之學術量能,亦可在實務上,作為中職聯盟球團在行銷、聘僱球員等營運作業上之參照。最後,針對未來研究方向,建議可以延伸消費者歧視的現象,探討球迷的歧視情況與消費者行為間之相關性,例如門票、周邊商品購買等,以深入瞭解消費者歧視對於球團及聯盟發展的影響。
  • Item
    職業運動品牌聯想因素之探討--以中華職棒大聯盟統一獅與兄弟象為例
    (2005) 戴翌茹
    本研究旨在瞭解統一獅與兄弟象球隊的球隊品牌聯想因素情形,不同人口統計特徵、不同參與行為於球隊品牌聯想影響因素之差異情形。採用問卷調查法,製作球隊品牌聯想因素中文化量表,針對統一獅於台南市立棒球場與兄弟象於新莊棒球場主場賽事之進場觀看中華職業棒球大聯盟的現場觀眾為研究對象進行研究。 研究結果發現,統一獅與兄弟象之品牌聯想因素皆呈正面聯想,滿意度平均6以上,兩隊支持者在總教練因素、球隊管理因素、球隊標識因素、娛樂效果因素、球隊傳統因素以及美好回憶因素上有顯著差異。 在人口統計變項對球隊品牌聯想因素影響上,統一獅支持者在性別變項、教育程度變項、婚姻狀態上皆有顯著差異,在職業變項上則無顯著差異;兄弟象支持者在性別變項、教育程度變項、職業變項、以及婚姻狀態變項上皆有顯著差異。在不同參與行為變項對球隊品牌聯想因素影響上,統一獅與兄弟象支持者在後援會變項、觀看歷史變項、現場觀賞變項、透過電視轉播觀賞比賽變項上皆有顯著差異。
  • Item
    我國職業棒球運動經紀人發展之研究
    (2010) 周冠孝; Chou, Kuan-Hsiao
    本研究之目的是探討運動經紀人在我國職業棒球產業中所扮演的角色及功能,以及未來發展的可能性及必要性。本研究以文獻分析法與訪談法為主,訪談對象為中華職棒大聯盟球團代表、球員以及運動經紀人共十一位。研究結果發現運動經紀人在我國職業棒球運動產業中扮演溝通、規畫、尋求締約機會與條件以及個人照顧的角色及功能,並且須具備溝通能力、行銷、法律、棒球知識以及公共關係等專業能力。運動經紀人自1990年便出現我國職業棒球產業中,但國內職棒早期的經紀人是扮演引進洋將的角色,本土球員並無雇用運動經紀人,其中的因素包括了以下四項:我國職業棒球運動球隊不多、球員薪資低薄、資方優勢且強勢以及運動經紀人本身能力不足。1999年起的旅外潮,開啟了我國職棒選手藉由經紀人與國外球團談約的現象。2005年隨著旅外球員回國發展,將運動經紀人帶回國內,而目前運動經紀人在我國職業棒球運動中,功能僅發揮在與球隊簽約之前,簽約後球員的經紀權利就由球團方面主導。依目前中華職棒大聯盟環境來看,短期間內尚無發展的空間,但,因球員本身缺乏行銷、法律以及談判等專業能力,運動經紀人在這些方面可以給予必要以及專業的服務,所以運動經紀人在我國職業棒球產業中的發展仍有其必要性。
  • Item
    中華職棒回饋列車對中華職棒大聯盟品牌形象影響之研究
    (2010) 張莆尚; Fu-Shang Chang
      本研究主要目的旨在瞭解舉辦中華職棒回饋列車與提升中華職棒大聯盟品牌形象影響之情形,並且比較不同人口背景變項之進場觀賽球迷對其之差異情形。本研究對象為曾進場觀賽之中華職棒大聯盟之球迷,於2010年3月20日至4月5日以自編之「中華職棒回饋列車對中華職棒大聯盟品牌形象影響程度調查問卷」發放共450份,有效樣本問卷為410份。本研究問卷所得之資料,經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及皮爾森積差相關等統計方法分析結果並得到以下結論: 一、中華職棒回饋列車在以捐贈球具及技術指導等方式進行,近年來更在主要的合作單位「行政院體育委員會」及「教育部」的協助下將關懷觸角延伸至大專球隊。 二、不同年齡、教育程度、月收入的進場觀賽球迷在中華職棒回饋列車認知上均達顯著差異。 三、不同性別、年齡、教育程度、月收入、進場觀賽次數及支持球隊的進場觀賽球迷在中華職棒大聯盟品牌形象上均達顯著差異。 四、舉辦中華職棒回饋列車對提升中華職棒大聯盟品牌形象並無顯著相關。   根據研究結果,建議中華職棒應持續進行相關善因行銷活動但應使球迷得以實際參與以增加對活動的認同感。此外,因應使用網路資源獲取職棒相關資訊的比例逐漸升高,建議中華職棒大聯盟相關人員應多加利用時下流行的社群網路管道來開拓新球迷基礎。並建議與各球團合作建立球迷資料庫,才得以有效率的進行相關研究及真正針對球迷的需求進行相關行銷活動。
  • Item
    體育替代役棒球選手代訓制度現況之研究
    (2007) 黃怡菁; HHuang, Yii-Ging
    本研究目的在透過政策評估的方式,探討體育替代役棒球選手代訓制度的 形成背景、實施現況、正面效益、負面問題以及提出其可行的改革策略建言。本研究使用文獻探討、田野訪談調查以及自我實施調查,以便蒐集相關資訊來完成研究目的。訪談對象包含職棒球團人員、代訓役男、直間接相關單位或團體人員以及球評教練等其他人員;調查對象則為進場觀賞2006年第十六屆洲際盃棒球錦標賽中華隊比賽之球迷。結果發現,代訓制度實施後,獲得如代訓役男汲取更專業的技術與訓練並提早了解職棒環境運作模式,以及能夠幫助各職棒球團逐漸成立二軍並加速新陳代謝與換血等效益。但也衍生因部分職棒球團根本無心落實代訓制度以成立二軍、過於忽視役男選手之意願與權益以及體委會缺乏對各職棒球團之監督與考核機制等問題。本研究彙集各界人員之看法後,建議球團應遵守、配合政府與聯盟的政策,勿以敷衍心態視之,並且應該積極落實二軍制度,因為唯有建立完整二軍機制,才能使職棒環境達到永續發展之目的;體委會亦應訂定輔導辦法、提供誘因,督導球團成立二軍,以健全國內職棒環境;另外,中華職棒大聯盟與中華棒協也需為棒球之永續發展共同努力。
  • Item
    中華職棒大聯盟企業贊助品牌知名度、贊助事件一致性與贊助效益之研究
    (2013) 許峻豪; Hsu Chun Hao
    本研究旨在探討中華職棒大聯盟現場觀眾對於企業贊助品牌知名度、贊助事件一致性對贊助效益之影響。透過問卷調查法,將蒐集的資料彙整統計後, 以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 t 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多元逐步迴歸分析來對有效樣本進行分析及驗證。研究結果為:一、中華職棒大聯盟進場觀眾在「性別」、「進場觀賽頻率」、「觀賞體育頻道頻率」在品牌知名度之「品牌辨識」、「品牌回想」、「品牌象徵」有顯著差異。二、中華大聯盟進場觀眾各人口背景皆不會影響「贊助事件一致性」之「產品一致」與「形象一致」的差異。三、中華職棒大聯盟進場觀眾在「進場觀賽頻率」、「觀賞運動頻道頻率」會影響贊助效益之「形象認知」、「購買意圖」、「品牌認知」之差異。四、中華職棒大聯盟進場觀眾贊助企業品牌知名度對贊助效益具解釋力,其中以「品牌象徵」之預測力最強。五、中華職棒大聯盟進場觀眾企業贊助事件一致性對贊助效益具解釋力,以「產品一致」預測力最高。有鑒於此,本研究提出以下建議:一、企業必須考量不同階層的差異,做適時彈性調整的品牌行銷策略。二、 企業應考量企業品牌與活動的安排是否與此次此運動賽會有相關性,以利企業品牌與運動賽會活動的結合,達到現場觀眾該企業品牌接收之訊息。
  • Item
    職業棒球隊促銷策略之研究-以La New熊All For Fans為例
    (2009) 陳杰成
    職業棒球隊促銷策略之研究--以La New熊All For Fans 為例 完成年月:2009年6月 研 究 生:陳杰成 指導教授:鄭志富 中文摘要 本研究主要是在探討La New熊實施All For Fans促銷策略後,至場觀賞職業棒球賽事之球迷所體驗到的滿意程度,進而讓消費者產生購買球隊商品意願,以提供球團日後在訂定促銷策略、拓展商品特色上之參酌點。研究對象共計1050位現場觀眾球迷,以「La New熊All For Fans促銷策略滿意度與購買意願問卷調查問卷」為本研究之工具。統計方法以描述性統計、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等方法處理,所得結論如下: 一、現場球迷以男性較多,年齡為21-30歲族群;教育程度方面以專科佔絕大多數,職業是以學生最多;月收入以15,000元以下為主,其中是「La New熊隊的會員」的球迷超過半數。 二、現場球迷對於La New熊球團實施All For Fans促銷策略後,所感受到的滿意度評價是介於「滿意」到「很滿意」之間。 三、現場球迷對La New熊球團實施All For Fans促銷策略後的購買意願評價,經研究發現高雄地區球迷的購買意願最高,臺南地區則是最低,顯示主場經營的策略受到球迷的支持。 四、現場球迷對La New熊球團實施All For Fans促銷活動後之滿意程度,於性別、年齡、教育程度、月收入及是否為La New熊隊會員球迷等背景變項有顯著差異存在,而不論是否為熊隊會員的球迷對於球團所舉辦的系列活動均相當重視。 五、現場球迷對La New熊實施All For Fans促銷活動後之商品購買意願,於性別、年齡、教育程度、月收入及是否為La New熊隊會員球迷等背景變項有顯著差異存在,其中La New熊球團所舉辦的球迷系列活動更是影響球迷商品購買意願的重要因素。 經本研究發現,La New熊在實施All For Fans促銷策略之後,現場球迷觀眾均滿意球團所實施的促銷活動,同時也增加了球迷購買球隊商品之意願。因此建議職棒球團要重視適當的促銷策略,進一步提供完善的服務措施,並明確掌握球迷需求,同時發展屬地主義的在地化經營策略,以增進球團經營之績效。 關鍵詞:中華職棒大聯盟、La New熊、促銷策略、購買意願、滿意度
  • Item
    職棒球員年齡與運動表現關係之研究
    (2017) 高銘甫; Kao, Ming-Fu
    棒球運動發展至今超過百年歷史,各種棒球相關的數據因應而生且被完整紀錄,本研究主要利用棒球基礎數據與棒球統計學所衍生出的進階數據,以瞭解1990-2015年中華職棒本土退役球員其年齡與運動表現之相關,並分析球員在各項運動數據之巔峰年齡。透過結果分析,提出研究結論與建議。方法:透過年齡與運動表現的文獻探討,以及蒐集1990-2015年 (職棒元年至26年) 本土退役球員資料進行分析,並依據不同分析需求將球員區分成多種類別。結果:中華職棒五年 (含) 以上資歷及26歲 (含) 以下加盟之本土退役球員共180位 (投手56位、野手124位),投手巔峰落在26-28歲;野手巔峰則落在27-28歲之間,另外投手平均的選手生涯7.71年略短於野手的8.31年。接著又將球員區分成優秀、中等、普通,發現較優秀的選手在數據上或是球員生涯上都比中等和普通的球員來要的長以及出色。結論:中華職棒聯盟本土退役球員平均加盟年齡為25.45歲,球員生涯僅4.48年,但卻需累積九年年資才能取得自由球員資格,制度建立應是希望活絡球員流動,所以修改中華職棒自由球員制度有其必要性。更期盼本研究結果做為球團與球員簽約的考量、球團整體戰力的佈局之參考。
  • Item
    觀眾對球場氣氛、體驗價值與再購意願之研究-以中華職棒為例
    (2015) 賀嘉瑞; Ho, Chia-Jui
    本研究旨在探討觀賞中華職棒比賽之現場觀眾對球場氣氛營造的體驗價值與再購 意願之關係。以2015年職棒26年四支球隊主場現場觀眾為研究對象,透過立意抽樣的方 式進行問卷調查,獲得有效樣本數599份,採用統計套裝軟體SPSS22.0,以描述性統計、 獨立樣本t檢定、獨立樣本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及多元迴歸分析進行資 料處理分析。研究發現如下: 一、中華職棒現場觀眾主要以男性21-30歲大學學院專科者為多,觀賞比賽以同學、同事、朋友一起者為最多 二、不同「球場」的現場觀眾在球場氣氛重要程度上呈現顯著差異 三、不同「支持球隊」、不同「球場」的現場觀眾在「體驗價值」與「再購意願」上呈現顯著差異 四、球場氣氛、體驗價值與再購意願間呈現顯著的正相關 五、球場氣氛之「球隊整體」與體驗價值之「消費者投資報酬」、「美感」、「趣味 性」等 4 個變項對再購意願具有顯著的預測能力 本研究建議球團應持續穩固主要觀眾人口,並增加其他觀眾客群的比例進場欣賞比賽,球團也要經營具備球隊特色球場氣氛創造差異,增加進場觀眾的體驗價值,使觀眾願意再度回到球場觀賞比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