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與休閒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6

為配合我國社會變遷與體育發展及本校的轉型與發展,本學院於90年8月正式成立,並將原屬本校教育學院之體育學系(所)、運動競技學系、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調整成立運動與休閒學院,並於95學年度增設運動科學研究所:為提升本院競爭力於101學年度運動競技學系與運動科學研究所整併為「運動競技學系」,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與管理學院餐旅管理研究所整併為「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

News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7 of 7
  • Item
    從認真休閒者到滑雪指導員的身份認同過程
    (2022) 張閔翔; Chang, Min-Hsiang
    本研究之目的為探討滑雪指導員身份認同建構歷程。本研究方式採用文獻分析法和深度訪談法,訪談對象包括兩位滑雪相關協會秘書長和三位滑雪指導員。研界結果發現滑雪指導員縱使在休閒階段仍具備挑戰自我的心態,並且在參與過程中會對自我設立明確目標盡最大的努力去實踐,展現出如同認真休閒者般的精神與態度。在啟蒙期、熱衷期時因多為興趣導向,且未必萌生成為滑雪指導員之想法,故此階段其對於滑雪指導員的身份認同程度仍較低;在挑戰期會開始面臨工作上的挑戰與生活上的壓力,在外人眼中的勞動性工作成為了束縛的框架,藍領階級之身份也容易讓產生自我懷疑,但即便如此他們並未退縮,反而正是因為對滑指導員之角色有所期待而堅持,故在此階段開始形塑滑雪指導員對於自己身份認同;在蛻變期,縱使難免會遇挫折,但仍可透過不斷努力去突破,利用職人般的精神贏得他們的尊重,進而改善他人眼中的低下產業,透過自身的專業力量為該產業帶入創新與服務,故認同期是滑學指導員身份認同最強烈的階段。
  • Item
    難以割捨的籃乙夢:乙組籃球員之自我民族誌
    (2021) 陳俋蓁; Chen, Yi-Chen
    身為一個乙組籃球選手經歷兩次的膝蓋手術,本應退出校隊卻選擇留在球隊。本研究以自我民族誌(autoethnography),探討下列問題:一、尋找我在經歷受傷的挫折後,如何面對生理、心理的傷痛,找出選擇繼續留在校隊中的原因;二、討論校隊的組織運作、內部成員互動如何影響「我」;三、反思「籃球」對於「乙組球員」(對於我) 的個人與社會意義。經過我的生命歷程回溯後可以發現一、參與校隊的過程中,「我」透過與團隊內的成員互動、交流產生自我與社會認同,進而形塑、找到自己的身份/認同,成為我受傷之後能堅持並續留球隊的主因;二、藉由團體動力的探討,得出校隊的生活除了養成我平時待人處事的習慣,不同階段的歷程與角色轉換,以及球隊學姊所留下的經驗分享更影響著我看待團隊的態度;三、經由認真休閒的特質進行分析、討論,得知我長期投入乙組校隊和受傷的經歷,使得「歸零」的價值觀與「傳承」的信念成為籃球對於我的主要個人意義與社會意義。
  • Item
    樂齡族參與志願服務之歷程研究
    (2020) 林維貞; Lin, Wei-Chen
    本研究目的:在探討樂齡者藉由參與志願服務的歷程及休閒利益。研究方法:採用參與觀察法及半結構式深度訪談蒐集資料共9位受訪者。研究結果中發現:(一)參與志願服務工作為回饋社會者居多。(二)持續投入服務的原因:認同服務單位、維繫社交、肯定自我、服務對象的回饋及服務區域便利與自由度高。(三)面對挫折與困境態度,多會以樂觀積極來肯定自我服務的價值,並找尋解決的方法(四)阻礙志願服務為自身因素,包含著家庭需要照顧與考量身體健康等。結論與建議:本次研究對象皆從工作與家庭間,利用閒暇之餘參與志願服務工作服務,透過與生命的接觸而影響生死觀,對於生命感到更加豁達。將自已與家庭先照顧好,才能走入並照顧與服務其他人群,在服務過程中適應老年的到來,是成功老化的關鍵性,並且可以提升生活與服務的品質,達到對自已與社會雙贏的結果。對於未來要投入志願服務工作者的建議是,越年輕投入志願服務工作,可達認真休閒的特質,使得成功老化效果更好。
  • Item
    認真休閒參與者退出因素之研究
    (2007) 葉佩宸; Pai Chen Ye
    本研究的目的在探討Stebbins所提出的認真休閒理論架構下,是否有退出的可能,以及認真休閒者之退出因素為何。本研究先透過文獻分析法,分析認真休閒者退出的可能性。之後針對登山單車與西洋劍三項活動共七位認真休閒退出者,做開放性之深度訪談。在工作性質改變、生涯轉換的成家立業時期,衡量標準因人生歷程的改變而不同,使認真休閒在休閒角色中的優先度改變而造成退出。本研究得到以下三項結論:第一,認真休閒之正向回饋低於其他休閒活動時,會因優先度的改變而產生退出認真休閒的現象。第二,認真休閒退出之因素為「生命歷程轉變」。第三、退出因素影響認真休閒者,使衡量標準改變,造成休閒活動重心的轉移的過程,是認真休閒者之退出歷程。建議認真休閒者可以參照個體的發展歷程,調整參與認真休閒之方式以延續認真休閒參與。針對後續研究者建議能以生命歷程對休閒參影響做相關研究。並可根據國外發展之認真休閒特性量表,開發適合台灣地區之研究工具,有助後續研究者在認真休閒領域上之發展。
  • Item
    深度休閒鳥類攝影參與者對無痕山林守則的同意程度之研究
    (2013) 榮明華; YONG, YARDLY
    數位攝影設備發展迅速,喜好鳥類攝影者能否同意主張生態活動者自律的無痕山林守則,值得深究。本研究旨在調查鳥類攝影參與者背景變項及其深度休閒特質對無痕山林守則之同意程度。在臺灣北部熱門拍鳥景點對鳥類攝影者抽樣問卷調查外,另於鳥類攝影網站徵求線上問卷,共獲得有效問卷386份。回收資料以SPSS統計軟體分析,運用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二階段集群分析法分析資料,結果發現:一、鳥類攝影參與者以40歲以上已婚男性退休族及服務業居多。二、不同性別、年齡、職業的鳥類攝影參與者深度休閒特質有顯著差異。三、不同年齡、婚姻、職業的鳥類攝影參與者對無痕山林同意程度有顯著差異。四、深度休閒特質與無痕山林守則同意程度有中度正相關,即越具有深度休閒特質之參與者對無痕山林守則同意程度越高。本研究樣本多收集到北部地區活動者,後續研究可擴大至其他區域。
  • Item
    大型重型機車參與者之生活型態、深度休閒與滿意度之研究
    (2013) 鍾聖偉; Shen-Wei Chung
    大型重型機車已是國內休閒遊憩活動的一環,且與其他冒險性休閒活動相同正朝向深度休閒發展。本研究之目的在於瞭解國內大型重型機車參與者特性與現況,並分析不同特性之參與者在生活型態、深度休閒與休閒滿意度上的影響與相關情形,採用立意抽樣方式針對台灣北部地區大型重型機車熱門路線活動之參與者為研究對象,以問卷調查法蒐集相關資料,共收集283份有效問卷,研究工具包括生活型態量表、深度休閒量表、休閒滿意度量表與參與者特性等四個部分,並以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t檢定、獨立樣本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相關與一般標準多元迴歸分析進行資料處理與分析。研究結果顯示國內大型重型機車活動以男性,年齡層介於31~50歲之間、月收入40,001元以上,具有大專學歷且加入車隊的參與者居多;深度休閒中的「持續個人利益」構面和休閒滿意度相關程度最高;此構面亦最能有效預測參與者的休閒滿意度。「獨特的精神特質」可以有效預測「心理」與「放鬆」休閒滿意度;「顯著的個人努力」與生活型態中「尊容虛榮」構面可以有效預測「生理」休閒滿意度。本研究建議車隊組織於活動過程中,加入團體互動與自我省思的時間,正面加強參與活動後的持續利益,提升參與者滿意度,使參與者願意投入更多的時間與努力於大型重型機車活動之中,以促進大型重型機車活動的推展。
  • Item
    以認真休閒概念探討街頭籃球參與者自我認同之歷程
    (2015) 呂炫緯; Lu, Hsuan-Wei
    街頭籃球參與者自我認同之歷程,並非個體即可獨立發展,參與者以認真休閒方式從事其活動,受到個體與個體間的交互影響下,將形成認真休閒群體的次文化,而次文化本身即是個體彼此間集結所形成的產物,其與自我認同歷程間更有著密不可分之關係。基於研究者過去在街頭籃球之群體中,曾有其自我認同類似經驗,且過去針對國內街頭籃球之研究,僅探討次文化之意涵與形成原因,卻未探究次文化與個體自我認同歷程之互動關係。因此,本研究透過參與觀察及立意取樣的方式,選擇七位抱以認真休閒態度投入街頭籃球之參與者,其所得研究結論與建議如下: 一、 街頭籃球參與者以認真休閒方式投入後,個體即展現出認真休閒者的六大特質,並從中獲得許多內外在效益及影響。 二、 認真休閒的次文化形成是其必然結果,當中圍繞著屬於街頭籃球者群體的精神、層級結構、共同價值觀、共享信念及意義,但在儀式上卻無外在的行為現象發生。 三、 認真休閒街頭籃球者自我認同歷程與次文化形成之間,並非只是單向影響之因果關係,而是彼此間互相共存依賴的雙向結果。 本研究建議,國內籃球運動組織可以認真休閒特質與效益為主要概念,結合相關體 育政策,推行相關賽事活動以活絡國內認真休閒籃球運動之風氣;在學術建議上,亦建議可多從不同性別、休閒活動屬性,探討其次文化之形成差異與自我認同歷程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