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與休閒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6

為配合我國社會變遷與體育發展及本校的轉型與發展,本學院於90年8月正式成立,並將原屬本校教育學院之體育學系(所)、運動競技學系、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調整成立運動與休閒學院,並於95學年度增設運動科學研究所:為提升本院競爭力於101學年度運動競技學系與運動科學研究所整併為「運動競技學系」,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與管理學院餐旅管理研究所整併為「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

News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0 of 10
  • Item
    大專籃球學生運動員運動退休與生涯轉換
    (2024) 張兆均; Chang, Chao-Chun
    過往研究大多認為學生運動員在畢業後會面臨就業窘境,然而從數據和當今環境不禁讓人現代社會是否還需要我們如此擔心他們的就業狀況?本研究利用半結構式訪談搜集八位退役球員的故事,討論大專球員在畢業之後如何發展運動退休的生涯,並與過往的文獻做交互比較。為了勾勒出受訪者在運動退休的十字路口所做出的決策,本研究將「運動員生涯」和「運動退休」之後拆成兩個時間線討論,討論個體在各個時期運用社會網絡與個體之關係,及在運動社會化的過程中所建構的人格特質如何影響他們的工作表現。研究結果發現,社會網絡 (家人、教練、同儕、大眾媒體、學校、和社會制度) 在各個階段的社會支持因應時空的不同給予個體不同程度的輔助,家人在啟蒙階段涉入很深,在運動生涯中又逐漸淡出,直到運動退休前期又重新扮演重要的角色。反之教練則是在運動生涯擔任協助升學的角色,在畢業後則無法給予學生實質的幫助。同儕不論在哪一個階段都能夠給予協助,學生時期扮演自尊和情緒支持之角色,退役後在資訊的討論和一同在職場上打拼等實質幫助則顯而易見。大眾媒體隨著日新月異的科技,與我們生活密不可分,運動員生涯可以用來搜集升學資訊,工作時則可以得到工作機會,甚至自己創造屬於自己的品牌,成為有個人聲量的意見領袖。學校和社會制度分別在不同時期從大環境的角度協助個體,學校的資源可以協助個體探索自我,我們政府更為了不流失這些優秀運動員的經驗和訓練成本,不但有規劃特殊的升學管道,更在畢業後有銜接職場的政策。並且,在運動員的養成過程當中,對未來的職場生活會產生七項優勢、三項困境和四項負面影響。優勢讓他們更能習慣職場生態,並獲的重用。雖然過往的經驗可以造成運動員的負面影響和面對許多挑戰,儘管如此,這些看似負面的問題都可以透過社會支持克服,因此鼓勵大專籃球運動員在面臨退役時可以勇敢做夢,討戰非運動領域的職業,或利用對運動員有利的制度得到穩定的生活。
  • Item
    學生棒球運動員生涯轉換歷程研究
    (2022) 趙定群; Chao, Ting-Chun
    本研究以生涯發展、生涯轉換、運動社會化與社會支持等觀點切入探討學生棒球運動員角色轉換之歷程和個人與社會間的相互關係對生涯造成的影響。使用半結構式深度訪談法訪談八位具有甲級棒球經驗的人員,希望以此給予運動員們規劃生涯發展的方向研究結果發現八名研究者生涯主要的社會支持來源為家庭與學校 (教練);生涯轉換前學生運動員進入球隊的時間主要集中在國小三、四年級,退出球隊的時間則因人而異,生涯轉換後從事的職業以從事與棒球相關工作與否進行討論,八位受訪者之分布為一比一且最終層級愈高的受訪者愈難跳脫運動相關行業,最終層級較低的受訪者則相反;生涯轉換期間所遭遇的生涯阻礙於內在因素為:身材劣勢、受傷風險考量、遭受挫折和投球失憶症等;於外在因素為:環境、家人、進階受阻、缺乏上場空間、能力不足與經濟壓力等。
  • Item
    優秀游泳選手生涯規劃:同盟關係觀點
    (2022) 張政傑; Chang, Cheng-Chieh
    隨著競技的水準提升,教練與選手相處的關係品質也越來越重要,教練與選手必須設定欲達成之目標、相互理解彼此的工作與任務,並且共同面對問題、解決問題,本研究以教練選手同盟關係為出發點,探討教練與選手間的互動關係模式,如何實際影響選手的生涯適應與生涯轉換之情形。本研究係以質性研究的角度,針對國內優秀游泳教練以及其曾指導過的選手進行深度訪談,透過瞭解教練與選手的相處情況,以及對選手們的生涯適應與生涯轉換之規劃,並參照實際訪談的情形進行內容分析,探究教練選手同盟關係對生涯適應與生涯轉換之影響。研究結果顯示:一、教練會將目標分為學業目標與競技目標,並依據選手特質的不同給予符合其能力的任務分配,而教練與選手雙方皆能在追尋共同目標中獲得成就感。二、教練會先與選手共同關注未來想從事的領域,並讓選手為自己的升學做決定,若選手想從事非體育相關領域會充分表現對生涯的好奇心,反之亦然;相較於教練充分相信選手,選手對生涯信心則較為缺乏。三、在運動階段,教練會自我充實、與各領域人才合作,提供選手們優質的訓練環境;心理發展階段,教練不僅關心現役選手,也時常透過通訊軟體聯繫畢業生的情感;在心理社會階段,選手與教練一直以來關係都亦師亦友,即便選手畢業多年都能保持良好互動;學業階段或職業發展能提供幫助的不僅只有教練,畢業的學長也能提供大量協助為學弟們解惑。針對研究結果提出實務面建議,教練在為選手進行生涯輔導時能主動關心選手近況、建立其自信心,並與畢業生共同協助在校選手之生涯發展;未來研究建議可與不同理論模式比對,並擴大研究樣本,使未來研究更為完備。
  • Item
    香港退役運動員生涯轉換之研究
    (2023) 何紫彤; Ho, Tsz-Tung
    運動員把青春奉獻予運動,但在賽場上拼搏後,終會迎來退役的一天。過去數十年間,世界各地愈趨重視運動員退休議題,而生涯轉換對退役運動員來說是非常重要。本研究旨在探討香港退役運動員之生涯轉換情形,瞭解運動員生涯發展的歷程,並以Schlossberg轉換模型為基礎,探究其在運動生涯轉換時所面臨的情境因素、個人特質、支持系統及行動策略如何影響其生涯轉換之適應。本研究採用質性研究,對5名香港退役運動員實施半結構式深度訪談。研究發現,香港退役運動員的生涯發展歷程受到多重因素的影響,包括興趣、香港社會對運動員身分的支持、雙重身分的困擾、受傷的風險、對未來職涯的不確定性、缺乏教練的支持、以及失去訓練比賽的動機等。退役運動員需要透過規劃和探索找到自己未來發展的方向,以及適應職涯轉換的挑戰。此外,運動員之過去經驗是有助於適應生涯轉換,以及轉換成兼職運動員是順利適應生涯轉換的方法。接續,個人特性如年齡、社經地位和學歷程度對適應能力產生影響;自我發展特質、心理韌性和自我效能都是影響退役運動員適應能力的心理特質因素。另外,重要他人和外在資源的支持與支援對生涯轉型有顯著的正面影響。最後,退役運動員必須進行自我探索和生涯規劃,以了解其未來的發展方向,並通過職業轉型和重新定位來適應生涯轉換所帶來的挑戰。本研究結果期盼能為香港退役運動員的生涯發展提供建議,以及為香港政府及相關單位在推動政策上提供參考。
  • Item
    游泳教練運動生涯轉換經驗與對選手生涯教育之研究
    (2021) 劉雅萱; Liu, Ya-Xuan
    現今運動教練之責任或任務不再僅限於競技比賽的成績上,更涵括了運動選手生涯 面向之規劃;故,本研究藉由訪問兩位有國手背景之游泳教練,瞭解教練運動生涯轉換 的過程和解決困難的方式,及在當上教練之後如何輔導運動選手準備生涯轉換,以利完 成生涯轉換。透過質性研究取向,瞭解游泳教練的生涯轉換經驗與對選手的生涯教育內 涵,並使用主題分析法分類、歸納,提煉出有意義的內容。研究結果,兩位游泳教練的 生涯轉換經歷可分為進入游泳初期,和各升學階段對游泳生涯的經驗,及邁向游泳教練 之路等過程,且皆在「跨階段的游泳訓練」之初期遇到轉換的困難,但應對的方式則不 同,洛雁教練以改變自己心態的方式來面對新的訓練環境,辰妤教練則找到零碎時間做 自我加強以跟上訓練強度;在輔導選手生涯轉換的部份兩位教練所使用的方式皆不相 同,洛雁教練利用外部資源來幫助選手,像是邀請頂尖的運動選手和教練前來分享自身 經驗;辰妤教練則透過家長的參與和其他內部資源來幫助選手。因此,運動選手必須調 適好自已在競技運動項目上的心態以克服各種生涯轉換的困難,避免放棄選手的身份, 教練也需隨時注意,利用內外部資源來輔導選手準備生涯轉換。
  • Item
    臺灣運動員雙重生涯發展之研究
    (2021) 魏嘉葦; Wei, Chia-Wei
    國外的雙重生涯研究大多著重在學生運動員族群,較少針對在職場工作的雙重生涯運動員做探討,而臺灣目前大多針對運動員的退休生涯、運動領域發展及影響轉換的因素探討,因此本研究欲探討臺灣運動員雙重生涯發展之現況,找尋促使雙重生涯平衡發展之因素。本研究採用質性深度訪談的方式,研究參與者招募採立意取樣,設定未具有學生身份且具有正職工作 (非職業運動) 之運動選手,選取4名符合條件的參與者進行深度訪談,4位皆為男性,田徑和籃球項目各2名,平均年齡為32.5歲,平均專項年齡為18.75年,最高運動層級皆為國家代表隊選手。研究結果:ㄧ、使雙重生涯發展產生不同面貌的主題為雙重生涯動機和運動文化與制度,雙重生涯動機包含的次主題為延續運動生涯、增加成功轉換的機會以及打破社會刻板印象;運動文化與制度的次主題則為職業運動不發達以及國家的政策與制度。二、使雙重生涯平衡發展的因素為:個人資源、社會支持、社會環境和身份認同。身份認同方面,多元的身份認同能促進雙重生涯的發展。
  • Item
    五彩繽紛-一位臺灣年輕羽球女性運動員角色轉銜之研究
    (2020) 張淨惠; Chang, Ching-Hui
    在臺灣的運動生態,羽球女性學生運動員追求卓越成長過程需面對多重不同角色,此類經驗有其特殊之處可深入整理。研究目的:探究一位年輕即順利轉任成為體育教師的傑出女性羽球學生運動員,瞭解他於女性、運動員、教師、教練、學生五種不同角色的轉銜內涵,整理他多種角色扮演過程的功能、衝突與調和之實際情形。研究方法:透過採用個案研究法,針對研究對象及多位研究參與者進行半結構式深入訪談,也進行田野的觀察,及蒐集相關文件,與研究者同樣身為羽球女性學生運動員的研究過程反省札記,成為研究文本。撰述歸納則參照社會學理論的角色功能論、衝突論與調和論,分類整理書寫。研究發現:一、他擁有好勝、努力、認真的個人特質,幫助他度過成長的不同外在環境壓力,持續追求成就,符合社會的期待。二、面對角色轉換時主要會有學校時期女性、學生、運動員角色的游移,以及出社會後自律好勝心所產生人際理念衝突與內心設下框架的關卡。三、他能對自我深入瞭解而提早設定目標,面對突發狀況與轉換衝突採取微調應變,朝達到各方較可接受的安排與新規範,促使角色轉銜趨於順利穩定。整體而言,個案成長階段面對環境競爭具有強烈好勝心,驅使他高度自我要求,面對多次不同衝突,持續在人事互動磨合中學習成長,使他穿梭不同角色的轉銜能於動態中著重平衡與轉為成熟。
  • Item
    大專運動員社會支持、生涯信念、生涯自我效能與生涯發展之研究
    (2013) 詹俊成; Chan, Chun-Chen
    本研究以生涯發展理論為基礎,探討大專運動員在社會支持、生涯信念、生涯自我效能與生涯發展之現況、比較不同背景變項大專運動員在社會支持、生涯信念、生涯自我效能與生涯發展之認知差異情形、分析大專運動員社會支持、生涯信念、生涯自我效能與生涯發展之相關性,以及驗證大專運動員社會支持、生涯信念、生涯自我效能與生涯發展之線性結構模式為主要研究目的。本研究分為兩大階段進行,首先以參加101年全國大學校院運動會公開組之650名運動員為研究對象,透過「大專運動員社會支持、生涯信念、生涯自我效能與生涯發展調查問卷」進行調查,共獲得551份有效問卷,並以描述統計、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典型相關分析及結構方程模式進行資料分析;其後,再透過立意抽樣方式選取6名大專運動員為研究對象,以深度訪談方式瞭解大專運動員社會支持、生涯信念、生涯自我效能與生涯發展之現況與重要影響因素;最後,綜整量化與質性研究結果,獲致以下結論與建議: 一、大專運動員在社會支持方面,對於隊友支持的感受最為強烈。在生涯信念方面,對工作價值的知覺情形最高。在生涯自我效能方面,以目標選擇決定的自我效能最佳,蒐集職業資料的自我效能最低。在生涯發展方面,在生涯探索與生涯定向的知覺情形頗為均衡。 二、大專運動員之性別會影響對社會支持、生涯信念、生涯自我效能與生涯發展的認知程度;大專運動員之年級會影響對生涯信念、生涯自我效能與生涯發展認知程度。 三、大專運動員社會支持與生涯信念、生涯自我效能、生涯發展具典型相關;大專運動員生涯信念與生涯自我效能、生涯發展具典型相關;大專運動員生涯自我效能與生涯發展具典型相關。 四、大專運動員社會支持、生涯信念、生涯自我效能與生涯發展之結構方程模式各估計參數路徑達顯著效果,顯示社會支持越高則會產生更積極的生涯信念以及更高的生涯自我效能,進而影響生涯發展;大專運動員缺乏具體實質的支持,加上來自於家人、隊友等人的支持與高度期待所產生的心理壓力,致使社會支持對生涯發展無顯著影響。 基於上述研究結論,政府相關部門與學校除建構完善的大專運動員社會支持體系,培養正向的生涯信念外,更要提升其生涯規劃相關能力的自信心,方能對大專運動員的生涯發展有所助益。而針對未來研究方面,建議未來可針對其他層級運動員,以及運動員的家長、教練等進行研究,藉以進行更廣泛的討論,當可獲得更寶貴的研究成果;此外,可採縱貫面的多年期追蹤調查研究,亦可在多年期研究過程中介入相關輔導機制,探討相關輔導策略所帶來的影響與效益,如此將可更深入地剖析運動員在本研究各研究變項上的表現與轉變。
  • Item
    跨國籃球運動員張嗣漢 生涯轉換之個案研究
    (2013) 岳瀛立; Yueh, Ying-Li
    運動員生涯相關的議題經常被討論,許多研究指出生涯轉換是整體生涯發展中的重要部分,運動員整體的生涯規劃相當重要,但運動員退役時當下的生涯轉換常是困難的一部分。從最熟悉的運動場離開,對多數的運動員來說是相當的痛苦、掙扎。所幸,也有一些運動員欣然接受生涯轉換挑戰的案例,離開運動場後,在社會職場上表現出色亮麗,本研究選定籃球成就曾為美國NCAA籃球名校主力球員、中華隊國手,現職美商好市多(Costco)臺灣區總經理的張嗣漢為個案進行研究,分別探究個案在籃球運動員時期、生涯轉換時期以及生涯轉換後職場發展時期,期盼從中整理期經驗,作為國內運動員的參考。本研究屬於個案研究,資料蒐集後採文獻分析,結合半結構式訪談,針對張嗣漢生涯轉換階段進行深入探討,經個案同意,整理其生涯轉換時的寶貴經驗。 本研究發現個案在球員時期明瞭自身的生涯規畫,面臨生涯轉換時就不會猶豫不決,邁開大步進入職場,生涯轉換後在職場中運用從籃球運動中培養出的特質與其他多項優點,順利在社會職場中發光發熱。研究亦發現個案整體生涯發展相似Super生涯發展理論,提早進行生涯規畫關係到未來的人生發展方向,生涯轉換當下的內在心理特質與外在環境之準備有助於生涯轉換後的未來人生發展。
  • Item
    跨國羽球教練鄭永成生涯轉換與運動知識螺旋之研究
    (2013) 李承晏; Lee, Chen-Yen
    本研究個案鄭永成曾是世界排名第四的男子雙打選手,由印尼來到臺灣擔任選手後,全心投入教練工作,訓練成效斐然,並使研究者成為國手。本研究目的在探討此位跨國羽球教練生涯轉換與運動知識螺旋的內涵。從研究者與被研究者在師徒與共事的基隆高中羽球隊經營為出發,回溯個案各階段的生涯轉換,最終聚焦於他執教的體能、技術與心理等三層面之運動知識螺旋整理。研究學理以Nonaka 和 Takeuchi(1997)的知識螺旋理論(Knowledge Spiral),呈現其羽球場上內隱知識(Tacit Knowledge)與外顯知識(Explicit Knowledge),做共同化(Socialization)、外化(Externalization)、結合(Combination)、內化(Internalization)四種力量螺旋性的運作分析。研究方法為個案、紮根等研究方法,藉由文獻分析、十七位相關人士半結構式深度訪談、田野觀察等蒐集個案所需資料後,進行歸納整理。研究發現:一、基隆高中近十二年能成為培育羽壇甲組選手與國手搖籃的過程,研究個案甚為關鍵。二、研究個案生涯轉換受印尼俱樂部與國家隊的完整訓練,成為跨國運動員來臺,受我方政策委屈而轉為教練,並大放異彩。三、個案羽球執教的體能、技術、心態與知識螺旋相契合,而展現獨特的訓練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