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音樂產業碩士專班(108學年度起合併至音樂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80419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學系淵遠流長,迄今已培育許多國內外知名的音樂家,除了傳統藝術音樂底蘊所建立的基礎,尚需與時俱進補足流行音樂產業缺乏之專業訓練課程,故本校於104年增設全臺第一個「流行音樂產業碩士專班」。

本班開設宗旨為提升國內流行音樂之創作與執行企劃素質,為國內流行音樂產業未來發展奠定穩固的基礎,並活化臺灣流行音樂文化市場、建立人才庫與學術化機制,進行華語音樂全球化佈局。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0 of 15
  • Item
    流行音樂大型演唱會音樂製作探究——以蔡琴「好新琴」巡迴演唱會為例
    (2024) 詹凌駕; Jang, Lin-Jai
    本篇詮釋報告旨在探討「好新琴」世界巡迴演唱會的策劃與執行過程,以及音樂總監職責和聲音系統設定工程,並以研究者親身參與蔡琴的「好新琴」巡迴演唱會的工作內容為範例,淺析流行音樂大型演唱會音樂製作。第一章簡介了研究的背景和動機,以及研究的範圍和方法。第二章介紹了「好新琴」世界演唱會的起源和前置流程,包括發想、編曲和製作等,詳細介紹演唱會執行工作裝置與整合。第三章闡述音樂總監的職責,包括音樂選曲、編曲和曲目設定等。第四章討論聲音系統設定工程,包括舞臺音控架設、外場音響工程和樂手器材設定等。第五章介紹「好新琴」世界巡迴演唱會,強調演唱會對於傳遞希望和重現音樂實踐的重要性。第六章總結論文的主要內容,對未來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議,包含從另個角度以理解臺灣演唱會產業的現況與未來發展方向。本論文對於研究音樂演唱會策劃和執行過程以及相關職責和技術等,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希冀能為流行音樂界留下紀錄。
  • Item
    調式互換創作方法輔以AI人聲及繪圖影像工具在流行音樂製作之應用:以《微光之際》專輯為例
    (2024) 謝偉薇; Hsieh, Wei-Wei
    本研究旨在探討調式互換和聲借用的創作方法,結合AI人聲及繪圖影像工具,創作流行音樂專輯《微光之際》,表現夢境與現實、夢想追求與人格自我恢復過程。研究方法包括文獻分析、案例分析及實作,涵蓋專輯製作、歌曲創作及編曲。首先,透過文獻回顧了解調式互換理論,並分析其在流行音樂中的應用;研究概念隱喻手法、榮格的夢境理論及童話心理分析,以及聖經中異夢、解夢、預言等內容在歌詞上的運用,豐富創作核心;探討AI人聲及繪圖工具在專輯製作中的應用。其次,詳細說明專輯製作方法及流程,包括專輯製作、AI人聲參數設定及AI繪圖影像生成流程,並闡述各曲目的創作背景、和聲及編曲。最後,應用Midjourney、Kaiber等AI繪圖工具製作敘事型、抽象式及循環式三類影像MV,為專輯提供視覺呈現。研究結果展示了調式互換的創作方法及AI技術在音樂和影像創作中的結合,成功完成《微光之際》專輯,並提供研究結論及具體建議,供後續研究者參考。
  • Item
    流行音樂與實境科技整合創新策略之研究-以空間音訊為例
    (2023) 許恒瑞; Hsu, Herng-Ruey
    空間音訊已經開啟了流行音樂產業的一場革命。關於歷久彌新的立體聲是否會面臨變革,以及此類新音訊型態如何影響流行音樂製作的討論,已引發了流行音樂市場的波瀾。本研究探討空間音訊與流行音樂整合之策略,作為實境科技與藝術結合的一種實踐。從回顧現代空間音訊技術之文獻探討,根據錄音藝術和科學方面之音訊科技規格發展進行比較分析,以及其與人類心理聲學之關係,輔以與資深專業音樂人的深度訪談所獲取之市場資訊和實作經驗,焦點團體之訪談和評估,探討結合空間音訊與流行音樂之實作實驗與案例研究等,歸納出流行音樂製作結合實境科技之創新策略,在順暢的學習曲線與相關成本效益中,運用空間音訊發揮創造力。本研究認為,空間音訊正在從聆聽體驗之聲音品質,與音樂創意之藝術層面這兩個方向改變流行音樂市場,創意產業可受益於將空間音訊與流行音樂相結合,通過不同的方法和策略在不同的音樂類別中,保持先進的競爭優勢與未來科技藝術之發展性。
  • Item
    環境聲響與流行音樂創作結合之探討 以《海.寧》創作專輯為例
    (2023) 許瀚元; Hsu, Han-Yuan
    現今2023年,流行音樂創作的面向和過去三十年間有著截然不同的製作方式,音樂在不同的時代背景下,擁有不同的製作方式,隨著時代的演進,對於生活的需求和資訊量的接收也產生多元的變化與成長,音樂承載的訊息不單純是娛樂或功能性,同時也紀錄著不同階段的社會氛圍及文化演進。身為音樂製作產業的一份子,除了不斷的在技術與藝術上學習外,對於不同類型的嘗試與實驗也是讓音樂產業能不斷前進的重要元素,此專輯主要針對創作搖滾音樂作品以及不同場景的聲音取樣來融入其中,並針對錄音工程、混音、聲音後期處理,做紀錄與實作分析,嘗試讓音樂製作的空間也能從錄音室擴展到戶外環境取材,讓音樂作品承載的內容產生不一樣的變化。此創作專輯源自研究者成長出生的海島國家臺灣,是四面擁有海洋地方,透過不同的環境聲音結合,讓樂器演奏與這片土地的聲音能有進一步的結合,期望提供技術實務操作與學術研究的紀錄作為參考,能對音樂產業新進的發展有些許的突破與幫助,創造更多的可能。
  • Item
    探究華語詞曲創作與演唱應用以《泰戈爾的翅膀》專輯為例
    (2023) 依拜維吉; IPAY . BUYCI
    本文係以《泰戈爾的翅膀》專輯來探究華語詞曲創作以及華語流行音樂市場常用的演唱技巧應用,藉此文達到學術研究之目的。本專輯內共有六首作品,每首作品分別代表著人生中所要面對的六種不同課題;特別將寫詞創作分為「主題設定」、「用韻」、「場景」、「填詞」、「思考歌名」五個階段來分析六首作品之作詞過程及方法;將作曲以「主體架構」、「樂句分析」來敍述每一首作品的作曲手法和技巧,且說明如何呼應及實踐創作理念。針對華語流行音樂的演唱應用,則以「歌唱基本技能」、「技巧與情緒的運用」的章節來說明華語流行音樂的唱腔,並以其技巧來解析專輯中六首作品的歌唱應用。現今市場上的流行演唱教學系統多而繁雜,但關於流行演唱應用的研究資料卻少之又少,希望筆者能以自身演唱及教學十幾年的這些論述,為流行音樂演唱盡一份心力。
  • Item
    鄧宗揚作品創作探析以《瘋狂玩樂派》中詞曲創作為例
    (2022) 鄧宗揚; Deng, Tsung-Yang
    流行音樂產業向來是以「商業」作為考量,許多作品需要衡量其經濟產值最終得已成為傑作,但「文化價值」與「學術研究分析」也是這個產業非常重要的一塊拼圖。透過作品「理性」的學術研討,使整個作品的完整理念可以提供給後人做參考,使產業有更多層面的技術與架構,讓流行音樂的精神更加多采多姿。作為音樂創作者,從小的音樂背景不管是古典音樂科班出身或流行音樂產業應用碩士專班的學習,接觸到非常多經典的作品。在歷史的洪流中,讓研究者深刻的體悟到音樂在不同時期的風格呈現是多麼的浩瀚與偉大,也促使研究者將所學的專長「融合」進作品之中,使古典音樂與流行音樂的結合可以展現出不同的風貌。《瘋狂玩樂派》這張專輯將古典音樂六種樂派各代表的曲目帶入六首歌曲的編曲之中,再透過詞曲創作使古典音樂與流行音樂得以共存,也期望提供實務操作與學術研究的分析來啟發未來的新進,可以有新的視野、新的突破探索出新的技法、風格或其他可能性,創作出更多永垂不朽的作品。
  • Item
    台語流行歌曲歌詞創作策略之探討
    (2022) 陳義豪; Chen, Yi-Hao
    詞曲創作是流行音樂產業鏈起始端最重要的環節,每年產值超過一百億元,持續的提升詞曲創作能量,具有活絡產業之必要性。本研究以填詞人觀點,深入探究先曲後詞的現代填詞創作模式,並以實務創作驗證研究成果。填詞是詞配合曲,依旋律快慢高低起伏,填入相對應聲調文字為歌詞,讓詞的聲調與曲的旋律盡可能趨近完美結合,以充份展現流行音樂歌詞文學美感。研究中選擇變化豐富的七聲調台語為主要語言,探討填詞工作必備的倚聲及傳意兩大基本訴求。其一先回顧語言學與聲調學文獻,運用軟體輔助解構台語七個聲調對應在樂理上的相對音高,建立「聲調與音高對照表」,整理歸納旋律線與聲調線配合理論規則做為倚聲填詞的參考依據;其二再以產學經驗梳理創作人異中求同的共通性,配合先有曲後填詞七首實作曲目,闡述創作概念及邏輯思維,記錄實務創作過程並提出討論與問題解決,分析填詞不倒音及演繹詮釋用歌詞來傳達情意。藉由研究與探討填詞創作模式的本質,嘗試汲取流行音樂產業的唱片企劃製作經驗為基礎,為學術領域仍缺乏系統性建構的現代流行音樂填詞方法做初步的定調,期盼引起更多的討論與指教,以提升流行音樂詞曲創作的質量。
  • Item
    臺灣當代原住民族音樂之多元音樂風格融合研究-以《莎韻.DOZO》專輯為例
    (2021) 黃士佳; HUANG, Shih-Chia
    當代主要以漢人為主體的臺灣,原住民族大約僅佔2%人口,卻擁有著豐富多元的文化,為臺灣重要的文化資產之一,近年政府為提升整體本土語言及文化傳承、升級與推廣,辦理了多項活動與比賽、提出多項補助以及調整重要獎項內容,因此在原住民流行音樂部分,有更多原住民與非原住民音樂人投入原住民流行音樂製作,提升原住民族語音樂品質,融合更多元的音樂風格,同時增加原住民流行音樂作品曝光度與傳唱度,進而使原住民聽眾透過流行音樂認識自己的母語,並提升自我身分認同。本篇論文主要以筆者所統籌製作之泰雅族語專輯《莎韻.DOZO》為例,分析專輯企劃、詞曲創作、音樂製作流程、專輯裝幀設計概念,茲將預期成果分述如下:一、 置入泰雅傳統文化與族群議題於專輯中:整合都市與山地原住民的成長經驗與所遭遇的困境,以及傳統音樂元素融入歌詞、音樂創作與專輯設計中。二、 落實專輯企劃於音樂製作、裝幀設計中:以專輯企劃中的故事為主體,預先設定主要宣傳對象、每首歌曲的歌名、歌詞大綱、音樂風格、曲序安排及封面設計。三、 多元音樂風格融合呈現泰雅族語流行音樂:以古典音樂、非裔美國人福音音樂、嘻哈繞舌、大樂團以及無伴奏合唱等多元音樂風格融合呈現於專輯中。四、 系統化之音樂製作流程:以系統化的方式將音樂製作中之每項製程進行分類與編排工作流程,並加以分析每項製程之細節。
  • Item
    華語流行音樂創作歷程探析-以《初愛》音樂會為例
    (2021) 鄧有甫; DENG, You-Fu
    隨著音樂環境的改變,使得現今音樂創作工作者必須具備多方面的能力,包括:詞曲創作、樂器彈奏、歌曲演唱、編曲、錄音、混音等技術。筆者為年輕的流行音樂工作者,發現上述能力的重要性。 筆者從流行音樂唱奏者角度出發,先後學習詞曲創作,以本音樂會歌曲的創作歷程探析,成為本文的基礎。 筆者藉由本文,從歌曲之創作歷程面,探討作品的概念與歌詞意義、作曲動機。本音樂會共有七首原創作品,係筆者在面對愛情各階段的體悟為主軸。 論商業角度,隨著聽眾聆聽音樂習慣從實體進入數位的轉變,實體專輯的銷售顯然已不是產業中主要收入來源,使得流行音樂產業收入結構產生變化,因此演唱音樂會成為重要的收入來源之一。 然而,為了讓聽眾留下深刻印象,每位歌手都需要自己的代表作品,因此創作是流行歌曲的開端,並且隨著時間使其不斷產出,讓歌手從流行歌曲中的演譯者變成生產者,透過管道宣傳使其流行化,進而發展至開辦演唱音樂會的階段。
  • Item
    全球疫情風暴下的臺灣流行音樂演唱會製作之危機處理
    (2021) 李明智; Lee, Ming-Chih
    超前部署,2020年台灣最為流行的名詞,在疫情風暴席捲全世界的當下,台灣流行音樂產業遭受到嚴重的打擊,表演幾乎全面性停擺,展演消費市場脆弱不堪一擊,在本次疫情影響下展露無遺。展演消費市場是極度會受到環境變化影響的產業,更是消費的末端,就其他的消費市場是相對的弱勢,最快受影響也最慢復甦,目前並沒有常態性的機制來救援此產業,在後防疫時期,該如何計劃未來、未雨綢繆,並做好風險控管,減少損失及災害,是當務之急。本研究將就三個構面:政策端、產製端、消費端針對因全球疫情而受影響取消或延期節目案例(如:「因為愛琴」演唱會、「民歌45」演唱會)的上下游廠商及消費者進行深度訪談,並加入研究者在產業工作三十年的經驗及參考文獻、次級資料等,探討在未來如何看見問題、解決問題、改善問題。在新媒體不斷的演化之下,如何開發新的財源,並企圖尋找出因應未來新型態的展演模式,以面對全世界共同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