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競技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92

本系於民國八十九年開始進行籌備會議及規劃工作,於民國九十年八月正式成立,定名運動競技學系,並於民國九十五年三月完成第一屆碩士班招生。本系主要致力於培育優秀運動選手及專業競技運動教練,並進行提升競技運動之科學研究,以強化我國運動競技實力,增強運動競技能力,期提昇我國國際形象與表現。之後為求理論與實務結合,期以運動科學理論強化運動競技表現,於民國一○一年八月與運動科學研究所進行整併,下設運動競技碩士班與運動科學碩士班。而後為使運動科學能有更多的機會實際應用、使運動競技訓練能有更科學化的分析及規劃,於民國一○六年八月取消學籍分組整成運動競技學系碩士班,並以競技訓練組、競技科學組分組招生,學位名稱教育學碩士。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 of 1
  • Item
    八週複合式訓練對跆拳道品勢速度力量表現之影響
    (2015) 莊鈞凱; Chuang, Chun-Kai
    背景:跆拳道品勢競賽動作標準性逐漸統一,技術分數已無差異性,導致表現分數在品勢競賽上成為比賽勝負之關鍵。表現分數的高低,主要以選手的速度力量 (爆發力) 來判定,突顯爆發力對跆拳道品勢的重要性。研究指出,阻力訓練 (resistance training) 和增強式訓練 (plyometric training) 可提升爆發力表現,後續研究發現將兩種訓練組合而成的複合式訓練 (complex training) 提升效益更佳。目的:探討八週複合式訓練介入對品勢選手相關肌群的最大肌力 (1RM)、爆發力 (功率峰值)、整體品勢動作合加速度與速度力量分數的影響,以及整體品勢動作合加速度與速度力量分數的相關性。方法:14名優秀大專跆拳道品勢選手 (10男4女),經配對後分成2組:複合式訓練加上跆拳道品勢專項訓練組 (n=7, EG) 與跆拳道品勢專項訓練控制組 (n=7, CG),進行八週的訓練。所有參與者在訓練前後進行仰臥推舉、蹲舉及滑輪下拉的最大肌力測驗,下蹲垂直跳與爆發伏地挺身的爆發力測驗,並使用三軸加速規配戴在參與者四肢,在展演「高麗」品勢同時請三位品勢裁判評分,取得整體品勢動作合加速度以及速度力量分數的成績。並以混合設計二因子變異數分析,比較兩組別上下肢最大肌力、爆發力、整體品勢動作合加速度、速度力量分數之差異,並以皮爾森積差相關分析參與者整體品勢動作合加速度與速度力量分數的相關性。結果:八週複合式訓練後,EG組仰臥推舉、蹲舉、滑輪下拉之最大肌力、下蹲垂直跳與爆發伏地挺身的功率峰值以及速度力量分數顯著提升。另外,訓練後蹲舉、滑輪下拉之最大肌力以及速度力量分數 (EG:1.50 ± 0.08分;CG:1.38 ± 0.08分),EG組也顯著優於CG組。但整體品勢動作合加速度兩組別間無顯著差異,且整體品勢動作合加速度與速度力量分數兩者無相關性 (r =.206, p>.05)。結論:八週複合式訓練可以有效提升跆拳道品勢選手上下肢最大肌力、功率峰值以及速度力量分數,但對於整體品勢動作合加速度並沒有提升效果。此外,整體品勢動作合加速度與裁判給予評判速度力量分數沒有任何相關性,因此動作合加速度無法作為速度力量表現有無增加的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