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20

  學院  
  日期 名稱 日期 學程名稱
學士班 四十四年六月設立 教育學院 四十四年八月設立 童子軍教育專修科(44-58)
Department of Scouting Education
中文學位名稱:教育學副學士
英文學位名稱:Associate Bachelor of Education
    五十七年八月改制 公民訓育學系
Department(Graduate Institute) of Civic Education
中文學位名稱:教育學 學士
英文學位名稱:Bachelor of Education
簡 稱:B.Ed.
    七十八年八月更改英文系名 公民訓育學系
Department(Graduate Institute) of Civic and Moral Education
中文學位名稱:教育學 學士
英文學位名稱:Bachelor of Education
簡 稱:B.Ed
    九十一年八月更名採行系所合一 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Department of Civic Education and Leadership
中文學位名稱:教育學 學士
英文學位名稱:Bachelor of Education
簡 稱:B.Ed.
碩士班     七十九年八月設立 成立碩士班
Graduate Institute of Civic and Moral Education
中文學位名稱:教育學 碩士
英文學位名稱:Master of Education
簡 稱:M.Ed.
博士班     八十九年八月設立 成立博士班
Graduate Institute of Civic and Moral Education
中文學位名稱:教育學 博士
英文學位名稱:Doctor of Philosophy 
簡 稱:Ph. D.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2 of 2
  • Item
    隔宿露營對於國中生班級團隊凝聚力影響之研究
    (2024) 黃暐婷; Huang, Wei-Ting
    過去研究指出,透過露營教育,參加者能從中提升生活技巧以及人際互動關係的能力,其中包含團隊凝聚力的發展。再者,提升團隊凝聚力將有利於學生的學習。隔宿露營作為學校露營教育的其中一種形式,在我國國中教育階段中十分普遍,其活動安排、參加對象以及課程體驗與過去研究之露營教育不盡相同,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討隔宿露營對於國中生班級團隊凝聚力之影響。本研究透過問卷,針對臺北市某完全中學國中部參與隔宿露營之八年級學生進行調查,以班級為單位,經立意抽樣在六個普通班中選取三個班級進行施測,經排除重要變項漏答問卷,有效樣本為51份。於隔宿露營前後,分別進行「班級團隊凝聚力量表」問卷施測,以了解經過隔宿露營的團隊凝聚力變化,並且考量不同背景面向對於團隊凝聚力的影響。此外,輔以班級導師為對象之半結構式訪談,以深入了解隔宿露營對於參與學生團隊凝聚力的影響因素。本研究發現:1. 隔宿露營對於國中生班級團隊凝聚力的影響並不顯著,其原因在於在隔宿露營中,各班級的經歷不同,因此造成的變化也會不相同。此外,相較於過去研究,隔宿露營的課程設計應考量學生經驗設計具有挑戰性的任務並且加強團隊建立、反思活動,深化隔宿露營之團隊經驗。2. 性別、社團參與對於團隊凝聚力的變化差異亦不顯著,其原因在於性別與社團參與作為背景變項的經驗差異不大;而隔宿露營對於國中生班級團隊凝聚力的影響在不同班級中達到顯著差異,其原因與班級團體互動經驗、導師引導有關。3. 經與導師的半結構式訪談發現,引導學生建立團體目標、鼓勵學生積極參與以及團隊的成功與正向經驗皆對於團隊凝聚力發展有正向影響。針對研究結果,本研究對於未來隔宿露營的活動設計、活動領導員的培育以及班級教師涉入與引導提出相關建議,以提升參加者的團隊凝聚力,增進隔宿露營之效益。
  • Item
    夏普、史密斯與唐納森學校露營教育理念與實踐之研究-兼論其對我國戶外教育之啓示
    (2015) 陳麗敏; Chen, Li-Min
    本研究透過文件分析、概念分析及哲學詮釋學之方法探究夏普、史密斯及唐納森學校露營教育理念與實踐情形,及其對我國戶外教育之蘊義。具體而言,本研究主要目的有五:(一)探究夏普、史密斯與唐納森推行美國中小學學校露營教育之時代背景與發展;(二)分析夏普、史密斯與唐納森的學校露營教育理念;(三)探討夏普、史密斯與唐納森推行美國中小學學校露營教育的實例;(四)歸納與評析夏普、史密斯與唐納森的學校露營教育理念及其實踐的特質與相關問題;(五)基於對前述三位推倡者理念與實踐的分析,省思其對我國近年來有關戶外教育相關政策之蘊義,並且研提建構我國童軍戶外學校之原則與方向。 本研究得到以下八點結論:一、1930至1950年代,美國中小學學校露營教育的發展,主要是在當時工業化、都市化的背景下,人需要回歸自然與群居生活;夏普、史密斯與唐納森以進步主義的教育觀點,重新反省組織型露營遊憩取向、體制僵化課程呆板的缺點,強調露營的教育功能,並極力主張由學校辦理露營教育。二、史密斯與唐納森學校露營教育理念師承於夏普,夏普露營教育理念主要是在哥倫比亞大學求學期間,受到杜威、克伯屈及龐錫等新教育學派學者的理念及著作影響;而夏普的露營教育課程設計原則為小團體、去中心化及向戶外自然環境學習,在活動內容的設計上,則以印地安人的題材為基礎,並參考美國童軍活動、基督教青年會及美國露營協會所辦理的露營活動。三、夏普在學校露營教育上,最重要的理念就是,如果在教室裡學習其效果較好,那就在教室裡學習,而如果在營地裡透過直接體驗學習,其效果較好,那就應該在營地中學習。四 、學校露營教育的定義為,學校於學期間,在營地有效使用自然環境所實行的教學活動,它是學校課程的一部份,強調以露營參與者為中心的設計理念,透過學生直接體驗與民主共同生活方式,培養學生健康身體、健全人格、民主團體生活,以及對自然體驗與瞭解,它是學校學科課程的實驗室、生活教育的實踐場以及戶外遊憩的體驗場。五、夏普、史密斯與唐納森所推行的學校露營教育課程方案,重視師資培育,在法令、組織管理及課程教學方面皆有明確依據,對我國學校露營教育理念的擴展以及實施方法均有足供參酌之處。六、主事者、家長的教育理念與推倡者的作為是影響學校露營教育是否能持續推動的重要關鍵。七、美國學校露營教育在自主性課程設計、經費來源、環境保育、師資培育過程、生活移轉問題、課程融入自然環境問題、課程評鑑問題遭到困難與爭辯。八、露營模式的戶外教育課程是融入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的可行途徑。 最後,根據本研究發現,分別對教育主管機關、國民中學教師及未來研究三方面,提出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