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教育研究所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62

國家重大政策以「海洋臺灣」為發展主軸,需 要大量相關的海洋科學研究的人力資源。鑑此,本校於95學年度成立海洋環境科技研究所,結合本校地球科學系所擁有完整之地球科學各領域(如大氣科學、地質 學、地球物理、天文學及海洋科學)之專才師資,將可以因此擴展培育優秀之具地球系統整合實力的海洋環境科技研究人才。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2 of 2
  • Item
    地方本位教育課程議題融入發展對偏鄉學童學習動機之研究──以國小六年級學童為例
    (2022) 洪胤倫; Hung, Yin-Lun
    偏鄉面臨的挑戰包含:學習動機相對弱、人口結構老化、文化刺激不足、社會風氣封閉、日常生活貧困等,因此教育在偏鄉需要承擔的更多的責任與功能。對於以上挑戰,地方本位教育課程透過高度與地方連結的特性,讓學生從學習中窺見與生活的關係,期能進而提升學習動機、參與地方議題或事務。本研究參考國內外研究,將學習動機區分為四向度:價值、預期、情感、執行意志,以地方本位教育課程探討偏鄉學生學習動機之影響,提出研究問題如下:一、偏鄉學生在地方本位教育課程實施後價值、預期、情感、執行意志面向的動機表現情形為何?二、地方本位教育課程對偏鄉學生動機之價值、預期、情感、執行意志面向之影響因素為何?三、實施地方本位教育課程以增強學習動機的挑戰為何?研究對象為新北市深坑國民小學六年級學童,本研究之研究方法採五等量表、輔以半結構式訪談。研究結果發現,地方本位教育課程能夠增強偏鄉學生之學習動機。學生透過地方本位教育課程的學習,能找到與自身與地方、學習內容的連結,產生正向的價值;同時對地方知識、技能的精熟也能帶動學生的信心、自我效能,使其相信自己能夠參與學習任務或者社區活動;課程也能提升學生對學習的正向情感,主要影響來源為:課程內容的設計、教學策略的運用;學生的執行意志受對地方的價值向度、情感向度及對未來的考量影響。
  • Item
    新北市鹿角溪濕地小小水環境巡守隊:學生學習動機與學習經驗之研究
    (2017) 劉后晨; Liou, Hou-Chen
    動機在教育心理學中是許多學者討論的議題,然而在過去環境教育研究中較少被提及,因此,為探討動機、學習經驗與從事友善環境行為的關聯,本研究透過紮根理論的質性方法,透過訪談、學生參與後心得、文件檔案分析及研究者之田野筆記,探究參與半年以上鹿角溪濕地小小水環境巡守隊學生的學習動機與學習經驗,以及實地參與的學習經驗,轉化成重要生命經驗的歷程。 本研究發現動機在引發、維持與預測未來行動種扮演重要關鍵。動機能夠觸發負責任的態度,從訪談資料中發現,大多數的巡守隊員,不是一開始即具備內在動機,而是經由多樣化的學習經驗,以及支持網絡的建立,產生對團隊與鹿角溪濕地的歸屬感,這樣共同深刻的重要生命經驗能讓學生們而從缺乏動機或外在動機,轉化成自願持續參與的內在動機。 研究發現不僅是童年的愉快經驗能引發內在動機,經學習而在過程中感受到的重要生命經驗,也能形成內在動機,其中動機持續的關鍵,是情感與價值的觸發,本研究希望以環境心理學的角度理解學生之學習動機與學習經驗,提供推動環境教育實作課程的教師之參考,引領更多的老師、家長、學生們一起投入負責任的環境行動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