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教育研究所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62

國家重大政策以「海洋臺灣」為發展主軸,需 要大量相關的海洋科學研究的人力資源。鑑此,本校於95學年度成立海洋環境科技研究所,結合本校地球科學系所擁有完整之地球科學各領域(如大氣科學、地質 學、地球物理、天文學及海洋科學)之專才師資,將可以因此擴展培育優秀之具地球系統整合實力的海洋環境科技研究人才。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2 of 2
  • Item
    探討企業社會責任策略與作法及其環境教育內涵
    (2011) 沈温禪
    「企業社會責任」已逐漸成為全球潮流,越來越多的企業意識到 唯有善盡其社會責任,才能夠使企業永續經營,而「環境」與「教育」 兩面向成為企業執行社會責任最普遍的切入點,藉由教育下一代、改 善生活環境,以期達到企業與社會的永續共存。 國內對於企業社會責任之研究多著墨於利害關係人、財務績效、 內部員工等層面,對於企業社會責任的內涵與執行策略則較少有研究 探討,因此本研究將從環境教育之觀點分析企業執行社會責任的作 法。 本研究針對天下與遠見雜誌所推薦的企業社會責任得獎企業所 發行的報告書進行內容分析,歸納分析企業推行社會責任時可分為五 大層面:「公司治理」、「健康職場」、「社會回饋」、「環境保護」、 「教育培訓」,當中共涵蓋了十八種策略,將可做為未來企業規劃社 會責任作法時之參考;此外,從企業社會責任所執行的作法中探討其 環境教育的內涵,包括「環境覺知與敏感度」、「環境概念知識」、 「環境價值觀與態度」、「環境行動技能」、「環境行動經驗」共五 項目標,發現企業透過多樣化的手法落實社會責任的同時,也是在進 行環境教育,進而達到環境教育目標,邁向永續之發展。
  • Item
    以關注本位採用模式探討臺北市國中地理教師關注環境教育議題融入教學之研究
    (2015) 曾琬婷; Tseng, Wan-Ting
      本研究旨在以關注本位採用模式,探討臺北市國中地理教師對環境教育議題融入教學之關注階段現況及與不同背景變項間的差異情形、探討其對於環境教育議題融入教學實際的使用層次、並進一步探究其關注階段與使用層次間的關係。   在關注階段的探討上,本研究採問卷調查法,以立意取樣的方式,實施「國中地理教師對環境教育議題融入教學之關注階段問卷」,回收124份有效問卷,再以SPSS 22 for Windows進行資料分析與討論;在使用層次的探討上,以訪談法之立意取樣的方式對5位受訪教師進行半結構式訪談,分析研究對象之使用層次情形。依據研究目的與問題、研究結果與分析,本研究發現: 一、整體關注階段以「後果關注」階段為最高。 二、在「性別」、「教育程度」、「學校規模」、「是否為學校環境教育指定人員」、「是否已取得環境教育人員認證」、「是否為環境教育相關社團成員」之背景變項,對環境教育議題融入教學的關注階段達顯著差異;「年齡」、「教學年資」對環境教育議題融入教學的關注階段具有相關性。 三、本研究之五位不同最高關注階段的受訪教師,其在環境教育議題融入教學之「關注階段-使用層次」分別為:「察覺-機械式地使用」、「個人-例行化」、「後果-統整」、「合作-精緻化」與「再關注-精緻化」。 四、關注階段與使用層次間存有相互關聯性,但兩者之間仍可能受不同性質的問題而有所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