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教育研究所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62
國家重大政策以「海洋臺灣」為發展主軸,需 要大量相關的海洋科學研究的人力資源。鑑此,本校於95學年度成立海洋環境科技研究所,結合本校地球科學系所擁有完整之地球科學各領域(如大氣科學、地質 學、地球物理、天文學及海洋科學)之專才師資,將可以因此擴展培育優秀之具地球系統整合實力的海洋環境科技研究人才。
News
Browse
3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陽明山生態學校發展特色環境教學活動之探討---以台北市大屯國小為例(2011) 張志美本研究針對陽明山生態學校發展環境教學活動之議題,探討生態學校有特色之教學活動,期望本研究的成果,可作為相關學校環境教學活動規劃工作及研究之借鏡與參考。研究者於研究期間(2010.7~2011.6),參與陽明山生態學校研習,跟隨汪靜明教授走訪陽明山生態學校,確定研究場域後,以教學者、觀察者、訪談者角度,進行研究。 本研究採用質化研究法,研究場域為陽明山生態學校之一的大屯國小,教學研究對象為五年甲班十三位學生,本研究針對學校推行環境教育的相關活動進行探究,研究者透過文獻探討、資料收集、實際教學、參與觀察、深度訪談、研究日誌、教學手札、學生作品等方式蒐集資料,並加以分析詮釋。大屯國小有多棵百年老樹,校園及其週邊環境的生態資源豐富,學生長期在自然環境中學習,因此本研究目的主要欲瞭解大屯國小學生對校園環境的認識與關懷、陽明山生態學校學生的戶外經驗與環境素養,以及加入陽明山生態學校後,學校環境的改善對學生學習的影響等相關內容。 本研究結果在分析後發現學生對大屯校園的認識與關懷,主要透過在校園的所見所聞、遊樂經驗與生物觀察;學校多樣化的特色教學活動培育出學生有豐富的戶外學習經驗,進而產生愛護環境的行動力,主要依據老師專長、社區教室和配合在地資源的方式,如參與陽明山國家公園的活動--清理外來種植物、賞蝶、淨山等活動;而大屯國小加入生態學校後,原本阻礙大樟樹生長的石板鋪面,如今已改善完成為適合根部生長的木板平台,成為大屯友善老樹、創造生物與人和平共處最佳環境教學的場域與教材,在這過程中,學生學會友善校園生物與散發保護行動力,而木板平台也成為老師教學、學生學習與休憩的最佳場域。Item 我國民眾對水資源與相關公共建設議題之知識、態度與行為意向調查分析(2011) 鄭毓君; Yu-Chun Cheng本研究就我國民眾對水資源與相關公共建設議題之知識、態度與行為意向進行調查分析,以水資源系統觀點為核心進行研究。透過對民眾之問卷調查,瞭解其在水資源與相關公共建設議題之知識、態度與行為意向表現情形,並探討民眾個人背景變項與水資源與相關公共建設議題知識、態度與行為意向得分表現的相關性,以及水資源與相關公共建設議題之知識、態度與行為意向三者間之相關性。 本研究採量化研究之問卷調查法,以臺灣北、中、南、東四個地區的民眾為研究對象,採叢集抽樣方式進行問卷發放,總計回收有效樣本數為1,370份。 研究結果顯示民眾水資源相關知識的主要來源為電視、廣播,約有73.4%;而76.5%的民眾家中飲用水來源為自來水,家中有裝設淨水器、濾水器、飲水機等裝置之民眾佔了69.7%。而有經歷過水災之民眾有四成,因缺水而被限水之民眾則高達七成以上。 民眾在水資源與相關公共建設議題的知識得分表現偏低,而態度表現堪稱積極正向,但在行為意向方面表現不若態度積極,缺乏行動力。 從整體知識題之表現情形來說人口學變項對知識題得分並無顯著影響;而態度則受到年齡、居住地區、教育程度等變項影響;年齡、居住地區在行為意向表現上有顯著差異。 民眾在水資源與相關公共建設議題的知識與態度表現呈顯著水準,民眾在水資源與相關公共建設議題的態度與行為意向之間的表現呈顯著水準,但民眾在水資源與相關公共建設議題的知識與行為意向表現之間並無顯著相關。Item 板橋市民對家戶垃圾清運費隨袋徵收方式的覺知、態度及實施可能產生問題之研究(2010) 蔣鳳勝垃圾清運費徵收方式,在先進國家很多城市已由原先隨水徵收改為隨量徵收(簡稱PAYT制,亦即Pay-As –You-Throw),在我國除了台北市、台北縣6鄉鎮市及台中縣石岡鄉採取垃圾費隨袋徵收外,其他地區均仍採取隨水徵收制度。國外文獻已經證實垃圾費的收費方式改為隨量徵收,確實能更進一步促進「垃圾減量」的效果且符合使用者付費公平正義。本研究目的就是探討板橋市地區在目前的現況條件下,可否像台北市、台北縣6個鄉市鎮一樣成功實施「垃圾清運費隨袋徵收」政策及實施可能產生問題。 同時本研究希望瞭解板橋市地區民眾對現行垃圾清運費徵收方式的意願及滿意程度,對垃圾清運費隨袋徵收及其他徵收方式的覺知、知識、態度及行為偏好傾向,以預測板橋市地區民眾對垃圾清運費隨袋徵收及其他徵收方式偏好傾向的行為意圖之情形,作為日後板橋市及其他地區相關單位實施垃圾費徵收方式之參考。 本研究所得發現:僅1成3民眾選擇現行的垃圾清運費「隨水徵收」,4成8民眾選擇「隨垃圾袋大小徵收」;願意支付「垃圾清運費每月100元以下」佔最多數;大多數民眾知道板橋市垃圾分類資源回收的情況且願意進行垃圾分類資源回收工作;惟發現受訪民眾「51-61歲」顯著較「21-30歲」知道及支持政策;民眾對環境態度友善,對環境生活品質、汙染付費、垃圾減量資源回收均在意或知道,惟對繳交「垃圾清運費」、「繳交汽(機)車燃料稅」相關規費表達猶豫態度;約六成多民眾環境概念知識答錯;民眾對參與「環境行動」欠缺主動積極,儘管如此,有六成多的民眾表達「需要改變我處理垃圾的習慣,我會支持隨袋徵收政策」;在要改變垃圾清運費徵收方式政策,民眾依次選擇以「增加環境整潔」、「促進下一代子孫健康」、「能有助於垃圾減量資源回收」及「收費更公平」佔多數;在「改採隨袋徵收的方式會遭遇的困難」,民眾依次選擇以「輔導人力不足」、「民眾不配合」、「里民參與意願低落」及「專業人才不足」佔多數。 關鍵詞:隨袋徵收、垃圾減量資源回收、環境素養、環境價值觀與態度、環境行動